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模拟卷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鸡西市2021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模拟卷二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ρ甲>ρ乙B.ρ乙=0.5×103 kg/m3
C.若V甲=V乙,则m甲<m乙D.若m甲=m乙,则V甲<V乙
2.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

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的密度,只要测量出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积雪冰层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光屏和蜡烛火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则
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
C.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投影仪
D.利用此成像点可制成照相机
4.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大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凸透镜可矫正近视眼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6.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倒影;雨后彩虹;日食和月食等。

上述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
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用久了的白炽灯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D.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8.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A.干冰变小 B.干手机将手烘干
C.树叶上的霜 D.冰雪消融
9.在一些高架道路两侧安装塑料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A.减少强光对驾驶员的干扰B.减少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保护车辆安全行驶D.减少车辆的噪声污染
10.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着手的是
A.在学校周围大量植树
B.教室窗户安装隔音玻璃
C.禁止汽车在学校附近鸣笛
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二、填空题
11.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其固定在桌面上,如图所示。

如果用玻璃烧杯将两支蜡烛罩在里面,发现较长的一支蜡烛先熄灭,这是由于燃烧产生的高温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空气密度,从而二氧化碳气体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的缘故。

12.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偏食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患近视的人数不断增长。

(1)图中的______(填“甲”或“乙”)可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

可选用______来矫正(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某人坐在家门口看小说,看得正起劲时,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他马上摘除眼睛,认出了这个人是谁。

那么,此人摘除的眼镜应是______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3.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现象。

14.在夏天阳光下晒衣服,衣服很快就变干了,这是________现象;而在北方的冬天,即使在0℃以下,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______现象,有时我们还能在窗户的玻璃上看到一些冰花,你认为这些冰花应该是在窗户的________侧(选填“内”或“外”)。

15.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产生的;鼓声通过_____传到观众处。

16.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高。

由第21题图知脚印长为________ cm,“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________ m。

三、计算题
17.质量为158g的空心球,浸没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后,溢出水30g;如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测得质量为168g,求:(ρ水=103kg/m3)。

(1)空心球的总体积为多少cm3,
(2)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为多少cm3,
(3)若把空心球压成实心球,其密度是多少g/cm3。

18.小明一家假期驾车到临沧旅游,途中小明看到路边的标志牌。

(1)此时他家的车速已达20m/s,若仍以此速度向前行驶,这辆车是否超速?请计算说明。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该车从此处出发,至少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临沧?
(3)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平时该怎么遵守交通规则。

四、实验题
19.在“探究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____ 刻度线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一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_______g;若烧杯的质量是 20g,则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甲、乙、丙、丁四组同学分别量取了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并测量出液体的质量,老师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列在黑板上,如下表所示。

经分析,发现四组同学的测量数据中,有一组同学的测量数据存在错误,你认为错误的是_________组,你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1)如图,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为了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

紧接着,小芊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3)小芊同学把蜡烛往左移动10cm,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要想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

撤掉光屏后,眼睛从光屏一侧望向凸透镜(如图所示),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4)如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该选择______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直至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这样,蜡烛B就替代了蜡烛A的像。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22.图甲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分钟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你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出一条即可)
(3)由乙图可知水的沸腾过程中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出一条即可)
23.小虎用甲、乙两图中的装置研究声现象:
(1)甲图实验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又时,音叉发声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同时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大的幅度。

(2)如图乙,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的音叉_____(填“会”或“不会”)发声。

2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和停表。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
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小于;上升
12.甲凹透镜凸透
13.直线虚折射
14.蒸发升华内
15.振动空气
16.10 1.757
三、计算题
17.(1)30cm3;(2)10cm3;(3)7.9g/cm3
18.(1)超速。

(2)0.5h;(3)见解析所示
四、实验题
19.(1)零、右(2)66.6、46.6(3)丙、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0.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放大投影仪完整左能上远视
21.薄 A 不变不能
22.98 可能当地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可能水的初温较低
23.振动响度能量不会
24.v=s/ t 刻度尺小车运行缓慢,便于记录时间 0.18 0.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