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二章-现当代德育思想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澄清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价值观教
育。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或价值观念是经
验的产物,不同的经验就会产生不同的价
值(观),价值本身没有真伪与对错。价值的
形成与发展完全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因而,
教育者不能也无法向儿童传授和灌输任何
价值观。
尽管价值是相对的,是不能被传授和灌 输的,但是作为成人,我们还是有能力也 有义务帮助儿童形成他自己的价值,也就
将这个过程称为关怀实习。
-
21
4、认可。诺丁斯认为,教师不断对学
生做出的反应是学生形成自我形象的一个
重要影响源,所以,教师应该赋予学生与
现实相符的积极的自我形象,而不是将一
种主观的期望强加给学生。唯其如此,学
生才能产生自豪感,才能形成积极的道德
追求,这就是对学生的认可。
-
22
在诺丁斯之前,强调道德教育中情感
三、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法律是可 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的)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认 识到除法律之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 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 因此,海因兹有责任挽救任何人的生命,不 管这个人是他的妻子、朋友还是路不相识的 陌生人。
第二章 现当代德育思想
-
1
章节目录
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 第二节 科尔伯格 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 第四节 关怀理论 第五节 品德教育
-
2
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和德育理
论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呵以概括为以下几
个最主要的方面。
首先,和许多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家 一样,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承认和主张教 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公开主张政治信 仰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是保持对教师关怀
行为的敏感性和反应力。这并不是指一种
学生迎合教师的教学策略,而是说学生学
会关怀、学会自主性发展是最让教师感到
欣慰的。学生进一步的道德实践是关怀老
师个人,如尊敬老师、愿意为她分担一些
课堂杂务,甚至协助她教低年级的学生。
同时,她又提出关怀是需要一些基本技能
的,学生必须通过践行学习关怀,诺丁斯
诺丁斯特别强调道德情感在个体道德
发展中的作用,主张以关怀(caring)为核心
来组织教育,是道德教育中重视情感因素
的杰出代表。
-
17
诺丁斯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
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和
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
的基本需要。诺丁斯认为关怀不仅是一种
美德,更是一种关系,它的维持和巩固既
不仅要传授道德规则,更要培养态度,塑
造行为,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3
第五节 品德教育
理论上说,品德教育是以批判道德上
的相对主义和教育上的过程主义为主要诉
求的。
里克纳明确指出:即使在文明冲突价
值多元的社会中,仍然存在普遍认同的价
值,没有无标准的道德教育,问题不应当
是“要不要教价值观”,而应当是“教哪
-
11
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
价值澄清是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
代广为流行的一种德育理论。 价值澄
清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选择
的自由,因而将价值教育的重点从价值
内容转移到澄清个人已有价值的过程上
去。也就是说,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任
务在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
非将教师认可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
12
阅读、劳动、奉献等。
-
4
第二节 科尔伯格
科尔伯格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 学家,也是品德发展心理和道德教育领域 认知主义流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科尔伯格最重要的贡献主要是道德发
展和道德教育的研究。
在道德发展的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
名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
论。
-
5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就其“结构”特 征而言,会出现以下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因素的主要有英国教育学家麦克菲尔。他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体谅
模式”。
麦克菲尔是从经验中提炼出自己的理
论假设的。他认为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爱
与被爱是人的基本需要,因此帮助人们实
现这一需要就是教育的首要职责。道德教
育应当以“体谅”为核心来组织,应当帮
助学生摆脱恐惧和怀疑,以培养学生给予
爱和接受爱的能力为核心目标。道德教育
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通过数学推理的方式教导学生
遵循原则,以及如何把这些原则用于自己的问题。相
反,我们通过同被关怀方建立关系来表明如何关怀。
教师的关怀者角色比榜样角色更为重要,但他们必须
同时完成这两种任务。真正的榜样是以教师本人的关
怀行为去感染、熏陶学生,在教育生活中给予学生足
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实践关怀,鼓励学生把所受的关怀
意“价值指示器”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存
在,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使价
值观念得以澄清,并以促进他们价值观念
的形成。
-
16
第四节 关怀理论
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中的重要流
派之一,代表人物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
哲学家、德育学家尼尔·诺丁斯。她于20世
纪80年代开始提出的“关怀理论”受到了
德育学界的广泛关注。
些价值观”和“怎样教这些价值观”;传
授正确的价值观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文明
