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修图书的民族文化、社会根源浅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 民族之所以注重 图书修纂 , 有其深厚的民族 文化根源。古 子 、 , 集 后世 以为永制 , 直至近代 。
从《 七略》 六艺” 隋书・ 的“ 到《 经籍志》 的四部 , 以 都 经书为首。孑 L
了稳定安宁的农业生活和强 固的 、 长期延续的宗法血亲传统 , 构成 子整理 编定的《 、书》《 、礼》《 、春秋》 易》《 、诗》《 、乐》《 被奉为“ 六经” 因 , 了中华 民族注重实际经验和历史传统的意识形态特征 。这一特征 其“ 助人君顺 阴阳 、 明教化者也”成为几千年封建同家的统 治学说. , 逐渐强化形成一种文化结构 , 积淀在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 从殷周 儒家学说构成了封建思想文化的主体 , 为封建统治阶级 的社会纲 成 时期 的“ 唯古式 训” 到春秋 时期 孑 子 “ , L 述而不 作 , 信而好 古” “ , 历 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 隋书 ・ 经籍志》 “ 日:夫经籍也者 , 机神之妙
量 的学者或思想家纷纷提 出 自己的主张 , 图按照本阶级 、 企 本集 团
官修 图书 ,多由帝王诏命大臣或有 名学者专职修纂或审定 , 它 的利益和愿望 , 对社会 的发展作出解释 , 从而 出现 了思想领域里 的
以“ 官修” 优越J, 的 生 成为古代文化的主导, 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式 书籍大约有 l.7 部 2 6 81 万 3. 7万卷 ,现存 的古 籍仍有 8万种左 以发和, 以道事 , 以达 隋, 以神化, 《 书》 《 诗》 《 易》 《 春秋》 以道义。” 右。 在这些作为社会 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图书中 , 图书始 官修 终 占据统治地位 , 是古代文化的主导力量 。 春秋战 国时期 , 社会动荡 , 争霸 , 诸侯 代表各阶级 、 各派政治力
贵族占 卜 吉凶的记录 , 涉及内容 广泛 , 有祭祀 、 征伐 、 田猎 、 疾病 、 农 “ 书”“ 兵 、术数 ”“ 、方技” 。六略之首的“ 六艺 ” 主要是儒家经典著作
业的丰歉 、 的阴晴等等 , 当时史官保管 的重要文献。但 甲骨 及其辅助读物。西晋 武帝时 , 天气 是 秘书 监苟 勖编制 国家藏书 目录《 中经 文的特殊性质 , 不应把它放在图书文献的直接范畴之 内。 新簿》 分甲( )乙( )丙( )丁( ) , 经 、 子 、 史 、 集 四部 , 为我 国第一部 四部 可以肯定 , 商代 , 在社会上出现了文献书籍 , 周公旦 曾说 “ 维殷 体系分类 目录。东晋著作郎李充整理编纂 出东晋国家藏书 目录《 晋 , 史记为 乙部 , 诸子为丙部 , 诗赋 先人 , 有典有册” 。李约瑟在其 《 中国科学技术史 》 中称 “ 中国是全世 元帝 四部书 目》 确定五经为 甲部 , 界最伟大的有编纂 历史传统 的国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 , 代中国长期以来在一家一 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经济环境下 ,形成 为丁部 。唐初魏 征主持编定《 隋书 ・ 经籍 志》 为 四部定名为经 、 、 , 史
根源和社会根源 ,旨在正确认识 古代 图书文献。
关键词
官修 图书 民族文化根 源 社会根 源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官修 图书历史悠久 , 为各代帝王所高度重视 。 尽管古 孔子 , 孔子卒后 , 至于今五百岁 , 有能绍 明世 , 易传》继 《 正《 , 春秋》 , 时战乱连年, 但各朝代的统治者只要稍有 宁 日, 便立刻投入大量人 本 《 、 诗》《 、 、乐》 书》《 《 之际 , 礼》 意在斯乎 !” 他忍辱负重 , 奋著书 , 发 力、 物力 , 对典籍图书进行搜集整理。从汉武帝刘彻 “ 开献书之路 ” 写成 中国第一部通史—— 《 史记》 。可以说 这种民族文化根源是 中
1 、 、 智, . 义 礼、 所以治国。易》《 、 、 、 、 仁 《 、书》《 《 《 《 诗》 礼》 乐》 春秋》 原
令, 作为国家的一种政府行为而实施 , 这就使古代官修图书得以充 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在整理古文献的基础上编定的,为孔子办学的教
