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23年语文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23年语文高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些日子,笔者先后陆续参加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的诗词作品。
体味着诸位参赛者对祖国的赞颂、对家园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对明天的美好憧憬,令人很感动。
这些大赛主要面向广大基层作者,他们的作品很多都是有感而发,表达自身体会,是以大众的心态反映大众的心声,满腔热情、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美好情愫。
中有纯真,平易中见诚挚,别呈一番景象。
有的作品典雅周正、雅俗相融,劲道十足、,营造出圆融厚重的境界;有的作品亲切恬淡、莹洁清澈,高古中有温柔,刚健中有常世常情中别有超然之韵。
但是也有一些作品,尤其是来自一些大学生的作品,尽管技术纯熟,辞藻优雅,缺点也十分明显,突出表现是个性不足,共性化的题材和词汇较多,面目相类,视角偏窄等等。
很多人都爱写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新意,写出诗味。
(),究其原因,还是缺少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美学发现,缺少深刻的生活感触和哲学思考。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笔者陆续参加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工作,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的诗词作品。
B.笔者陆续参加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工作,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作者的诗词作品。
C.笔者先后陆续充当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的诗词作品。
D.笔者先后参加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作者的诗词作品。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淋漓尽致质朴智趣盎然淳厚
B.生动形象稚拙意兴盎然敦厚
C.淋漓尽致稚拙智趣盎然敦厚
D.生动形象质朴意兴盎然淳厚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东拉西扯的呐喊和空洞生硬的辞藻拼凑是我读到的作品的特征
B.我读到的作品中不乏东拉西扯的呐喊和空洞生硬的辞藻拼凑
C.空洞的生硬呐喊和东拉西扯的辞藻拼凑是我读到的作品的特征
D.我读到的作品中不乏空洞生硬的呐喊和东拉西扯的辞藻拼凑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始终如一,与富贵不沾边,真所谓________。
他们________的是那个精彩绝伦的审美世界,寻求的是无穷无尽的人生乐趣。
如果没有这种乐趣的支撑,或许他们的艺术生命早就走到了尽头。
所以,赏玩与其说是玩物,毋宁说是赏玩者自己的人格________的内在激励和无限寄托。
A.富贵于我如浮云沉浸兴趣
B.富贵不能淫沉浸兴趣
C.富贵于我如浮云沉湎志趣
D.富贵不能淫沉湎志趣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通过学校教育进行道德教育,是中国治理的一大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成就一代又一代盛世的重要条件。
①把人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②古代的君王无不把教化人民作为治国要务
③通过以礼乐射御书术为内容的教育
④在国都设立最高学府推行教化,在地方设立学校教化人民
⑤起到了净化人心、防微杜渐、导人向善、促进和谐的作用
⑥整个学校教育体系特别重视对官员的品德教育
A.②①④⑤③⑥B.②④③①⑥⑤C.⑥①②⑤③④D.⑥⑤①③②④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如今立于皇帝身旁。
他铿锵有力的奏折,直言不讳的进谏,妙语连珠的回答,令皇帝,令天下为之一振。
迎来皇帝的宠爱,百姓的辉
煌仕途的苏轼,是的一代豪杰。
他胸怀抱负,心似江涛澎湃,欲大有作为。
于是,那时的他便成为“弄潮儿”,光环围绕。
但当苏轼遇到小人,当他的“出言不逊”遇上奸佞的巧言令色,他被抛弃了。
“乌台诗案”之后,他被一贬再贬,如离群的鸿雁,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胁。
苏轼惊恐不安,心如死水,那时苦闷的苏轼留给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身影。
如果苏轼仅是仕途顺畅,那么,他也许只能成为一名历史政客。
如果苏轼被贬后就一直苦闷,那世间也只多了一只蜉蝣而已。
,苏轼却以其豁达成了后世的楷模。
这时的苏轼应该想通了一个问题: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
于是,便有了泽被后世的苏堤,有了被人津津乐道的东坡肉,他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勉,尽己所能造福百姓。
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 )。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耳目一新爱戴当之无愧然而
B.焕然一新爱护当之无愧固然
C.耳目一新爱戴当仁不让固然
D.焕然一新爱护当仁不让然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让其诗文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B.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拓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C.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D.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辟了新天地,让其诗文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
B.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倒映在一泓清泉中。
C.他的心如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
D.倒映在一泓清泉般心中的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荼。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B.颔联语言清新隽永,由听觉感知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能给诗人些许欣喜与慰藉。
C.颈联“作草”“分茶”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但背后却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D.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2.本诗与《书愤》作于同一年,抒发的感情也大致相同,但两诗还有许多不同之处,试加以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
(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5)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___________,虑以下人。
