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青海省西宁四中高三(上)第一次模拟生物试卷 (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青海省西宁四中高三(上)第一次模拟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呼吸作用都有CO2生成
B. 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C. 都含有细胞膜和染色体
D. 都含有C、H、O、N、P、Mn等大量元素
2.下列关于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麦芽糖水解后产生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
B. 核糖、葡萄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体内共有的单糖
C. 脂肪是由脂肪酸、甘油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D. 维生素D可促进小肠对钙的利用
3.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下列有关这些化合物功能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生命活动都由蛋白质调节
B. 干种子因缺乏自由水不能萌发
C. 多糖是植物细胞的能源物质
D.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4.在动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核膜
D. 溶酶体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硝化细菌代谢过程中既有O2的产生又有O2的消耗
B. 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与内质网膜可通过囊泡联系
C. 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可通过修饰从而不被其中的水解酶水解
D. mRNA和tRNA种类的变化都可作为判断细胞是否癌变的依据
6.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膜上均有糖蛋白,其作用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浆细胞内某些内质网膜上有催化磷脂合成的酶
C. 同一种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D. 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人的唾液腺细胞作为效应器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0分)
7.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图1~3表示真核生物中三种生物膜
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
图2中存在三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______。
(2)图1表示的膜是______,图3能进行该过程的原因是膜上具有与该过程有关的______。
(3)图1~3中生物膜均可以用科学家提出的______模型体现结构特点。
但它们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4)从图1、图3可以看出生物膜还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如图4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d表示物质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A、B、C代表结构物质。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K+、O2和葡萄糖这三种物质中,通过c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性。
神经细胞兴奋时,Na+的运输可以用图中______(填字母)表示。
8.如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与蓝藻相比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
(2)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填写图中代号),该结构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______。
(3)图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是______。
(填写图中代号)。
(4)图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______。
(填写图中代号)。
(5)如果该细胞离体培养成完整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
9.科学家从某人的食糜中发现有如下图所示结构的化合物,那么:
(1)这种化合物叫______,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2)若用组成该化合物的基本单位每种各一个,重新合成新的物质,最多可形成______种。
(3)通过实验得知该化合物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溶液颜色呈紫色,这是由于化合物中含有______(写结构式)的缘故。
(4)现有99个氨基酸(假设它们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在细胞的______(细胞器)中,通过______的方式形成一条环状的多肽链。
则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______,此环状的多肽链含氨基的数量最少是______个,含肽键______个。
10.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鉴定生物组织
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需鉴定的有机物用于鉴定的试剂反应产生的颜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______
蛋白质______ ______
淀粉碘液______
脂肪______ 橘黄色
DNA甲基绿______
RNA______ 红色
11.
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纤维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纤维素酶。
该酶至少包括三
种组分:______、______和______。
(2)为了筛选可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填“纤维素”、“葡萄糖”或“纤维素+葡萄糖”)作为碳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
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为______培养基。
(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常用刚果红染色法,其原理是______。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B
解析:解:A、无氧呼吸中的乳酸发酵没有CO2生成,A错误;
B、所有细胞膜均具有膜结构,因此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B正确;
C、所有细胞均含有细胞膜,但是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C错误;
D、Mn属于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B。
细胞的统一性:
(1)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一致,
(2)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3)增殖方式: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细胞的增殖。
(4)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子通用。
(5)能源物质: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答案:B
解析:解:A、麦芽糖是二糖,水解后产生2分子葡萄糖,A错误;
B、核糖、脱氧核糖是五碳糖,葡萄糖是六碳糖,都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B正确;
C、脂肪不是多聚体,C错误;
D、维生素D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D错误。
故选:B。
糖类中的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结构物质;糖类中的单糖均为还原性糖;动物单糖有核糖、葡萄糖、脱氧核糖和半乳糖,动物单糖有核糖、葡萄糖、脱氧核糖和果糖。
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的分类和分布,脂质的分类,糖类、脂肪和ATP功能的区别,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琐碎,容易混,对于基础知识的比较记忆是解题的基础。
3.答案:B
解析:解:A、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是激素,大部分激素是蛋白质类,还有些激素是脂质,比如性激素,A错误;
B、自由水的多少代表新陈代谢的强弱,故缺乏自由水不能萌发,B正确;
C、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多糖属于储能物质,C错误;
D、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包括DNA和RNA,D错误。
故选:B。
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是激素,大部分激素是蛋白质类,还有些激素是脂质,比如性激素,自由水的多少代表新陈代谢的强弱,故缺乏自由水不能萌发,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本题考查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化合物的种类、作用。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器的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解答】
