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习酒店管理的大学生李华毕业后回乡创业。

2017年全年,他种植承包地果树的收入为10000元,经营农家乐赚得40000元,2018年元旦期间,李华花3000元买下一部新款手机。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李华这一年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李华10000元种植果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③回乡创业有利于其实现社会价值,促进全面发展④买手机的3000元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
A.①③C.①④B.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李华10000元种植果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经营农家乐赚得40000元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②符合题意,排除①;回乡创业有利于其实现社会价值,促进全面发展,③符合题意;买手机的3000元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

2.按照《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我国将针对技能人才、科研
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多个群体开展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这一试点工作开展的意义在于()
①完善我国的初次分配制度②增加我国城乡居民再分配收入③改变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④提高相关人群创新创业的热情
A.①③C.①④B.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这有利于增加科技人才的收入,完善我国的初次分配制度,①正确;技能人才凭知识取得的收入不属于国家的再分配收入,②不选;这一试点工作并不是要改变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③不选;这一试点工作的开展会激发技能人才的工作热情,提高相关人群创新创业的热情,④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C。

3.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政府做好收入分配的调整,为此,政府要()
①增加就业岗位,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③提高国有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④逐步降低居民储蓄率,增加居民消费信心
A.①②C.①③B.③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属于再分配,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因为提高国有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④说法错误。

4.农民张某一家年收入33000元:其中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为15200元,入股村办企业的分红收入为4000元,农闲时打零工的收入为13000元,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为800元。

下列关于张某一家的收入说法正确的是()
①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②入股村办企业的分红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③打零工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④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所得
A.②③C.③④B.①③D.①②
【答案】B
【解析】②错误,入股村办企业的分红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④错误,种粮补贴、医疗报销等转移性收入属于再分配所得。

题目中,张某一家的收入中承包耕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打零工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故①③入选。

5.2018年春季,某私营企业正式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劳动纪律、产品质量、产品创新、工作进度、团队贡献等折算成一定积分,反映和考核员工的综合表现,并把各种待遇、福利
与积分挂钩。

材料中的积分制度管理()
①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的表现②有利于优秀员工脱颖而出③体现了效率是公平的前提④坚持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A.①②C.②④B.①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③说法不符合题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而材料中的主体是私营企业,④不选。

故选A。

6.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骨干的一种权利。

这些人员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并有权在一定时期后出售这些股票,获得
股票市价和行权价之间的差价,但在合同期内,期权不可转让。

这种激励方式()
①使骨干员工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②可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激发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力③实现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④将劳动贡献与劳动报酬相联系,有利于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
2
A.①②C.②③B.①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③说法错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骨干获得股票期权,依靠股票价格上涨获得更多收益属于初次分配,不是再分配。

这种分配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不是劳动贡献,故④说法错误。

①②说法正确,故选A。

7.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提出,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开展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改革试点。

实施这些举措的《经济生活》依据是()
①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②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③智力劳动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④实现社会公平需要国家调整再分配政策
A.①③C.②③B.①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表述错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②符合题意,公平和效率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是对知识的尊重,是公平的体现,有助于提
高效率;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题干是初次分配。

8.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

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

国家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
①完善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②提高居民收入,调节过高收入③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④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A.①②C.②④B.①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表述提高居民收入的问题。

④与题意无关。

题中做法有利于完善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故①③入选。

9.2017年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此举旨在()
①通过分配关系的调整推动生产力发展②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③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潜能和活力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C.②④B.①③
D.③④
3
C
【答案】B
【解析】②表述与题意无关。

④表述本身错误,应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题中做法旨在通过分配关系的调整推动生产力发展,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潜能和活力,
故①③入选。

10.下表为某省居民年人均收入主要指标调查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指标
人均可支配收入
其中
工资性收入
经营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
转移净收入
绝对数(元)
38 529
22 207
6 589
4 337
5 39
6 增长(%)
8.4
7.5
6.6
6.3
16.7
注:转移净收入是和转移支付相关的收入。

A .人均收入增长加快
B .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C .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增加
D .再分配调节效果不明显
【答案】B
【解析】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分配方式多样,既有工资性收入,又有
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体现了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材料可以看出居民收入在增
长,但是增速加快无法体现,所以不选A 。

材料也看不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D 与材料无
关,选 B 。

11.普遍观点认为,中等收入群体无论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还是社会文化层面来说
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一个健康向上发展的社会,是以中产为中坚力量的两头小、中间
大的橄榄型社会。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积极效应的传导路径是(
)
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高收入者减少——实现公平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消费红利——拉动经济增长
③扩大中
等收入群体比重——消费需求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
④扩大中等收
入群体比重——按劳分配增多——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经济效率提高
A .①②
C .①④
B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并不会使高收入者减少,①错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4
比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②正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升级,进而倒逼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③正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也可能通过按生产要素收入分配方式获得,并不一定会使按劳分配增多,④不选。

故本题选D。

12.公平与效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举措中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①某省政府给予社会托老机构的老人每月300元的财政补贴②某企业建立健全以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③某市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④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60元调整为1400元
A.①②C.③④B.②④D.①③
【答案】D
【解析】再分配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不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满分52分)
13.(12分)材料比贫困和落后更可怕的是贫困代际传递,贫困代际传递是指贫困依据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由父母传递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际遇的一种恶性循环。

李克强总理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指出,“以更大决心向贫困宣战,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请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才能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答案】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不让贫困代代相传的根本措施。

(3分)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阻止贫困代代相传提供制度保障。

(3分)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两个同步。

(2分)④通过健全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等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差距,使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分)⑤在分配过程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既要鼓励先富,更要强调共同富裕。

(2分)
14.(14分)材料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唯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这些改革是中央政府在民生保障方面打出的组合拳,使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以及促进社会公平
5
的措施。

【答案】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②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每点2分)
措施: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促进社会和谐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
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促进社会和谐。

③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④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利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每点2分)
15.(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纵观历年党代会的报告:十三大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则进一步发
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到了十七大已经变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论述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
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既讲“同步”也讲“同时”,使十九大报
告的表述丰富了以前“两个同步”的含义。

(1)从提法的变迁可以看出,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解决公平问题。

结合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强调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2分)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说明我国解决公平问题的措施。

(14分)
【答案】(1)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

②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实现共同富裕要求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

③公平是提高经
济效率的保证,维护公平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每点3分)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分)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
6
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分)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加大政府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分)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分)⑤充分发挥财政在保障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分)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