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惊弓之鸟教案胡思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弓之鸟教案
胡思
一、回顾旧知,激趣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射箭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常见的打猎与作战方式,我们经常在电视里见到勇士们弯弓搭箭,命中目标,动作潇洒利落,令人赞叹。
今天胡老师也带来了一套简易小弓箭,请两位孩子来当一回射箭手,看看你们的箭法如何?
游戏:两名孩子用玩具弓箭射箭,目标:三米外的一个小罐子。
评价:射箭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区别现场玩具与真实拉弓射箭的巨大不同。
要是给你一把弓箭,让你射下天上飞的大雁,你敢说你一定做得到吗?
咱们都不敢,可有个人敢,更羸!他不但敢,他还敢在一国之君面前说!(PPT出示对话,生齐读)居然他还给自己增加难度——只拉弓!不用箭!(板书:简笔画——反曲弓)天哪!你们相信世上有这样奇怪的事情吗?他为什么这么自信?要知道失败的话这可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啊!
二、研读推断,体会思路
(一)思考更羸想到了什么
所以这绝不是信口胡说,一定是有原因的。
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他说话前,发生了什么吗?(PPT出示“一只大雁”一句,生齐读)更羸是看到一个这样的画面才说出刚才的话,难道这个简单的画面包含了什么神秘的信息吗?
请细细体会这句话,思考:更羸当时看到后可能想到了什么?
生:一只……离群原因:大雁是群居动物
慢慢地飞……受伤原因:大雁是候鸟,强壮,飞得快
从“一只”开始,我们就发现了问题,同学们对大雁习性的了解,主要来自书本,而古代的更羸不见得有书看,他的知识肯定离不开长期射猎的经验!在文章中,更羸详细地说出了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了的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个讲述原因的段落。
——第9段。
(二)深入学习第9段
1、指名读。
(第9自然段)
2、这一段是揭示原因的段落,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胡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的思路,相信大家很快就能明白。
(出示PPT)
提示: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4句
哪句是他观察到的?第1句
哪句是他分析出的?第2句
哪句是他最后推断出的结果?第3、4句
a、先自己体会,再与同桌合作说一说。
b、汇报交流。
提示:关于第2句中分号的介绍:类似于顿号的作用,顿号表示词语间的停顿,分号表示一个句子里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停顿,到句号为止这个句子才算说完。
c、逐句学习,指导朗读。
指导方式:生读——师问:为什么要这样读?你觉得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强调:能说出为什么要这么读比只会读更厉害!)——师补充——生再读
(1)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这是看到和听到的,是所有推断的来由!要读慢一点,向别人说清楚观察到的情况
(板书:观察)
(2)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重读“箭伤”“孤单失群”,说清原因
……引导:这两个分句前后是什么关系?提示:“因为”
明确:因果关系,先说果后说因,不同于平时常见的因果关系句,先因后果。
练习:请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遍
质疑:为什么要倒过来说?他要强调的是什么?——强调原因
补充:不仅这一句倒过来了,这篇故事也是一样,结果在前面说了,原因却放在最后一段,也是为了强调原因。
同时,先不说原因,还能在读者面前卖一个关子,使我们为了弄明白原因就一定要读下去,从而产生了阅读兴趣!这种先写结果再写原因的方法,我们可要学起来哦!
(板书:分析)
(3)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提问:拉弓之后,大雁为什么会掉下来呢?更羸是如何推断的?
明确:弦响——害怕——高飞——伤裂——掉(板书)
……提问:这里又出现了一组关联句,你发现了吗?
指导:“一……就……”表示一旦有了前面的情况,就会出现后面的事情。
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读得快一点,体现前后事情的联系。
(板书:推断)
d、这一段分析推断说得真精彩,让我们在连起来读一遍吧!
三、由因看“果”,印证“推论”
事实胜于雄辩,说得再好也要用事实证明说得对才行!那更羸得判断准确吗?文中的哪段话可以印证更羸的准确判断?(PPT出示第5段)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1、自由读这段话,想象一下更羸射下大雁的情景。
同桌合作,一人读句子,另一人表演。
2、汇报。
(认真观察表演同学的动作是否和书上描述的一样;仔细听读书的同学是否读得有感情。
)
3、评价:表演准确,生动形象!
朗读呢?说一说读的时候你注意了什么吗?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指导:“忽然”可读快一点,体现结果的出乎意料。
“直往上飞”的“直”;“直掉下来”,的“直”。
【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
】4、齐读
小结: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有力地印证了更羸的准确判断。
在场这么多人,有一国之君魏王,想必还有许多随从人员,但只有更羸通过准确的观察、仔细的分析、缜密的推断、加上多年的经验创造了这一奇观!他的智慧令人折服!
(依据板书作结)
四、角色朗读,深化理解
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这篇有趣的故事主要由两个人物的对话构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他们的对话!再完整地感受一遍课文!
不过,正如出神入化的射箭有技巧,精彩的朗读也是有方法的哦!
(PPT出示:朗读对话的方法)
1、明确身份,体现人物特点。
2、找提示语,传达内心活动。
3、看清标点,读出不同语气。
4、寻找重音,强调重要信息。
5、投入感情,读出话语味道。
(一)同桌合作,角色扮演,注意方法
(二)3组同桌比读,师相机指导
(三)全班男女比读。
男:魏王,女:更羸——不相上下!平分秋色!
五、揭示成语
1、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已经明白,这只大雁究竟为什么会掉?
明确:弦响——恐惧——之前被箭所伤时,听到过这样的拉弓声
2、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被水烫,看到热水怕
被狗咬,看到狗就躲
……
3、那你能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一般形容什么样的人吗?(出示PPT)
明确:比喻受到惊吓后,遇到一点儿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
六、说说收获
学了这个成语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吗?
鸟的角度:(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
)
人的角度:(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善于分析,再作决定。
)总结:希望同学们都做智慧之人,不做惊弓之鸟!
七、布置作业
1、中华成语的传承者:我要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别人听。
2、我要阅读和《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