A.动物细胞无叶绿体,A错误;
B.线粒体有双层膜,B正确;
C.核膜不是细胞器膜,C错误;
D.溶酶体膜是单层膜,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解:A、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其代谢过程中既有O2的产生又有O2的消耗,A正确;
B、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与内质网膜可通过囊泡联系,B正确;
C、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可通过修饰从而不被其中的水解酶水解,C正确;
D、mRNA和tRNA种类的变化都不可作为判断细胞是否癌变的依据,D错误。
故选:D。
1、硝化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需氧自养型。
2、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答案:B
解析:解:A、细胞膜有糖蛋白,不是所有的生物膜都有,其作用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B、磷脂属于脂质,其合成场所是滑面内质网,因此浆细胞内某些内质网膜上有催化磷脂合成的酶,B正确;
C、同一种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不同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相同,如葡萄糖进人的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C错误;
D、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作为效应器,D错误。
故选:B。
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3、内质网是细胞内的脂质合成车间。
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意在考查考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
7.答案:细胞间信息交流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线粒体内膜色素和酶流动镶嵌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葡萄糖选择透过 c
解析:解:(1)图2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图2中存在三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2)图1表示的膜是线粒体内膜,图3能进行该过程的原因是膜上具有与该过程有关的色素和酶。
(3)图1~3中生物膜均可以用科学家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体现结构特点。
但它们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4)K+、O2和葡萄糖这三种物质中,通过c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葡萄糖,这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神经细胞兴奋时,Na+的运输可以用图中c。
故答案为:(1)细胞间信息交流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2)线粒体内膜色素和酶
(3)流动镶嵌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4)葡萄糖选择透过 c
1、图1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图2表示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表示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3、图3表示H2O分解成H+与O2,属于光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4、图4表示物质跨膜运输,a是主动运输,b是自由扩散,c是协助扩散,d是主动运输。
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8.答案: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11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4、11 4、14 全能性
解析:解:(1)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与蓝藻相比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11线粒体,该结构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3)图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是4叶绿体、11线粒体。
(4)图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4叶绿体和14液泡。
(5)如果该细胞离体培养成完整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故答案为:(1)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11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3)4 11
(4)4 14
(5)全能性
分析题图:图示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结构1~15依次表示1细胞膜、2细胞壁、3细胞质基质、4叶绿体、5高尔基体、6核仁、7染色质、8核膜、9核液、
10核孔、11线粒体、12内质网、13游离的核糖体、14液泡和15附着型核糖体。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答案:多肽氨基酸 6 核糖体脱水缩合1782 0 99
解析:解:(1)分析题图可知,该化合物中含有4个肽键(-CO-NH-),因此是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五肽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2)分析题图,该化合物中五个氨基酸的R基分别为-CH3、-H、-CH3、-CH2-SH、-H,不同氨基酸种类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所以该化合物中共有3种氨基酸,每种各一个,重新合成新的物质,最多可形成6种。
(3)通过实验得知该化合物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溶液颜色呈紫色,这是由于化合物中含有的缘故。
(4)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合成多肽,99个氨基酸合成一条环状多肽,失去99分子水,形成99个肽键,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99×18=1782,此环状的多肽链含氨基的数量最少是0个,
故答案为:(1)多肽氨基酸
(2)6
(3)
(4)核糖体脱水缩合1782 0 99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化学结构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及多样性原因,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图信息进行解答。
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0.答案: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紫色蓝色苏丹Ⅲ染液绿色吡罗红
解析:解: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淀粉用碘液鉴定产生蓝色。
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
故答案为:
需鉴定的有机物用于鉴定的试剂反应产生的颜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溶液
淀粉碘液蓝色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DNA甲基绿绿色
RNA吡罗红红色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1.答案:C1酶C x酶葡萄糖苷酶纤维素其他两组都含有葡萄糖,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都可能利用葡萄糖,不能起到筛选作用选择刚果红与纤维素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解:(1)纤维素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
(2)为了筛选可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都可能利用葡萄糖,不能起到筛选作用,不选择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
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
(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常用刚果红染色法,其原理是刚果红与纤维素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故答案为:
(1)C1酶 C x酶葡萄糖苷酶
(2)纤维素其他两组都含有葡萄糖,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都可能利用葡萄糖,不能起到筛选作用选择
(3)刚果红与纤维素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培养基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也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
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所加刚果红要进行灭菌,以防杂菌的侵入,影响纤维素分解菌菌落的形成;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灭菌。
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方法,识记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