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二年级历史学科选修四第56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选修四第5~6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参赛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和秘密的学说是
A.唯物主义史观
B.阶级斗争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说
2.马、恩的合作被后人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合作”,下列革命理论和实践属两人共同完成的是:
①改组正义者同盟②写作《共产党宣言》
③完成《资本论》④参加1848年欧洲(德国)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下面对第二国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建立
B.推动了十九世纪末期工人运动发展
C.会上决定每年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
D.成立于法国巴黎
4.马克思直接参与或领导的国际工人组织是
①共产主义者同盟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③国际工人协会④第二国际⑤第三国际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⑤
5.马克思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资本论》的发表
D.第一国际的成立
6.结合十月革命背景分析,在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下列哪个文件中体现出来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告俄国公民书》
C.《土地法令》
D.《和平法令》
7.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8.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重要步骤
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
9.下面对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B.是毛泽东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果
C.在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对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D.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10.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其中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A.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决定放弃长沙的计划
D.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1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这一“伟大传奇”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陕北会师会宁会师
陕北会师会宁会师
12.四川广安邓小平一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

挽狂澜于既倒……兴卫扶农……”此联创作应该晚于
年年年年
1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惧进
1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年邓小平访日期间,曾经乘坐日本新干线的高速列车。

在车上,一名日本记者采访他乘坐此车的感受,邓小平回答说:感觉到快。

有催人跑的意思。

我们现在更适合坐这个车了。

下列论断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是
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如果现在不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致富不一样,社会主义国家的致富要达到共同富裕。


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16.下列不属于李时珍所编写的《本草纲目》特点的是
A.以应用科学的实用性为主
B.注重整理典籍的方法
C.以理论科学的抽象为主
D.以感性和经验成果为主
17.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东方医学的巨典
B.中国古代的白科全书
C.流传广远泽被东西
D.一部学文学者必读之书
18.詹天佑在铁路建设上初露锋芒是在修建哪条铁路时
A.关东铁路
B.京张铁路
C.粤汉铁路
D.津沽铁路
19.下列科技领域李四光未涉足的是
A.量子力学
B.地质力学
C.古生物学
D.冰川学
20.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他所说的巨人不包括
A.笛卡儿
B.哥白尼
C.伽利略
D.爱因斯坦
21.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块墓碑上写着: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蔽在黑暗中,上帝说,让他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

其中的他是指
A.巴罗
B.笛卡儿
C.牛顿
D.伽利略
22.下列关于爱因斯坦的成就表述有误的是
A.狭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
B.广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C.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D.在宇宙学、统一场论和数学等方面的成就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23.牛顿和爱因斯坦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就的相同原因是
①都经过长期思考、勤奋学习得来②都有政府的大力协助③都吸收前人研究的成果④都不畏艰难勇于创新获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下列各项联系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抽象的理论概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大庆油田的发现
C.勤奋的探索和科学的方法——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
D.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原子弹的研制
25.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如果让你为他配音,选择台词应是
A.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B.“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26.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材料二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马克思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4分)
(2)材料二中恩格斯是如何评价马克思的?你对此如何理解?(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怎样的精神财富?(3分)
27.(21分)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三次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12分)
(2)与时惧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6分)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3分)
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并不认为自己是释放原子弹之父。

我是以一种很间接的方式参与
其中的。

事实上,我没有预见到原子能会在我这个时代释放出来。

我只是在理论上认为它是可能的。

通过链式反应的偶然发现,它成为了现实,而这不是我能预料到的。

它是哈恩在柏林发现的,但他曲解了自己的发现。

正确的解释是丽塞·梅特勒提供的,他从德国逃出来,将消息告诉了尼尔斯·玻尔。

”“由于我不能预知原子能在今后的益处,我只好说目前它是个威胁。

但也许这样也好。

它可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倘若没有这种恐惧的压力,这种秩序不会出现。


——爱因斯坦材料二爱因斯坦等人建议造原子弹是出于止战救世之社会责任心,战后反对核军备竞赛也是出于保卫和平的社会责任心。

这里的问题出在科学成果一旦付诸应用,就不再是科学家所能控制的了。

爱因斯坦一心想抢在希特勒之前造出原子弹,使世界免于浩劫,未曾料到战后核军备竞赛竟将世界推向毁灭的边缘。

材料三罗索与爱因斯坦几乎是同一时代的人,政治观点比较接近,当爱因斯坦为核时代的人类安全呼吁时,他对原子能的利用前景进行了预测:“人类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利用原子能的方法。

迄今为止,人们主要注意的是它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而忽视它可能产生的和平作用,应当说是一个重大错误。

原子能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能源,尤其是在陆地、海上和空中运输的能源。

它在医疗方面的广泛作用已经得到了证明,并且,它今后治愈的病人数目将很快赶上它能杀死的人的数目。

”“人们可以肯定的是:原子能将在很多方面取代煤和石油作为一种能源,因此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爱因斯坦承认自己是原子弹之父吗?为什么?如何认识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关系?(8分)
(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建议造原子弹和反对核军备竞赛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4分)
(3)结合材料一、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在原子能方面成就的影响。

(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1~5:CCACA 6~10:DCBAD 11~15:DCAAB 16~20:CDAAD 21~25:CACAA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26.(11分)(1)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特殊运动规律;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4分)
(2)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为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不懈的努力。

(4分)
(3)学习马克思的实践精神、理论探索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关注人类命运,坚定为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分)
27. (21分)(1)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分)
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6分)
(2)①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②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③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6分)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3分)
28.(18分)(1)不承认。

(2分)因为没有预见到原子弹在他那个时代释放出来成为现实,原子弹是经历了其他科学家的努力和美国政府的支持而最终产生的。

(3分)爱因斯坦只不过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建议造原子弹是出于止战救世之社会责任心,他本人并未参与其中。

(3分)
(2)保卫和平、止战救世之社会责任心。

(2分)致力于防止核战争,领导组织“原子科学家委员会”,出版《原子科学家公报》等。

(2分)
(3)①积极方面: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不敢发动世界大战;原子能的多种和平应用,提供新的能源,在医疗方面的广泛应用等。

②消极方面:原子弹给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战后核军备竞赛竟将世界推向毁灭的边缘,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6分)
试题说明
1.本套试题适用于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第5—6专题的单元检测。

2.本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3.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

其中,第一卷选择题占50分,第二卷材料题占50分。

4.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