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达标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达标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2020年2月7日这一天,很多人都玩起了“立扫帚”游戏。

如图所示,扫帚立而不倒的原因是()
A.扫帚的重力变小
B.扫帚的重心变低
C.扫帚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恰好平衡
D.扫帚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恰好平衡
2、如图所示,两个各重2N的相同长方体A和B靠在一起,在大小为2N的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桌
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受到的摩擦力是1N
B.A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4N
C.B对A的作用力是2N
D.A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
3、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之比是2:3,时间之比是2∶1,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2∶3B.1∶2C.4∶3D.1∶3
4、锤头松动了,要把锤头和锤柄套紧,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之套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锤柄撞击凳子而静止,是因为锤柄没有惯性
B.锤柄撞击凳子而静止,是因为锤柄受到了惯性
C.撞击锤柄而使锤头套紧,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D.撞击锤柄而使锤头套紧,是由于锤头受到了惯性
5、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

若两车相遇时,乙车距M点10米。

M、N两点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v乙,s=40米B.v甲<v乙,s=30米
C.v甲>v乙,s=40米D.v甲>v乙,s=30米
6、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
7、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甲物体重10N,乙物体重5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N,不计绳重和轴对滑轮的摩擦,则甲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左B.大小为5N,方向水平向左
C.大小为7N,方向水平向右D.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右
8、吟诵古诗,品读经典,收获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九月降霜秋早寒”,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D.“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9、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受到惯性作用飞出去了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C.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具有惯性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
10、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运动起来
C.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是班上几个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去外地时的情景示意图。

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站台上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以列车为参照物,小明是的;站台上的同学们看到火车开动了,他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2、如图所示,一物体重为5N,对它施加一个3N的水平推力使其静止在墙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摩擦力的大小。

若水平推力增大两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所示,林红同学用手竖直握住玻璃瓶静止不动,玻璃瓶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是;如果增大手对瓶的握力,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4:3,若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是;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5、一个重为200N的箱子,放在水平面上,受8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

摩擦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2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N。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学校到小明家有一条600m长的平直马路,某天他从学校回家,开始的时候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雨,于是他马上跑完了剩下的路程,又用了100s。

求:
(1)小明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
(2)他通过这条马路的平均速度。

2、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36km/h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以30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3、南通开往南京的D5538次动车途经泰州,下表列出了该次动车从泰州到南京的时刻表.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平均速度为120km/h,则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多少km?
(2)求列车由泰州开往南京的平均速度.
4、小明一家国庆节驾车外出旅游。

一路上,小明利用掌握的物理知识解决了不少问题。

(1)经过某段路时,小明发现一个标志牌,如图所示。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路域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小明爸爸驾车行驶的过程中,他们通过一座桥,经查得知该桥长度约1100m,总长度为120m 的地铁以某一速度匀速过桥,若完全通过需要运行61s,求地铁的速度。

(3)请你帮他计算,题(2)中的地铁司机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秒?
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公路上以 5m/s 的速度匀速行驶 800s,紧接着又以 15m/s 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了 3000m.求:
(1)该汽车在前 800s 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该汽车以 15m/s 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m/s?合多少 km/h?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
1、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的实验中,小刚同学让小车自斜面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分别观察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同时用旗子标记小车在平面上停止后所处的位置。

根据实验情形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刚每次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选填“相同”或“不同”);
(2)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具有;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说明力改变了小车的;
(3)由上述实验推测,若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为零,它将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扫帚此时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受力是平衡的,其实扫帚只受重力和支持力。

故答案为:C。

【分析】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平衡。

2、【答案】A
【解析】【解答】A.把AB看做一个整体,AB大小为2N的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AB受到的摩擦力与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大小为2N,A和B 重力相同,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A和B 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即A和B 受到的摩擦力均为1N,A符合题意。

B.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桌面的支持力与其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2N,B不符合题意。

C.B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受到的A 的作用力为1N,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B对A的作用力是1N,C不符合题意。

D.A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F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把AB看作一个整体,确定B是否受摩擦力,又A和B 重力相同,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A和B 受到的摩擦力相等,从而确定B的摩擦力大小;
(2)A受平衡力,故在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
(3)对B进行隔离分析受力情况确定B与A的作用情况;
(4)根据A受到的摩檫力大小和推力大小确定A这两个力的关系。

3、【答案】D
【解析】【解答】由速度计算公式可知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速度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4、【答案】C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所以锤柄具有惯性,A不符合题意;
B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故不能说受到惯性,可以说具有惯性,BD不符合题意;
C.撞击锤柄时,锤柄撞击凳子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从而使锤头套紧,即利用了
锤头的惯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总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趋势,这就是物体的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没有关系。

