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小学教师招聘2022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江小学教师招聘2022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解析【最全版】
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多项选择题
A、无卑视原则
B、提早独立原则
C、敬重儿童观点与看法原则
D、敬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老师威信的重要来源是( )。

单项选择题:
A、高尚的职业道德
B、学识渊博
C、情感丰富
D、优秀老师的人格魅力
3:“350+1896=?”属于以下哪种问题( )。

单项选择题: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情境性问题
D、程序性问题
4:对学问最好的复习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
A、有意识记
B、多种感官参加
C、在实践中应用所学学问
D、画线
5:老师的幸福,就是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力量。

()
推断题


6:打篮球属于()。

多项选择题
A、微小型操作技能
B、粗放型操作技能
C、徒手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E、闭合型操作技能
7: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既要重视同学的学问学习,又要注意同学的品德养成与力量进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单项选择题:
A、全面性
B、阶段性
C、独立性
D、片面性
8:在青少年同学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

单项选择题:
A、10、11~11、12岁
B、11、12~14、15岁
C、13、14~15、16岁
D、7、8~9、10岁
9: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同学,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这种测验是()。

单项选择题: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10:人格打算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打算一个人的命运。

这里体现的是人格的()
单项选择题:
A、独特性
B、功能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
11:对自己力量估量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的人格障碍属于()。

单项选择题:
A、强迫型人格
B、偏执型人格
C、回避型人格
D、冲动型人格
12: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单项选择题: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课程方案
D、教科书
13: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是教育执法的一个原则。

()推断题


14:( )是训练新老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单项选择题:
A、观摩教学
B、分析优秀老师的教学活动
C、开展微格教学
D、反思教学阅历
15: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讨论的核心内容。

()
推断题


16: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单项选择题: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进展
D、克服障碍
17:“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单项选择题:
A、制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觉教学法
D、学会学习
18:老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单项选择题: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9:依据反映活动深度的不同,学问可分为感性学问与()。

单项选择题:
A、记忆学问
B、直观学问
C、理性学问
D、应用学问
20:教学特殊要留意教学卫生,要求同学在坐、立、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态,爱护同学的视力。

()
推断题


21:师德的灵魂是()。

单项选择题:
A、关爱同学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22:()在他的《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单项选择题:
A、卢梭
B、凯洛夫
C、杜威
D、朗格朗
2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育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需落实到()上。

单项选择题:
A、德育内容
B、德育规律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24:根据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
单项选择题: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一般与特别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25:在家庭、社会与学校的联系中,起沟通桥梁作用的是()。

单项选择题:
A、任课老师
B、家长
C、同学
D、班主任
26: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学家是()。

单项选择题:
A、布卢姆
B、奥苏伯尔
C、杜威
D、布鲁纳
27: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进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冲突是()。

单项选择题:
A、自主感对耻辱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8:以个人好恶、爱好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剧烈情感颜色的群体是()
单项选择题:
A、联合群体
B、松散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29:口渴会促使人作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单项选择题:
A、指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整与维持功能
30:“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单项选择题: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31:同学集体是否形成了(),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单项选择题:
A、健康的舆论
B、共同的目标
C、干部队伍
D、良好的秩序
32:教学进度方案中每章节的教学时间应当包括()
多项选择题
A、作业时间
B、试验时间
C、讲课时间
D、复习检测时间
E、预习时间
33:学校可以为了教学而忽视其他事情。

()
推断题


34:教学语言按其传递方向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多项选择题
A、内部语言
B、提问语言
C、对话语言
D、朗读语言
E、独自语言
35:一只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光明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感知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单项选择题: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36:在哪个阶段,同学的伦理道德开头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单项选择题:
A、学前阶段
B、学校阶段
C、学校阶段
D、高中阶段
37:1919年建立的将学校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

单项选择题:
A、4年
B、6年
C、5年
D、9年
38:最早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单项选择题: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39:练习方式有多种,依据练习途径的不同可分为()。

多项选择题
A、模拟练习
B、实际练习
C、集中练习
D、心理练习
40:把握了“水果”这个概念,再学习苹果、梨子等概念,属于()。

单项选择题: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41:认为“遗忘是由于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解在意识之外”的理论是()
单项选择题: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调整说
42:备课的内容包括()。

多项选择题
A、课堂练习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43: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

单项选择题:
A、进展了的心理官能
B、学习材料的相像性
C、已有阅历的概括化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44:同学区分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单项选择题:
A、同学的思想不成熟
B、同学以学习为主
C、同学的发育不健全
D、同学缺乏自觉性
45: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单项选择题: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46:为了促进迁移,老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

单项选择题:
A、从细节到整体
B、从一般到个别,渐渐分化
C、没关系
D、从个别到一般
47:从老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老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的影响。

单项选择题:
A、社会生活和群体
B、教育对象
C、教育法规
D、教育原则
48:在发掘一处西汉晚期墓葬时,考古人员发觉了一个“异象”,一般这一时期的墓葬随葬陶器都在7件以上,而该墓葬的随葬陶器只有
2件,且没有钱币、铜镜等物。

