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旅游业的主人是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斌:旅游业的主人是生活作者:闫晓雨
来源:《中国周刊》2014年第07期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旅游业逐渐进入到黄金时代。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2013年中国已达到近33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和近1亿人次的出境旅游。

在这个数据背后,城市、生活空间、旅游价值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拿距离北京仅88公里的蓟县来说,盘山的乾隆情结,独乐寺千年悠扬的钟声,原汁原味的黄崖关长城,挺拔俊秀的八仙山——有山有水有文化,并不比香山、野三坡、秦皇岛逊色多少,只是养在深闺无人知。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此作出如下解释:“就跟我们在家过日子一样,总是想方设法去赴远方朋友的一面之约,却很少与离得近的伙伴聚着吃顿饭,因为太近了反而容易被忽略。


关键在于,蓟县如何更好地突破自己,扬长避短,继而打造出系列特色来吸引游客。

在他看来,蓟县最大的优势并不是山墨水痕,而是环抱于京津冀三大文化经济阵地中的核心优势。

蓟县是一个合适的“出逃地”。

随着都市里压力的增加,更多人的旅游有了出逃似的味道。

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旅游市场完全是由外来游客主导,从90年代中期开始,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逐渐归还到常规化模式。

而现在,旅游业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创新驱动时代,说走就走,已经成为年轻人的自主选择。

在休闲旅游进入城乡居民生活空间后,对蓟县这样的城市来说,戴斌给出了改革建议。

“现如今的旅游,就是你玩什么,我也要玩什么。

游客来到蓟县,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看山看水看风景,他更想要的一种体验,是和当地居民同样的生活。


因为,蓟县是一个可以让你静下来的城市。

“寻常生活客自来”,蓟县正在构建的就是游客和居民共享的温暖生活空间。

随着人口基数稳定下来,社会财富金字塔的形状也由分散的喇叭状,聚集成了漏斗状。

这样一来,它所导致的消费群体及旅游价值观,便也相应改变。

从走马观花地观光旅游,到有滋有味地享受生活,到底是谁在主导这一切?
政府拥有建设的权力,却没有影响市场的能力;市场拥有营销的利益,却没有落实生活的意义。

所以,旅游业真正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生活自己。

一座真正优秀的旅游城市,就是可以放手生活的城市,一如蓟县。

〔访谈录〕
《中国周刊》:当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如何?
戴斌:1990年代以前,中国的游客几乎全数都是外国人。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他们已然成为了旅游的中坚力量。

经过初级阶段与发展阶段的积累沉淀,现在,无疑是中国旅游业的黄金时代。

《中国周刊》:您认为一座优秀的旅游城市,它是什么样的?
戴斌:一座优秀的旅游城市肯定是开放的、宽容的、能够接纳不同人群文化习惯的亲民城市。

当然,比这个更重要的前提是,它应该是一个居住与旅游双向发展的生活空间,能够尽快把大家融合到一起。

总之,它应该是一座经得起时间推敲的城市。

《中国周刊》:现在许多年轻人喜欢把旅游说成旅行,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戴斌:不可分,亦不等同。

首先,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的定义是某人出外最少离家55公里。

而旅游和旅行的区别就在于:旅游通常是团体出行,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旅游要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

而旅行是在观察身边的景
色和事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相对于是指个人。

所以这两者的关系既是相辅相成,又是若即若离。

《中国周刊》:您如何看待蓟县农业、商业和旅游业的结合?
戴斌: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资本运作还是最重要的。

而在旅游业这项“薄弱”产业背后,支撑它的力量是什么?当然就是农业和商业,以及社会更丰富层次的推动资本,所以,无论是有形资本,还是无形资本,它们的结合都缺一不可。

《中国周刊》:在蓟县未来的旅游发展市场上,您认为将出现一种什么样的趋势?
戴斌:在未来,城市要做的不是大刀阔斧谈建设,而是细致入微“慢生活”。

而对于游客来说,品味原汁原味的当地风情文化,显然要比单纯地赏景赏物来得痛快。

不仅消费,还要体验,这就是未来旅游发展市场上的主导走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