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八年级课时一课时
教学
内容
欣赏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能对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产生兴趣,了解山歌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并能参与、体验和表现。
3、知识与技能:聆听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知道陕北“信天游”的知识。
教学重点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并学唱其中部分段落。
体验陕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编的音乐作品。
教学
准备
自制课件、电子琴。
教学
方法
分析法、试听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教师范唱《信天游》和《黄土高坡》联唱。
思考:1、歌曲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歌曲属于民歌的哪一类?
生回答:歌曲名称《信天游》,它是陕北民
歌。
师:介绍民歌的分类有助于学生来思考,陕
北民歌以它的粗狂奔放和悠扬高亢的曲调体
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今天老师给同学们
带来了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让我们来通过
这节课的欣赏来了解一下信天游与其他山歌
的不同之处.
一、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请同学们思
考以下问题:
1、歌曲的名称是什么?
2、这首歌曲属于山歌的哪一种?
3、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4、想一想歌曲大概可以分为几段?
情境导入激
发学生学习兴
趣
边欣赏边思
考问题
积极思考老
师提的问题
学生回答
找学生读
二、介绍信天游。
三、分段欣赏
1、前奏:播放音乐
思考:这段曲子由什么乐器演奏?表达怎样的画面和情感?
前奏。
前奏是一段形式变化多样、色彩丰富的陕北场景。
前奏开始是一段悠扬、节奏自由的笛子独奏华彩,紧接着是热烈的管弦乐队合奏。
伴随着出现背景性的合唱音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艳艳,红艳艳……”展示了一幅陕北黄土高原的风光画卷,以及人们迎接红军的热烈、亲切场面。
2、A段: 播放音乐
思考:乐句之间有什么变化?
出示两个乐句进行比较
师总结: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反复。
旋律进行虽然富于波浪起伏的特点,但是听起来仍令人觉得连绵和舒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红军亲人般的亲情。
介绍什么是变奏?
3、B段:播放音乐
思考:歌词和速度,情绪有什么变化?
师总结:变奏Ⅱ。
仍是一个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是两段歌词的分节歌形式,即同一曲调有若干不同的歌词。
变奏Ⅱ与主题相比较,旋律的变化比较大。
这个部分歌曲的情绪热烈、欢快,快速、活跃的节奏,描绘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的热烈场面和欢欣鼓舞的心情。
再经过简短的间奏后,音乐进入变奏Ⅲ。
间奏的最后速度突然变为稍慢,使变奏Ⅱ形成对比。
变奏Ⅲ。
变奏Ⅲ和变奏Ⅱ在旋律上变化不大。
但是,在速度、情绪上的明显变化,更好地表现了“满天乌云”和“晴了天”的鲜明对比。
4、A段再现
思考:这段音乐和前几段中的那一段有相似的地方?
间奏。
较长的间奏奏出抒情的完整的主题旋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三、课堂小结律,管弦乐队的弦乐和管乐的对比使用,充
分发挥管弦乐器的特点。
变奏Ⅰ。
接着又一次出现变奏Ⅰ的旋
律,虽然旋律没有大的变化,但是织体(合
唱)上充分发挥了合唱的丰富表现力,尤其
是“毛主席领导打江山”句,突出了歌曲的
思想主题。
结尾句。
领唱和混声合唱相互辉映,形
成歌曲的高潮。
四、曲式结构
前奏+A段+B段+A段再现+尾声
五、学生活动(分组创编活动)
六、学生展示
七、教师点评
通过欣赏我们对陕北民歌有了新的了解,希
望同学们能喜欢我们的民歌,传唱我们的民
歌。
学生总结
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编演
目。
学生展示
板
书
设
计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前旗三中董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