考古人员推想,有可能是凶杀、暴毙一类的意外身亡导致墓仆人的葬礼匆忙而简洁。

以下哪项假如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想?()
单项选择题:
A、考古人员同时发觉,该墓室墙壁也比同时期的其他墓葬的墓室墙壁薄
B、在古代,假如不是皇室成员或者王公贵族,葬礼都非常简洁
C、被刺身亡的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墓葬规格小于其他自然死亡的法老的墓葬规格
D、据史料记载,自西周以来我国民间就有非正常死亡丧事从简的传统
49:社会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
推断题


50:作为一个老师,需要把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

多项选择题
A、教育学
B、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教育心理学
E、义务教育法
5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见。

单项选择题: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有用主义教育学派
52:专家型老师和新老师在()方面都存在差异。

多项选择题
A、课时方案
B、学问基础
C、课堂教学过程
D、力量水平
E、课后评价
53:《学记》中要求:“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多项选择题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单项选择题:
A、学问的传授
B、进展同学的力量
C、培育同学乐观的心理品质
D、培育同学良好的思想品德
55:王军外出时总是怀疑自己家里的门没上锁,经常要反复检查,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单项选择题:
A、抑郁症
B、恐惊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56:为推动素养教育,教育部曾发文提倡的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多项选择题
A、开心教学法
B、情景教学法
C、尝试教学法
D、胜利教学法
E、程序教学法
57: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单项选择题: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58:在现代社会,老师与同学家长的社会地位应当是()。

单项选择题:
A、公平的
B、不公平的
C、对立的
D、互补的
59:学校生因上课用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用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单项选择题: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60:下列哪些家庭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进展?()
多项选择题
A、权威
B、民主
C、放纵
D、信任
E、容忍
查看答案
1:答案A,C,D,E
解析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无卑视原则、敬重儿童观点与看法原则、敬重儿童尊严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答案D
解析老师威信实质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具有乐观确定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

3:答案A
解析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特别明确,个体按肯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属于有结构问题。

故本题为有结构问题。

4:答案C
解析在实践中应用所学学问是对学问的最好复习。

5:答案正确
解析:
6:答案B,D
解析略。

7:答案A
解析题干中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说明教育的全面性。

8:答案B
解析少年期指11、12~14、15岁。

9:答案B
解析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

形成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同学,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同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往往用来评定同学的学习成果。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B
解析偏执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对自己力量估量过高,贯于把失败归
咎于别人;强迫型人格多表现为刻板固执,优柔寡断;回避型人格主要表现为软弱害怕;冲动型人格则明显表现为情感爆发与行为冲动。

12:答案C
解析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课程方案。

13:答案正确
解析: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正确
解析:
16:答案C
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整与适应;其次是寻求进展。

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进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进展性辅导”。

故选C。

17:答案B
解析:
18:答案B
解析老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主要突出与黑板颜色的差异,便利同学识别,因此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差异律。

19:答案C
解析依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学问可分为感性学问与理性学问。

20:答案正确
解析:
21:答案A
解析师德、学问和力量是成为一名优秀老师的基本条件。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不仅要爱同学,还要有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校的爱和对本职岗位的爱。

22:答案D
解析“终身教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11engrand)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正式提出,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23:答案A
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的总体规格要求,详细的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细化。

24:答案A
解析依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将迁移分为水平、垂直迁移。

25:答案D
解析班主任是班级的建设者、组织者和协调者。

26:答案A
解析依据布卢姆等人的主见,教育目标包括三个主要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并根据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挨次把
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

27:答案C
解析:
28:答案D
解析:
29:答案B
解析动机的激活功能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30:答案B
解析略。

31:答案A
解析同学集体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舆论,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32:答案B,C,D
解析:
33:答案错误
解析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既是由教学本身的性质打算的,也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工作阅历的总结。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甚至忽视其他工作,而应当坚持“教学为主,全面支配”。

34:答案C,D,E
解析教学语言按其传递方向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对话语言、朗读语言和独自语言。

35:答案D
解析:
36:答案C
解析总体来看,学校生的伦理道德已开头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进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肯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本解析由张恩凯供应)
37:答案B
解析 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学校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学校教育机构统称为学校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6年。

38:答案D
解析德国闻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形而上学实在论哲学、观念心理学和五种道德伦理观的基础上的。

39:答案A,B,D
解析依据练习途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40:答案B
解析下位学习又叫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新学问是旧学问的派生物,他们之间是类属关系。


41:答案C
解析:
42:答案B,C,D
解析备课内容包括钻研学科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43:答案D
解析略。

44:答案B
解析:
45:答案D
解析由效度的概念可知。

46:答案B
解析为了促进迁移,老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挨次,渐渐分化。

47:答案A
解析【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从老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老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48:答案D
解析【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题干的推想是:意外身亡导致葬礼匆忙而简洁。

A项说明墓室墙壁的厚度比较小,增加了一个葬礼简洁的论据.但没有解释与意外身亡的联系,不能支持推想。

B项指出古代平民的葬礼都非常简洁,与死亡缘由没有关系,减弱了论证。

C项列举埃及法老的例子,增加了一个样本,有肯定的支持作用,但中国和埃及属于不同地域,丧葬习俗有很大的差异,故支持力度有限。

D项指出自西周以来我国民间就有非正常死亡丧事从简的传统,从而推出西汉时期意外身亡的人葬礼会从简.支持了推想。

故本题选D。

49:答案错误
解析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50:答案A,B,C
解析教育理论是基本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

51:答案D
解析见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