之举,在社会普通忽视德育的情况下,学
校德育尤为重要,否则对良好品德的敌视
很快就会弥补道德教育- 的真空。
24
阿兰认为这一界定涵括了这样三个关
键的、也一直为品德教育的倡导者们所一
再强调的品德教育的特性与内涵:第一,
品德教育强调直接或正面的价值影响,而
需要关怀方对关怀对象的需要做出反应,
也需要关怀对象认可和接受对方的关怀行
为。这样关怀双方在关怀关系中就是平等
互惠的。由于道德生活源于“爱”和“联
系”,因此我们应当建立、维持和增强关
怀关系。
-
18
诺丁斯从关怀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道德教育应当
特别强调的四种主要成分或教育要素:榜样、对话、
实践和认可。
1、榜样。诺丁斯认为,在道德教育中,榜样是
是应该教会儿童价值澄清的过程。
-
13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有效的价值形成
过程必需的七个步骤 :
1.自由地选择。
2.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
3.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
4.赞同与珍视。
5.确认。
6.根据选择行动。
7.重复。
-
14
上述价值澄清过程的七个步骤涉及的主要是 三个方面的内容:选择、珍视、行动。
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的认识而提出的“道
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新苏格拉底法”)和
“公正团体法”(“新柏拉图法”)等。
-
7
道德两难故事法经典个案 (海因兹偷药)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 种药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 剂。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 本10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 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 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 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 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 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在 夜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说应该?为什 么说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
对话要求的并不是形式的平等,而是实质的平等,
对话共同寻求的是理解、移情或者赞赏。它能够是
愉快的、严肃的、逻辑的、有想象力的以及过程性
的,但它总是始于对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的探讨。
Hale Waihona Puke 学校应当是各种价值观和信仰能够得到批判性地、
或者是赞赏性地审视的场所。
-
20
3、实践。诺丁斯认为学生的关怀实践
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师生关怀关系中,
教育放在广阔的生活世界去实践、体验、升华。
-
19
2、对话。对话。对话是建立和保持对他人关
怀关系的基础。当学生和教师对话时,教师一定要
全身心地、无选择性地向学生开放,聆听他的心声。
对话的主题应无禁忌。所有学术性的话题、所
有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诸如性、凶杀、爱、恐
惧、希望、憎恨等等,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不仅仅是通过隐蔽课程的间接或潜在的价
值影响去实施道德教育,同时也强调社区
对于学校价值教育的支持;第二,品德教
育强调价值影响对行为养成的直接联系,
强调培养良好行为教育目标的实现;第三,
品德教育强调青少年反社会的不良行为是
品德缺失的结果,即青少年缺乏正确的道
德观念与支持行为的价值标准,即强调价
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选择:
1.自由地选择。
2.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
3.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
珍视:
4.赞同与珍视。
5.确认。
行动:
6.根据选择行动。
7.重复。
-
15
价值澄清理论把指向价值但尚未达到
价值水准的表达方式称之为“价值指示
器”,是潜在的价值,也就是澄清过程的
内容与主体。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教师应当特别留
-
25
-
26
-
27
水平I——前习俗水平 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水平Ⅱ——习俗水平 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水平Ⅲ——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
6
道德教育方面的贡献则是基于对儿童、
-
9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习俗水平
二、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开始较 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求,为自己塑一个 社会赞同的形象)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 阶段。(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海 因兹偷药值得同情,但不能宽恕,否则, 社会就会发生混乱。
-
10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后习俗水平
-
3
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第二个重要贡 献是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学校德育 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辩证处理。
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第三个特征就 是特别强调德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对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活动不断成长 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的主 要贡献在于他在教育实践中提供了许多有 效的“活动”模式。这些活动模式有观察、
-
8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前习俗水平
一、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服 从以免受到惩罚)
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海因兹 为妻子偷药符合他的自身利益,药剂师赚钱也 符合自己的自身利益。(这个阶段中个体的道 德判断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即认为符 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