分发 展。据统计 , 国自西汉至清朝 的两千多年问 , 我 m版的各种正 材 , 流行于春秋 战国时期。“ 孔子日: 六艺于一治也 : L以节人 , 《》 卒 《 乐》
维普资讯
夺 囤● ● 密溯
口 河南财经学院 徐
摘 要
. 1
怡
中华 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 长, 文献典籍浩如烟海 。中国古代官修 图书, 在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 成部 分的 古代 图书文献
中, 据 着统治地位, 占 它以“ 官修” 的优越性 , 成为古代文化的主导 , 着 当时的时代精神 。浅析 中国古代 官修 图书的 民族文化 代表
“ 五帝” 时期的文献称“ 五典 ”为“ , 少吴 、 颛琐 、 高辛 、 、 唐 虞之书” 。但 要 , 仲舒提出了“ 董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这只是传说 , 表明中国古典文献产生之早矣 。
公元前六年汉哀帝时 ,刘歆撰写了中国古代 第一部图书分类
甲骨文是 中国现存最早 的以定型文字记载 的古典文献 ,是商 日 录— —《 七略》将全部图书分为六大类 :六艺”“ , “ 、 诸子”“ ” 、 诗赋 、
一
“ 家争鸣”形成 了“ 百 , 诸子百家” 。此时 , 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 并
未被社会承认而定为一尊 。西汉建立之初 , 治集 团以黄老无为思 统
、
官修 图书的民族文化根源
相传 , 国早在“ 我 皇五帝” 时代就已出现了典籍 。“ 皇” 时期 想 为政治指导思 想 , 社会 t诸子百 家依然活跃 。此时 , 思想 的多元 的文献称 “ i坟 ”为伏 羲作《 , 连山》神农作《 , 归藏》 黄帝 作《 , 乾坤》 化和黄老思想 已不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 。 武帝 即位 , 。 汉 出于统 治的需
始, 至清乾隆为修《 四库全书》 而在 全国大规模征书 , 多位皇帝都亲 国古代官修图书的重要成因。
自过问 , 并直接参与 , 从人员选派 、 下诏征书 、 经费来源 、 优惠政策 、 二、 官修图书的社会根源
机构设置 , 到整理编 目、 圈定流通范 围, 常常是 由皇帝 亲 自颁发敕
从《 七略》 六艺” 隋书・ 的“ 到《 经籍志》 的四部 , 以 都 经书为首。孑 L
了稳定安宁的农业生活和强 固的 、 长期延续的宗法血亲传统 , 构成 子整理 编定的《 、书》《 、礼》《 、春秋》 易》《 、诗》《 、乐》《 被奉为“ 六经” 因 , 了中华 民族注重实际经验和历史传统的意识形态特征 。这一特征 其“ 助人君顺 阴阳 、 明教化者也”成为几千年封建同家的统 治学说. , 逐渐强化形成一种文化结构 , 积淀在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 从殷周 儒家学说构成了封建思想文化的主体 , 为封建统治阶级 的社会纲 成 时期 的“ 唯古式 训” 到春秋 时期 孑 子 “ , L 述而不 作 , 信而好 古” “ , 历 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 隋书 ・ 经籍志》 “ 日:夫经籍也者 , 机神之妙
量 的学者或思想家纷纷提 出 自己的主张 , 图按照本阶级 、 企 本集 团
官修 图书 ,多由帝王诏命大臣或有 名学者专职修纂或审定 , 它 的利益和愿望 , 对社会 的发展作出解释 , 从而 出现 了思想领域里 的
以“ 官修” 优越J, 的 生 成为古代文化的主导, 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式 书籍大约有 l.7 部 2 6 81 万 3. 7万卷 ,现存 的古 籍仍有 8万种左 以发和, 以道事 , 以达 隋, 以神化, 《 书》 《 诗》 《 易》 《 春秋》 以道义。” 右。 在这些作为社会 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图书中 , 图书始 官修 终 占据统治地位 , 是古代文化的主导力量 。 春秋战 国时期 , 社会动荡 , 争霸 , 诸侯 代表各阶级 、 各派政治力
贵族占 卜 吉凶的记录 , 涉及内容 广泛 , 有祭祀 、 征伐 、 田猎 、 疾病 、 农 “ 书”“ 兵 、术数 ”“ 、方技” 。六略之首的“ 六艺 ” 主要是儒家经典著作