(《论语·颜渊》)
(8)精骛八极,____________。
(陆机《文赋》)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各方军阀的混战,各种政权此起彼伏,但思想领域也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
人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
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同时,先进刊物的发表给中华大地时常刮来新思想的浪潮,这些都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进步青年。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这些青年们走上街头抗议,不仅仅表达他们对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的不满,对列强侵占国土的强烈谴责,更是在发出他们这一代人对于这个残破的国家的呐喊,向人们昭告着这个时代的进步青年们对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他们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存亡殚精竭虑,他们还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抱有美好的希冀!这场运动留下一个非常可贵的精神财富——希望,正是这笔精神财富支撑着后来的先烈们去战斗、开辟与探索。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的精神值得一百年后我们的青年和学生思考与学习。
(“前尘尽后”微博2018年11月12日,有删改)
材料二: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他租住的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即今天的南昌路100弄2号,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
同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决定给中国的青年办本杂志。
36岁的他,满腔热情地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
他在发刊词中列举“新青年的六大标准”,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00多年后的今天,伫立在两层小楼前,重读这篇3000多字的《敬告青年》,仍有振聋发聩之感:先有新青年,才有新国家,青年才是国家未来的主人。
如今,青年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聆听历史深处那热烈的憧憬、热情的冀望。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独立、进取、开放、脚踏实地、富于理性的一代人,正在为了新时代的光荣和梦想,奋发前行。
(《光明日报》2018年11月08日,有删改)
材料三:
1896年10月,高君宇出生在当地一个有名望的封建大户人家。
受父亲的影响,他思想活跃,接纳新生事物,向往变革与革命。
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各种进步社团,广泛接触有进步思想的老师
和学生,在北大崭露头角,成为学生领袖。
1919年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带领学生上街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组织各校罢课,发表革命文章。
高君宇也以其“弘毅果敢”的爱国壮举,被誉为“中国青年革命之健将”。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是全国50余名党员之一。
1924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
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时年29岁。
伟大的信仰让高君宇充满力量,他因奔波不息积劳成疾,却不顾个人安危,随时准备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
他如同闪电一般,划破旧世界的黑暗,悄然点亮中国的未来。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这是高君宇写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诗,也是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18日,有删改)
材料四:
2018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与腾讯QQ联合发布《00后画像报告》。
(中青在线2018年05月07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等影响下,北京大学学生拥有了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
B.陈独秀将国家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在杂志的发刊词中提出理想中的青年的标准,强调了新青年对于新国家的意义所在。
C.高君宇思想活跃,考进北大后参加各种进步社团,成为学生领袖,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
D.对于“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现代化强国”,约八成的00后受访者表示知情,约三成00后受访者表示要“发奋努力,为实现强国目标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运动中,学生和青年走上街头抗议,表达愤怒,发出呐喊,表明了学生和青年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B.高君宇冲破家庭阻碍,积极投身革命,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是那个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
C.绝大多数00后积极向上,认识到个人努力对成功的重要性,同时,其中一些人也相信个人天赋和良好机遇的作用。
D.前三则都淡及20世纪前期的中国青年,他们在国家民族的危急存亡关头的英勇事迹和可贵精神,给现代中国的青年树立了榜样。
3.结合前三则材料,分析要让新时代的青年,在时代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
初夏,上午。
地点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
“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
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
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
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
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
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
“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
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
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说! 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哟,你不顺心? 怎么?
