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统传文言文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统传文言文翻译
骆统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
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
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
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
御者曰:“夫人犹在也。
”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事适母甚谨。
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
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
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
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
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
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译文:
骆统字公绪,是会稽郡乌伤县人。
父亲骆俊,官做到陈国相,被袁术杀害。
骆统的母亲改嫁,做了华歆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宾客返回到会稽郡。
他的母亲送他,他拜别母亲上了车,脸朝前不回头,他的母亲在后面哭泣。
驾车的人说:“夫人还在呢。
”骆统说:“不想增加母亲的思念,所以才不回头。
”他服侍嫡母非常恭谨。
当时发生饥荒,同乡和远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骆统为了他们而减少了(自己的)饮食。
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没有儿子,见骆统这样很为他难过,多次询问他原因。
骆统说:“士大夫们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吃,我有什么心思独自吃饱饭!”姐姐说:“确实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像这样苦自己呢?’就把自己私人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认为骆统有贤德,于是就分发施舍,骆统由此出了名.
骆统因随陆逊在宜都打败蜀军,升任偏将军。
黄武初年,曹仁进攻濡须,派非主力部队将领常雕等人袭击中洲,骆统和严圭共同抗击打败了他,骆统封为新阳亭侯,后来任湍须督。
他多次陈述有利时政的意见,前后数十次上书.所说的都很好,文字太多所以没有全部载录。
骆统年纪三十六岁,黄武七年死。
人物生平
少年立志
骆统字公绪,籍贯会稽乌伤(今浙江义乌)。
其父骆俊,官至陈国相,因不答应袁术借粮的请求,为其所派刺客暗杀。
公元200年(建安四年),骆统母亲改嫁给华歆做妾,骆统当时八岁,于是与亲戚一道回到乌伤。
他的母亲来送别,骆统拜辞母亲上车后,脸朝前而不往后望,他的母亲哭着跟在车后。
赶车的人说:“夫人还在那里。
”骆统说:“不想增添母亲的思念,所以不回头看他。
”
他侍奉嫡母甚为恭谨。
当时年岁饥荒,乡里及远方来的人大多生活困顿,骆统为了帮助他们而减少自己的饮食。
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守寡无儿回到娘家,看到骆统的样子心里十分难过,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因。
骆统说:“士大夫们连糟糠都不能吃饱,我哪来心思自己一个人吃饱?”他的姐姐说:“真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自己把自己折磨成这个样子。
”于是她就将自己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将此事告知母亲,他的母亲也认为他很贤德,于是叫人分发施舍粮食,骆统由此名声显扬。
