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邓稼先的资料-word范文 (10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邓稼先的资料
篇一:邓稼先的资料
邓稼先的资料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

核武器物理、理论物理学家。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

1948年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1958年回国。

1958年后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研究员、理论部主任、副所长、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他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做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在纪念邓稼先辞世十五周年之际发表诺贝尔奖获得者扬振宁撰写的回忆文案与广大读者一起怀念人民的功臣。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100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

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

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可能是最重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微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
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
读理论物理,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被任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民族国防自卫
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
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
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再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

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

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
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篇二:邓稼先的资料
邓稼先的资料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
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
日聚会。

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
士学位。

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
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4]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
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
不幸逝世,终年62岁。

早期经历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
房的祖居内。

父亲邓以蛰当时是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与杨振宁父
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母亲王淑蠲,操持家务。

[6]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三,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
1936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

这三年,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崇
德中学,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求学报国
邓稼先少年时光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
向南方,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咳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

1939年9月,邓
稼先再入北平志成中学,读高中二年级。

1940年5月,邓稼先为避迫害,未读
完高二,途径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达昆明。

7月-9月,在昆明
升学补习班学习。

9月,入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读高中三年级至毕业。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

尽管
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受
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邓稼先在北京大学教学,他想的是,要到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去,学习更先进
的知识,掌握更先进的知识后,报效祖国。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
文答辩。

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
博士?。

邓稼先留学的时候,生活很艰苦,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
按钱吃。

有一段时间,他和洪朝生(后在科学院低温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
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有一次他俩去吃饭,两份牛排端上后,邓稼先看了看,对洪朝生说:?我这块小,你那块大。

?洪朝生就把自己那份给了稼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