李三你还不明白? 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唉! 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
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 All right?
李三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哼!
王淑芬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
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三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 (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听听,又开炮了 !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别再瞎扯,干活儿去! 嘿!
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 (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
(下)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出茶馆的前景暗淡。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此可见李三老于世故,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
”王淑芬的这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舞台说明属于社会环境描写。
“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社会更加黑暗。
B.“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她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在无奈而悲凉的语气里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这是--种含泪的幽默。
D.在影视片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种画外音。
上文中的“远处有隐隐的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
3.在《茶馆》一剧中,王淑芬是一个不具有主角光环的次要人物,但在上述节选部分中,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4.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
上述《茶馆》节选部分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2日,记者获悉,为促进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经江西省政府同意,江西省已正式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地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据统一标准进行规范设置,如违反相关规定,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见》规定,各地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据统一标准进行规范设置。
师资条件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
对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要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有关教师的教师资格。
坚决禁止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招生,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校外培训机枃和相关人员责任。
对于违反相关规定,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开展与招生入学挂钩的活动和行为的民办中小学校,要约谈学校举办者,并依法查处。
此外,要强化考核问责,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造成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不力、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人民群众反映特别强烈的地方及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员要严肃问责。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6月3日,《江西为校外培训机构念紧箍咒,下课时间不得晚于20时30分》)
材料二: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根据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参加学科补习或兴趣扩展类培训),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支出约为5616元,生均支出为2697元。
根据各层级在校生的规模估计,全国校外培训行业总体规模达到4900多亿元。
从地域来看,东北部地区生均支出最高,其次为东部地区。
此外,一线城市学生的平均校外培训支出达7781元/年,二线城市为4863元/年,其他县市(含农村)仅为2395元/年。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调查:近半数中小学生参与过校外培训,年均支出5616
元》)
材料三:
还记得那个暑假要上11个培训班的孩子,真的是放假还不如不放假,放假好像更累了。
虽然国家禁止在职教师校外补课,但是暑期培训班招生依旧火热。
当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存在,当应试教育依然大行其道,当整个社会的教育状态依然功利,校外培训杋构就会经久不衰,市场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只要中高考存在学生对于成绩有要求,家长就会不遗余力的给孩子报培训班,为的就是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算输了,也要利用暑假追回来。
莫名的有点心疼现在的学生,每年上培训班的时间都快和上学的时间差不多了,周末、寒暑假都在补课,真的是抓住一切时间。
同时他们也是幸运的,从小接触的东西就很多,见识方面自然是以前的孩子比不上的。
但还是希望家长能给孩子一点喘息的时间,不要把时间全部用学习填满,也要有休息放松的方式,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摘编自“上考网”,《在职教师禁止补课,校外辅导班为什么依旧招生火热》) 材料四:
欧盟一份报告显示,在一些欧盟国家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聘请了家教,补习热潮正在向欧洲蔓延。
巴西:对里约热内卢公立学校的研究发现,超过50%的学生接受课外补习。
埃及:五年级有2%学生接受补习,八年级有74%的学生接受补习。
印度:70%的城市学生接受一个或多个科目的课外补习。
毛里求斯:中学二年级有56%的学生接受补习,中学五、六年级达到100%。
马来西亚:城市学生有59%接受补习,农村有28%。
日本:课外补习热已经持续“高烧”了40多年。
韩国:中小学生参加过补习的比例为88.8%,课外辅导教育市场的规模为33兆5000亿韩元,相当于韩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95%。
(摘编自“人民网”,《补习热全球蔓延,决策者完善教育内涵科学教育破解》) 1.下列不属于江西省《意见》要查处的行为的一项是
A.某些校外培训机构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
B.某些中小学教师业务不熟,有些内容课上没有讲。
C.中小学教师诱导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
D.某些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联合招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西省日前正式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表示,对违反相关规定者,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B.2017年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仅中小学阶段,就有近半数学生参加过学科补习或兴趣扩展类培训,全国校外培训行业总体规模达到49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