[2]
惠泽百姓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孙权以讨虏将军身份兼任会稽太守,骆统时年二十岁,被试用为乌程国相,乌程百姓超过万户,都赞叹他能仁惠治理。
孙权嘉奖他,召他为功曹,代行骑都尉,并将堂兄孙辅的女儿稼给他为妻。
骆统致力于补救考查时政,如有什么见闻,他绝不让事情过夜再办。
他常劝说孙权尊重接待贤良人士,勤勉探究时弊;飨宴赏赐时,可让大家分别进见,对他们嘘寒问暖,施以亲密情意,启发诱导他们说出心里话,观察他们的志趣,使他们都感恩戴德,怀着报答之心,孙权接受了骆统的建议。
孙权前期所以能推诚信士,求贤若渴,恤民如稚子;同时,量能授器,德能容人,亲以致爱,其间与骆统的剖心赤诚、刚正为人、谏以补过是密不可分的。
上疏勤政
骆统后来出任建忠中郎将,带领武射吏三千人。
凌统去世后,他又统领凌统的军队。
当时税征徭役繁多,加之瘟疫流行,民户减少。
骆统于是上奏说:“臣听说君主治理国家,以占据疆土为强富,控制威福为尊贵,发扬德义为荣耀,永垂胤嗣为大福。
然而,财物需要靠民众生产,强盛依赖民众力量,威权要借民众势力,福祚要仗民众殖养,德行要借民众兴盛,仁义要赖民众推行,这六个方面完全具备,然后才能顺应天命、传承福祥,保佑王族巩固国家。
《尚书》有言:‘百姓没有国君就不能相互安宁,国君没有百姓就无法开疆辟土。
’推理来讨论,就是百姓因君王治理而安定,君王因百姓帮助而立国,这是不可变更的法则。
如今强敌尚未消灭,天下尚未安定,三军有无尽的战争,江边有不懈的警备,赋税征调,一向积累苛烦,加之瘟疫造成的死丧祸灾,郡县空虚,田野荒芜。
听到所辖城邑的报告,百姓的户口日益减少,又多是残老之人,少有青壮之夫,听到这种情况之后,为臣心中如火焚急。
思虑考究其中原因,主要怪于小民不明事理,他们既有安土重迁的习性,而且又因先后出外当兵的人,活着的就生活困苦没有温饱,死了就抛尸露骨不
能归葬家园,故此他们更加眷恋故土,害怕远行,把出门远行看得与死亡一般可怕。
每次征调劳役,那些贫穷人家负担沉重的人先被派送。
稍有财产的人,就出家中钱财来行贿赂,不顾倾家荡产。
轻率剽悍之人就逃亡深山险恶之地,与盗匪为伍。
百姓困苦虚竭,饥号愁躁,忧愁烦躁就不安心生产,不安心生产则更加招致贫穷,更加贫穷则生活毫无乐趣,故此口腹饿急了,那奸邪之心就萌生,而叛逆的人也越来越多。
臣又听说在民间,如果家中生活不能勉强自给的'话,生下儿子,大多不去抚养,就连那些屯田兵士,因为贫困也有很多人抛弃孩子。
上天送育这些孩子,而作父母者却将他们杀害,既担心这种情况会冒犯天地、撼搅阴阳,又想到陛下开创的国家乃是无尽功业,强邻大敌不是一下子可以歼灭,边疆防守不是个把月可以撤除,而民兵不断减损,后生者不得养育,这不是坚持长久年月,最终取得成功的好情景。
国家有百姓,犹如船行水上。
水平静则船安稳,水搅动则船不安,百姓虽愚但不可欺骗,虽弱但不可强压。
所以圣明君主都重视他们,是因为祸福由他们所决定,故此作君主者要沟通与百姓的信息,以便根据时事民情来制定合宜政策。
当今官长居于接近百姓的职位,但他们却以办事周到为能事,向他们所取的超过目前国家的急需,很少有人再能以恩惠来治理,符合陛下上天有覆盖大地般的仁义,布施勤勉体恤民情的仁德。
官吏的政务、百姓的习俗,日益颓败,渐至衰微,其势不能再推延过久。
治病要赶在病情未恶化之前,除患要赶在祸患未扩延之际。
希望陛下能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抽出一点空闲,留神深思,补救不足,深谋远虑,抚育剩余之民,增添人财之用,使国家事业与三光(日、月、星)同辉,与天地等齐。
为臣骆统这个大愿能够实现,也足以死而不朽了。
”孙权深受感动,对他的意见特别重视。
[
防蜀御魏
公元222年(黄武二年),骆统随陆逊在宜都击败刘备,战后升任偏将军。
当刘备逃往白帝城时,徐盛、潘璋、宋谦等各自上书,向孙权请求乘机进攻蜀国。
孙权征询陆逊的看法。
骆统与朱然、陆逊认为曹丕正大规模集结军队,表面上托辞助吴国共讨刘备,实际上心怀险恶奸计,因此应迅速撤兵。
不久,魏国果然出兵,吴国三面受敌
同年,曹仁率军进攻濡须,另派部将常雕等攻袭中洲,骆统与严圭共同抵抗并将其击败,骆统因功被封为新阳亭侯。
[9]
英年早逝
骆统后来任濡须督。
他多次陈述有益时政的见解,前后上奏书数十次,所说的情况和建议都很有道理,其中尤其是他估计招募的措施在民间助长邪恶败坏风俗,容易使百姓产生叛离之心,应当急切绝止,孙权与他反复辩证,最后还是按骆统的意见处置。
公元228年(黄武七年),骆统去世,年仅三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