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
人教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是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通分、约分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出通分、约分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分式变形。

三、练习题的意图分析
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

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

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
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

教师要把方法讲解清楚,及时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在给出提示的同时加深对相应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
1、请同学们考虑:与相等吗?与相等吗?为什么?
2、说出与之间变形的过程,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
3.就分数的基本性质提问,让学生类比猜测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
p7例2.填空:
[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p11例3.约分:
[分析]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p11例4.通分:
[分析]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

人教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8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三角形中相关元素的概念、按边分类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内容解析
三角形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是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在本章中,学好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相关内容打好基础,本节主要介绍与三角形的的概念、按边分类和三角形三边关系,使学生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角形中的相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关系。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的相关概念,学会用符号语言表达三角形中相应的元素。

(2)理解并灵活运用三角三边关系。

2.教学目标解析
(1)结合具体图形,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元素。

(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中的相关元素,并会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并会运用这一性质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推理、交流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和推理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回忆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结合你以前对三角形的了解,请你给三角形下一个定义。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针对学生下的定义,给出各种图形反例,指出其不完整性,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三角形概念的获得,要让学生经历其描述的过程,借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动态演示“首尾顺次相接”这个的动画,归纳出三角形的定义。

师生活动: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首尾相连的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补充说明:要求学生学习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边、角的概念和几何表达式。

师生活动:结合具体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学会由文字语言向几何语言的过渡。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中相关元素的理解,熟悉几何语言在学习中的应用。

3.概念辨析,应用巩固
如图,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1.以ab为一边的三角形有哪些?
2.以∠d为一个内角的三角形有哪些?
3.以e为一个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
4.说出δbcd的三个角。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从概念出发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三角形中相关元素概念的理解。

4.拓广延伸,探究分类
我们知道,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如果要按照边的大小关系
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又应该如何分呢?小组之间同学进行交流并说说你们的想法。

师生活动:通过讨论,学生用按角分类的方法类比三角形按边分类,然后引入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加强学生对三角形按边分类的理解。

人教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9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
(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
(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