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清清玉溪水,我与一座城。
云南玉溪,因水得名,取其清流如玉之意。
阳光照射下,玉
溪大河波光潾潾
....,呈现着____________之美。
玉溪是国歌曲作者、著名音乐家聂耳的故乡,他谱写的国歌旋律成为不朽经典。
位于玉
溪北门街3号的聂耳故居,是一栋老式清代民居。
故居里,挂着一幅英俊潇洒、目光炯炯
....有神的聂耳肖(xiào)像。
我常常走进故居,缅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红塔公园里的山上矗立着一座壮观的红塔,红塔山因此得名。
白天在阳光照射下,山林青翠,道路幽静蜿蜒,可以听到众多鸟儿清脆蜿转的鸣叫声。
夜晚,在五光十色的灯光照射下,红塔显得更高、更红。
此时,驻足山上放眼山下,玉溪城灯光闪耀,车辆
____________,一座璀璨的不夜城尽收眼底。
北市区的玉溪大河,有幽静的河堤(dī)、郁郁葱葱的树林、绿茵茵的草地和盛开的花儿。
人们来到这里,在河边走路、跑步、跳广场舞、唱花灯戏,到处洋溢出欢欣热闹的气氛(fēn)。
玉溪当地有俗语:“十个玉溪人,九个会唱灯,还有一个跟着哼。
”花灯戏说唱
结合,载歌载舞
....。
....,一崴一步,手中的小扇随之上下飞舞,宛如彩蝶翩飞
不远处,玉溪大河岸边的芦苇和柿子树上,歇息着许多白鹭。
歌声中,一群白鹭从清凌凌(lín)的河水里起飞,悠然的身影____________水面上。
看到这样的场景,怎能不让人真切地感受不到一座城市的生态之美?
从高空俯瞰,聂耳音乐广场中间是一把精致美观的“小提琴”,镶嵌在大地之上,横跨玉湖之水。
优美的旋律仿佛从琴弦间流淌而出,流入玉溪水。
清清的玉溪水,____________着温暖诗意的玉溪城。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肖(xiào)B.堤(dī)C.氛(fēn)D.凌(lí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波光潾潾B.目光炯炯C.载歌载舞D.彩蝶翩飞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清净奔流不息照在簇拥
B.清澈川流不息映在拥抱
C.清澈川流不息照在簇拥
D.清净奔流不息映在拥抱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缺少主语B.语序不当C.否定不当D.句式杂糅
5.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位于红河谷——绿汁江畔的新平漠沙,生活着一群勤劳美丽、能歌善舞的花腰傣民族。
他们与青山碧水和翠绿竹林共栖,凭借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当地的傣族人民擅用竹子为材料编制各种竹器。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更为重要的是,傣族竹编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对当地文旅农融合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①李正清却仍然坚守着作为一名民族手艺人的倔强和骄傲,不愿放弃
②他认为竹编是花腰傣手工技艺的精髓,只要有人愿意学,他会将毕生竹编技艺相传
③竹编是傣族人民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渗透百姓生活,富含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④近年来,由于竹制品制作周期长、售价低,傣族乡民们逐渐放弃了这门传统技术
⑤李正清的竹编既能解决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
A.①④③②⑤B.③⑤④②①C.①⑤③④②D.③④①②⑤
6. 根据提示填空。
(1)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
(5)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却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语文老师用《论语》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结。
(6)秋天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季节,古往今来诗人常以它作为抒写的对象,正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
11月26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正式建成通车。
为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遍览美景,学校举行了以“探访七彩云南,饱览民族风情”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让我们乘上这趟列车出发吧!
材料一:
11月26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丽香铁路)建成通车,两地间最快1小时18分可达,昆明至香格里拉最快4小时30分可达。
丽香铁路起自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丽江站,接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香格里拉站,设计时速140公里,全长139公里,为国家Ⅰ级单线电气化铁路。
丽香铁路连接丽江古城、拉市海、玉龙雪山、虎跳峡、哈巴雪山、香格里拉等众多景区,被誉为“美丽云岭天路”。
材料二:
丽香铁路穿越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腹地,途经藏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多个民族聚集地。
家在香格里拉市建塘镇金龙社区的94岁老人叶德祥,一大家子四代20多口人中有藏族、回族、汉族、纳西族4个民族,其乐融融。
老人33岁的孙女叶永祯在香格里拉市独克宗
古城开了一家精品酒店。
“动车的开行我们期盼已久,这是个机遇,我马上就要再开一个店。
”叶永祯说。
丽香铁路就像一条哈达,把各民族联结在一起,推动了我们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也照亮了迪庆未来的发展之路。
7. 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
8.列车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请你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语,让它走出家乡,扬名天下。
家乡特产:
广告语:
9. 乘着列车,我们来到丽江。
丽江摩梭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这里也是《西游记》女儿国的原型地,请结合《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研学任务。
(1)《西游记》中____________相中唐僧后准备留他为国王,自己不惜屈尊为王后,唐僧不答应,最后____________用计获得通关文牒,并帮助唐僧脱身。
(2)作者写唐僧在“女儿国”的经历有何用意?