业的丰歉 、 的阴晴等等 , 当时史官保管 的重要文献。但 甲骨 及其辅助读物。西晋 武帝时 , 天气 是 秘书 监苟 勖编制 国家藏书 目录《 中经 文的特殊性质 , 不应把它放在图书文献的直接范畴之 内。 新簿》 分甲( )乙( )丙( )丁( ) , 经 、 子 、 史 、 集 四部 , 为我 国第一部 四部 可以肯定 , 商代 , 在社会上出现了文献书籍 , 周公旦 曾说 “ 维殷 体系分类 目录。东晋著作郎李充整理编纂 出东晋国家藏书 目录《 晋 , 史记为 乙部 , 诸子为丙部 , 诗赋 先人 , 有典有册” 。李约瑟在其 《 中国科学技术史 》 中称 “ 中国是全世 元帝 四部书 目》 确定五经为 甲部 , 界最伟大的有编纂 历史传统 的国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 , 代中国长期以来在一家一 户为单位的小农生产经济环境下 ,形成 为丁部 。唐初魏 征主持编定《 隋书 ・ 经籍 志》 为 四部定名为经 、 、 , 史
根源和社会根源 ,旨在正确认识 古代 图书文献。
关键词
官修 图书 民族文化根 源 社会根 源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官修 图书历史悠久 , 为各代帝王所高度重视 。 尽管古 孔子 , 孔子卒后 , 至于今五百岁 , 有能绍 明世 , 易传》继 《 正《 , 春秋》 , 时战乱连年, 但各朝代的统治者只要稍有 宁 日, 便立刻投入大量人 本 《 、 诗》《 、 、乐》 书》《 《 之际 , 礼》 意在斯乎 !” 他忍辱负重 , 奋著书 , 发 力、 物力 , 对典籍图书进行搜集整理。从汉武帝刘彻 “ 开献书之路 ” 写成 中国第一部通史—— 《 史记》 。可以说 这种民族文化根源是 中
1 、 、 智, . 义 礼、 所以治国。易》《 、 、 、 、 仁 《 、书》《 《 《 《 诗》 礼》 乐》 春秋》 原
令, 作为国家的一种政府行为而实施 , 这就使古代官修图书得以充 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在整理古文献的基础上编定的,为孔子办学的教
分发 展。据统计 , 国自西汉至清朝 的两千多年问 , 我 m版的各种正 材 , 流行于春秋 战国时期。“ 孔子日: 六艺于一治也 : L以节人 , 《》 卒 《 乐》
维普资讯
夺 囤● ● 密溯
口 河南财经学院 徐
摘 要
. 1
怡
中华 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 长, 文献典籍浩如烟海 。中国古代官修 图书, 在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 成部 分的 古代 图书文献
中, 据 着统治地位, 占 它以“ 官修” 的优越性 , 成为古代文化的主导 , 着 当时的时代精神 。浅析 中国古代 官修 图书的 民族文化 代表
“ 五帝” 时期的文献称“ 五典 ”为“ , 少吴 、 颛琐 、 高辛 、 、 唐 虞之书” 。但 要 , 仲舒提出了“ 董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这只是传说 , 表明中国古典文献产生之早矣 。
公元前六年汉哀帝时 ,刘歆撰写了中国古代 第一部图书分类
甲骨文是 中国现存最早 的以定型文字记载 的古典文献 ,是商 日 录— —《 七略》将全部图书分为六大类 :六艺”“ , “ 、 诸子”“ ” 、 诗赋 、
一
“ 家争鸣”形成 了“ 百 , 诸子百家” 。此时 , 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 并
未被社会承认而定为一尊 。西汉建立之初 , 治集 团以黄老无为思 统
、
官修 图书的民族文化根源
相传 , 国早在“ 我 皇五帝” 时代就已出现了典籍 。“ 皇” 时期 想 为政治指导思 想 , 社会 t诸子百 家依然活跃 。此时 , 思想 的多元 的文献称 “ i坟 ”为伏 羲作《 , 连山》神农作《 , 归藏》 黄帝 作《 , 乾坤》 化和黄老思想 已不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 。 武帝 即位 , 。 汉 出于统 治的需
始, 至清乾隆为修《 四库全书》 而在 全国大规模征书 , 多位皇帝都亲 国古代官修图书的重要成因。
自过问 , 并直接参与 , 从人员选派 、 下诏征书 、 经费来源 、 优惠政策 、 二、 官修图书的社会根源
机构设置 , 到整理编 目、 圈定流通范 围, 常常是 由皇帝 亲 自颁发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