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历史月考试题答案[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D 项错误,故选 A。

25.根据材料信息,户籍类型和赋役种类繁多,必须有众多机关人员和强大管理制度及执行力来完成,其他答案没有合理性,故选 D。

26.根据两段材料信息都提到对民众的怜悯和担忧,所以 B 项正确。

27.根据材料信息,除了贡道的严格规定,还有贡期、贡品数量品种的规定,因此 A 正确;C、D两项结论表达不完整,B 项无法反映,均排除。

28.根据材料信息,载泽认同英国的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 项正确,其他答案和材料表达无关。

29.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期滇西对外贸易不属于长途贩运,也达不到种类繁多和发展迅速,故选 A。

30.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之前,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并没有彻底解决阶级矛盾,和整风运动无关,所以 A、B、D 错误,故选 C。

31.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1954 年处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时期,宣传画也没有特指女性诉求和青年的主导力量,所以 A、B、D 错误,故选 C。

32.根据材料信息解读故意伤人肢体要接受同样的伤害,伤害被保护者要被地下神诅咒,所以还带有浓厚的世俗宗教色彩,其他答案和材料无关,故选 B。

33.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清教徒除了主张节俭还提出民族特色,反映了英国清教徒的宗教改革主张,是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体现,B、C 两项的时间不对,故选 D。

34.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德意志帝国以普鲁士和皇帝为权力核心是因为统一道路是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完成的,所以 A 项正确。

35.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浮世绘版画属于民间世俗画,影响了印象画派,所以 B、C 错误,D 项时间因果关系错误,故选 A。

41.(25 分)
(1)(14 分)特点:中国:历代统治者高度重视;有专门的礼仪、机构和制度;给予精神慰问、物质奖励、赋税减免、刑法减免的措施;形成社会尊老养老的氛围。

(共 6 分,每点 2 分,答到三点即可)
日本:立法保障养老权益;建立完善养老制度;高科技化的养老服务;养老资金投入大;
充分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形成新型产业。

(共 8 分,每点 2 分,答到四点即可)
(2)(6 分)原因:儒家忠孝道德观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推动;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求。

(每点 2 分)
(3)(5 分)启示:进一步加强在养老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发展经济,加大对养老保障的投入;促进养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

(每点 2 分,答到三点得 5 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42.(12 分)
示例一:
论题:流行语汇反映了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的变迁(2 分)
阐述:上海是近代最早遭受殖民侵略的地区之一,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并成为租界,外界许多新鲜的事物纷纷引入上海,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当地人的思想观念和社
会风尚。

新式服装的出现、新型交通工具的产生、电报和电灯的使用、番菜的引入等等,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知识视野,促进人员的交流、信息的传递、经济的联系,加速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城市化和引领时尚、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标杆。

流行语汇记录了上海的社会情况,反映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8 分)
总之,上海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缩影,其流行语汇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也是研
究近代上海乃至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史料资源。

(2 分)
示例二:
论题:上海竹枝词流行语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各种人物的反应与影响(2 分)
阐述: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台湾等地的割占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破坏。

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上海富户纷纷迁至租界,借助租界的庇护以保全自己。

面对日本侵略,清政府软弱无能,只能把台湾拱手相让,造成台湾与祖国分离,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积极宣传变法主张,并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以培育变法人才为己任,大力推动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8分)
由此可见,面对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中国人民还未形成高度统一的民族
自觉和国家意识。

但康梁的变法主张顺应了时代潮流,具有促进民族觉醒的价值意义。

(2 分)
45.(15 分)
(1)(6 分)背景:隋朝建立,民族融合基本完成;南北朝以来,户口隐漏严重,国家掌握劳动力减少;地方豪强地主占有大量人口,削弱中央政府力量,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每点 2 分)
(2)(9 分)影响:政府直接控制的丁口数增多,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打击了豪强地主,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减轻民众的赋税负担;但以此增收赋税,加派徭役,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是隋朝的短命原因之一。

(积极方面,任答两点得 6 分,消极方面,答出一点得 3 分)
46.(15 分)
(1)(7 分)背景:二战爆发后,德日意法西斯结成同盟;日本为实施南进战略,促使苏联停止援华;苏联为避免两线作战,应对纳粹的威胁。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得 7 分)
(2)(8 分)简评: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得以集中力量应对纳粹的威胁;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苏联援华物资锐减并逐渐中止,削弱了中国抗日力量;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苏中关系恶化,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早日形成。

(每点 2 分,答出四点即可)
47.(15 分)
(1)(9分)政策:拒绝虚名,安人务实。

(2分)
成因:吸取前朝教训;建国之初,国力有限;个人胸襟胆识;儒家仁义民本思想的影响。

(任
答三点得7分)
(2)(6 分)简评:布德施惠,节用爱民,避免了战争的破坏,缓和了社会矛盾;利于唐初经济的恢复发展;影响后世君王,为唐朝国力增强和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

(每点 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