5、【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图可知,当时间是6s时,甲的路程是6m,甲的速度为
根据图可知,当时间是6s时,乙的路程是12m,乙的速度为
所以甲比乙运动得慢;由题意知相遇时甲车运动的路程为10m,所以相遇的时间是
乙车运动的路程为
M、N两点间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利用两车的距离和速度分析距离大小。

6、【答案】C
【解析】【解答】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相对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与水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相对于湖边的树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C符合题意;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即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事先选取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7、【答案】D
【解析】【解答】对甲物体在水平方向进行受力分析,甲受到水平向左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7N,受到水平向右的乙物体的拉力F乙,大小等于乙物体的重力等于5N,因为甲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甲物体一定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其大小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结合物体受到的外力求解大小即可。

8、【答案】A
【解析】【解答】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错误,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以孤帆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风吹草低见牛羊”,草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9、【答案】C
【解析】【解答】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A不符合题意;
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使人获得了很大的速度,起跳后由于惯性,人在空中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与速度无关,B不符合题意;
C.拍打衣服时,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会从衣服上脱落,C符合题意;
D.高速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子弹仍具有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是使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的性质。

10、【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受到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可能会静止,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力时,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可能会静止;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力的作用结果。

二、填空题
1、【答案】火车;静止;地面
【解析】【解答】当火车徐徐开动时,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站台上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火车,因为站台上的同学相对于火车,位置发生变化。

以列车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列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

站台上的同学们看到火车开动了,他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因为火车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

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2、【答案】竖直向上;5N;不变
【解析】【解答】物体静止在墙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5N。

水平推力增大两倍,物体仍然静止在墙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分析】静止在墙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压力增大,静摩擦力不变。

3、【答案】竖直向上;不变
【解析】【解答】用手握玻璃瓶静止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受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玻璃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方向竖直向上。

增大手对玻璃瓶的握力,玻璃瓶更掉不下来,依然保持静止,竖直方向上重力和静摩擦力依然平衡,静摩擦力还是等于重力,所以手对瓶子的摩擦力不变。

【分析】当物体受到两个等大反向的力时,物体就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4、【答案】9:8;4:3
【解析】【解答】已知v甲:v乙=4:3,s甲:s乙=3:2,由v= 可得,甲乙两物体所用的运动时间之比:t甲:t乙= = × = × =9:8;若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即t′甲=t′乙,由v= 可得,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 = =4:3.
【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再计算比值;时间相同时,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

5、【答案】等于;12
【解析】【解答】箱子8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说明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则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8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2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12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仍为12N。

【分析】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水平面上的推力等于摩擦力。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根据题意,前一半路程为
由速度的公式可得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答:小明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为;
(2)根据题意,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由速度的公式可得他通过这条马路的平均速度为
答:他通过这条马路的平均速度为。

【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2、【答案】解:野兔的速度v1=36km/h=10m/s
野兔跑到树洞所用时间
秃鹰到洞口的路程为s2=50m+110m=160m
秃鹰到洞口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秃鹰到达洞口时,野兔已经进洞,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

答: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

【解析】【分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计算出秃鹰和野兔到达树洞的时间,若秃鹰用的时间短,则能追上,若长则不能追上。

3、【答案】(1)解:已知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平均速度v=120km/h,由表中数据可知,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行驶时间t=19:00﹣18:42=18min= h=0.3h,由v=可得,泰州距江都的距离s=vt=120km/h×0.3h=36km,所以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118km+36km=154km
(2)解:由表中数据知,泰州到南京的距离s′=283km﹣118km=165km,用时t′=20:10﹣18:42=1h28min=1 h,列车由泰州开往南京的平均速度:v′= 112.5km/h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2)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4、【答案】(1)解:要使时间最短,就是速度最大,由图可知在该路段速度最大为60km/h,则从标志牌到珞璜最快需要时间为
答:从标志牌到路域最快需要时间为0.25h。

(2)地铁通过桥的路程为
地铁的速度为
答:地铁的速度为20m/s。

(3)地铁司机完全在桥上时通过的路程为
所用的时间为
答:地铁司机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55s。

【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3)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5、【答案】(1)解:由v=可得,汽车在前800s行驶的路程:s1=v1t l=5m/s×800s=4000m 答:该汽车在前800s行驶的路程是4000m
(2)解:汽车以15m/s速度行驶的时间:t2===200s
答:该汽车以15m/s的速度行驶了200s
(3)解: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路程:
s=s1+s2=4000m+3000m=70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v===7m/s=25.2km/h
答: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m/s,合25.2km/h。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3)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计算总平均速度。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相同
(2)惯性;运动状态
(3)匀速
【解析】【解答】(1)小刚每次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从而可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还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从运动变成静止,这说明阻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3)从甲、乙、丙三图可看到,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大,可推测若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为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小车从斜面的相同高度下滑时,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惯性使运动的物体继续运动,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运动的物体若不受力的作用,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