10. 研学活动已接近尾声,旅程终点,我们来到昆明大观楼。
以下字帖是《大观楼长联》的局部,仔细观察,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汉字,用简体楷书把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
11. 云南,简称“滇”。
下列书法中,“结构扁平匀称,形态舒展超逸,神采飞动秀美”,是对哪幅书法作品的评价( )
A .隶书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2.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融情入景,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暗含飘零离别之恨。
B.次句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
“闻道”表示惊喜,“过五溪”足见迁谪道路之艰难。
C.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借月抒怀,点出诗歌主旨。
D.诗人题诗抒怀,以奇特的想象抒写真挚的友情,使抽象的“愁心”形象可感。
13.明月象征纯洁、高尚的情感。
历来诗人大多把明月看作通晓人心的意象写在诗中,请从你积累过的诗中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净耳。
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读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立志,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可读书。
苟不能立志,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俱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有删改)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____
(2)意与日去.去:____________
(3)且苟.能立志苟:____________
(4)负.薪牧豕负:___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
16.【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以“_______”四字比喻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_______一句体现有志就可随处读书。
17.中国人历来崇尚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还是《曾国藩家书》都体现了“中华好家风”,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如何才能做到“学有所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秋天
老舍
①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
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
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
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地不同了。
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
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
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④再看水。
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
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甜心吧?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
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
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
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
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地清凉。
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
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
山影儿也更真了。
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
山儿不动,水儿微响。
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节选自《老舍全集》第十四卷,有删减)
18. 济南的秋天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
19.品味下列语句,从修辞角度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
20.根据你的理解,标出下列句子的重音。
(用着重号“。
”标示在词语下面)
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动物的麻烦
康拉德·劳伦兹
①在阿尔腾贝格,笼子上的铁丝网有着相反的用途:它是为了阻止动物进入屋内和前花园而建的。
我在花坛周围围上了铁丝网,严禁动物进入。
但是聪明的动物,和小孩子一样,对禁区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欲望。
而且,温柔可爱的灰雁渴望和人相处。
所以常常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二三十只灰雁就跑到花坛里啄食。
更糟的话,它们会闯入屋内的回廊,并在那里引吭高歌。
要想赶走它们,可不是一般的困难,它们四处乱飞,且不惧怕人类。
不管你声嘶力竭地呐喊,还是狂乱地挥舞胳膊,都不会起到任何效果。
我们唯一有效的秘密武器,是一把巨大的红色花园伞。
每当花坛刚种上花,灰雁又跑到里面啄食时,我妻子就会把收起的伞夹在腋下,像骑士冲锋般冲到花坛边。
一边高声呼喊着,一边对着灰雁把伞突然撑开,灰雁哪受得了这种惊吓,纷纷夺路而逃。
②尽管我妻子努力对灰雁加以管教,但不幸的是,我父亲却让她的努力付诸东流。
③这位老先生很喜欢灰雁,尤其是雄雁,因为它们英勇无畏,颇具骑士风度。
所以他每天都会邀请
..灰雁到临近玻璃回廊的书房一起喝茶,什么都不能阻止他这么做。
④我父亲上了岁数,视力已经大不如前,只有在他一脚踩到粪便时,他才注意到客人给他留下的“礼物”。
⑤一天傍晚,我到花园去,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的灰雁都不见了。
我担心极了,赶快跑到我父亲的书房,你猜我看到了什么?有24只灰雁正站在漂亮的波斯地毯上,簇拥在我父亲身边。
而这位老先生呢?他正坐在桌边喝茶,安静地读报,还一片又一片地给灰雁喂面包。
身处陌生的环境,这些大鸟一般有些紧张。
糟糕的是,它们一旦紧张,肠道运动就不正常了。
要知道,和所有需要消化大量草料的动物一样,灰雁的大肠中有一段盲肠,里面的细菌能够分解纤维素,这样动物就能够消化植物纤维。
⑥一般的规律是,肠道每排泄六七次,就有一次是从盲肠中排泄的,盲肠排泄物的味道特别刺鼻,且呈现一种醒目的暗绿色。
灰雁紧张时,盲肠排泄就会一次接着一次。
从这次灰雁茶会到现在,都已经过去11年多了,地毯上深绿色的污渍也渐渐变成了浅黄色。
⑦就这样,动物们在我家完全自由地生活,也异常熟悉这里。
它们总是大摇大摆地朝我们走过来,从来都不会躲避。
在别人家里,人们会喊道:“鸟从笼子里逃出来了,快,把窗户关上!”但在我们家,人们喊的却是:“天哪,把窗户关上,鹦鹉要进来了!”最有讽刺效果的是,我们家大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妻子发明了一项“笼子逆向使用原则”。
当时,我们养了些大型动物——几只渡鸦、两只大黄冠鹦鹉、两只獴狐猴、两只僧帽猴,它们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小孩和它们独自相处不太安全。
所以我妻子想了个权宜之计,在花园里放了一个大笼子,关在里面的,居然是婴儿车。
(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
21. 选文围绕“动物的烦恼”,写了哪些“麻烦”?
22.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2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所以他每天都会邀请
..灰雁到临近玻璃回廊的书房一起喝茶。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他正坐在桌边喝茶,安静地读报,还一片又一片地给灰雁喂面包。
24.本文的语言具有哪些特点?
25.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3)不少于600字。
书写工整,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