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许多优秀公司面临倒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许多优秀企业已经或面临倒闭
小型企业的倒闭问题一直被社会关注,但是一些无论从管理经验,公司规模到经济实力各方面都极具有优势的大型企业,甚至是“久居神坛”的国际性大企业也正在面临倒闭的风险或是已落入倒闭的囹圄之中。
本文将对“优秀”企业的倒闭原因展开分析。
一)决策层盲目自信,负债追求规模扩张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不再单纯依靠自有资金进行发展,而是依靠企业负债来扩大企业规模,在短时间内将企业发展壮大。
由于企业负债经营拥有:弥补企业经营和长期发展资金不足、不影响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避免部分税费的优势,许多大型企业便负债经营,力求企业有更大的发展。
但是一些企业决策层却没有预估到负债经营的风险。
例如上海航空公司,由于负债过多导致了:巨大的财务风险,降低了自由资金的实际收益、盲目扩大机队规模,航线网络,占有了市场却丢失了利润。
由于大规模扩张,更是导致运行成本过高。
最终摘牌退市。
上海航空公司的例子说明,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决策者只有谨慎分析和规划,才能合理利用负债经营的优势。
二)企业创新能力差,最终被市场淘汰
企业要想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存货,就必须有创新和研发的能力。
有了创新和研发,才会更好的树立品牌形象,抢占市场份额。
才能够让企业不断的扩大。
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例如,手机行业的巨头苹果公司和曾经的“大户”诺基亚公司。
苹果公司不仅抢占了智能手机的先机,而且还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出新品研发出更加强大的功能。
苹果手机现在不仅是高科技的代名词,更是时尚便利的代名词。
而诺基亚公司的产品,曾经以风靡之势席卷全球,而如今却因为更新换代慢,手机样式旧等原因,无人问津。
尽管诺基亚公司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推出EOS等智能手机,但也改变不了诺基亚辉煌不再的惨象。
三)员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罢工导致企业破产
由于管理层决策的失策,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由于大范围亏损,员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最终形成了罢工现象.企业人才流失,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导致破产.意大利航空公司由于"结构重组计划"的实施,造成亏损,公司为了止住亏损便进行了裁员并且将飞行部门和经营欠佳的地面服务部门分离开来.,意劳动部长不日便宣告意航空公司濒临破产.
四)企业罹患大企业病,机构臃肿导致破产
所谓大企业病,最基本的特征便是机构臃肿.本来一个人能够处理的事务却安排大队人马.一般都会有许许多多的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负责人.遇到利益会有一堆人竞争,而到了关键时刻却互相推诿责任,使下属不知所以,严重影响企业发展.成立于1908年的通用汽车,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家"百年老店"终于在2009年迎来了悲剧性一幕.曾经辉煌的通用汽车公司不可避免的走入了破产的命运.究其原因则是因为长期的冗官冗费导致不断亏损,最终只得破产,为了求得最后的生存,通用公司不得不"瘦身".将最大的一个车间分离出来,并归为国有.
五)企业产品质量不过关,产品滞销导致破产
许多大型企业由于企业知名度的原因,过分自信企业产品质量。
甚至有些企业利用国家的“免检产品”之便,以及百姓的信任和认可,为了暴利,降低产品成本。
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不合格,使大量产品滞销,最终企业倒闭,甚至管理者也会锒铛入狱。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对当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仍然记忆犹新。
三鹿企业作为中国乳品市场的领军人物,而且以其产品价格合适,曾经在中国市场上称雄一时。
也步步紧逼“蒙牛”,“伊利”甚至“雀巢”这样的国际大品牌。
但是在2008年,许多人由于服用三鹿奶粉导致肾结石,许多新生儿还因为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出现头部水肿,影响了正常的智力发育。
随后三鹿企业遭到曝光,三鹿产品从此无人问津,最终企业倒闭。
六)管理层公私不分,从中牟利
首席执行官们有时会分不清对自己个人有益的事情和对公司有益的事情。
如果他们个人获得了成功,就会推定这对公司也有好处。
可是,在很多情况下,首席执行官可能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投入过多时间或公司的资金,而无视这对公司本身没有明显好处的事实。
他们推定,追求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肯定也对公司有利或者至少对公司没有坏处。
下面列出恶名昭彰的例子:2008年股市崩盘时,切萨皮克能源首席执行官奥伯雷·麦克兰德面临巨大困境和许多其他投资者一样,他持有的一些头寸需要追加保证金。
可是,切萨皮克的董事会决定帮助他度过个人经济难关,为其提供一些流动资金。
为此,他们先是令他成为2008年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中薪酬最高的首席执行官部分薪酬以股票形式发放,以弥补他被迫出售的那一部分股票。
其次,他们还买下了麦克兰德收藏的一些老地图,为此耗费了1210万美元。
最终虽然免逃破产厄运,但是也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亏空。
七)过分依赖成功经验,固步自封导致灭亡
2010年11月3日,米高梅公司申请了破产保护,在对于一个曾拥有“比繁星还多的明星”、大萧条时期用大量豪华制作振奋人心、创建了学院奖的电影公司来说,这样度过后半生确实让影迷感到惋惜,当然它也是一道启示,让我们注意到,繁华背后的盲区,其实充满了危机,需要我们去解决。
黄金年代的米高梅是以旗下明星众多,拍片铺张奢华著称的,这种“大手笔”的习惯,米高梅其实一直没有改掉,甚至是在深陷债务危机之后,还会紧紧抓住《霍比特人》这样的大制作,直到最后一刻。
再往前回溯,这种“抓大放小”的倾向会更加明显。
1957年出现34年来的第一次亏损之后,米高梅仅在两年后就重拍了《宾虚》,所幸这部大投资赚到的钱足够公司维持至少十年的经营,但负面影响也就此埋下,米高梅在理念上开始了一个大错误,此后每一年,他们都会把宝押在一部超级大片上。
而这种现象在其他电影公司则很难见到,例如华纳在遭受财政危机后,就开始投拍资金较少的平民电影。
综上所知,企业的运行如同一个无比精密的仪器,必须注意每一个细节,无论:管理,计划,决策,营运,生产等,才能保证企业正常的发展,才建立起科学的
企业管理机制,才能使企业立于商业之林。
金融一班屈倩如
学号:41216168 201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