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伦理与“去作者化”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 的内核 ,总是包含着作 者 自己的道德精神 和伦 理意识 。 个优 秀的小 说 家 从 不排 除 自 己的 “ 主观 性 ” 和 “ 伦理

性” ,而是通 过高超的技巧 ,使它们与 “ 客观性” 和 “ 真 实 性 ”融为一体 ,从 而建 构起 一种平 衡 而和谐 的 “ 伦理一 美 学 ”关系 。小说家 和小说理 论家 ,若 想完 整地 理解小 说 艺 术 ,理解小说所 表 现的世 界 ,技 巧当然 不可 或缺 ,有 时它
的伦理关系做一个彻底 的改变 。 四 、僭越的 阅读对作者的贬抑
觉地建 构小说伦理的 内部和外部关 系 ,自觉地处理 复杂 的 、 有价值 的伦理主题 ,赋 予 自己的作 品以伟大 的伦 理精神 和
深 邃 的伦 理 意 义 。 二 、 客 观 性 和 幻 象 压 倒 主 体 性 和 伦 理
造 出令人难忘 的人 物形 象。小说 人物与 作者 的关 系 ,是小 说伦理 关系 中具有 核心 意义 的伦理 关系 ,而如何 处理 这一
五 、 伦 理 现 实 主 义 的 建 构
小 说的 “ 客观性” 和美 学价值 高于一 切 ,并用 它排 斥 伦理性 的内容 ,进而否 定作 者介 入的意 义 ,最终 形成 “ 去
作者化 ” 的倾 向 ,这是现代 小说 理论和 写作 中最 为严重 的
问题 。小说 伦理学承认小说艺术在塑造 人物 、描 写细节 时, 要有事实感 和分 寸感 ,要追求 与 细节相 关的 准确性 和真 实 性 ,要有认 真态度 ,但它反 对把 “ 客观性 ” 当作一 种绝 对 的价值 , 尤其 反对把 它 当作排斥 作者 介入 叙事 的理 由。一 部小说 ,无论它 显得多 么客 观 ,其 内里总是 有一 个 “ 主 观
凸显读者主体论等弊病 ,而其 中最突出的问题是 “ 去作者 化” 倾 向,这 又必然导 致小说创作 在伦理 层面 的 “ 去 伦理化 ”趋 势, 当下可服非道德化 、反交流的叙事方式 ,以便重归伦理现实主


小 说 伦 理 的 基 本 理 念
小说是写作 的艺术 ,也是 阅读的艺 术 。作 者与读 者 的 伦理关系 ,就是一种 以小说作 品为平 台的对话 和交流关 系。 他们对话和交 流 的前 提是 ,一 旦进 入文本 的领域 ,读 者就 要把作者当作故事 的可 信赖 的讲 述 者 ,当作 者赋予 了作 品 以生命 、意义和价值 的人 ,甚至要把他 的写作构 想和意 图, 当作读解作品的重要线索和 “ 支援 意识 ” 。高明的读者 ,固 然可以从作品 中创 造性地 读解 出丰 富 的寓 意 ,但他 也有 必 要尊重作者 的意见 ,尊重他在作品 中表现 出来 的伦理态度 、
“ 去作者 化” 的 “ 态 度一认 知 ”结 构 ,会 导致 作 者 的 沉默和缺席 ,而且必然 否定 小说道 德教诲 和伦 理影 响 的价 值取 向。作 者以叙 事方式 ,渐渐 不再 受欢 迎 了,因此 ,既 不 要过于夸 大小说 中 “ 伦 理” 的作 用 ,更不要 忽略小 说 的 其 他方 面 ,让 “ 伦理 ”遮 盖和压 干作 品,强 调小 说 的 “ 现 实 主义伦理 ” ,是因为现代小说越来越不重视 了 ,有的甚至 对 之采取 否定 、抛 弃 、嘲讽 的态 度。强调 小说 伦理 ,就要 求 小说 家首先学 会做人 ,做一个有 道德 、有情操 、有 担 当、
小 说的伦理问题 和小 说艺术 的本 质密 切相关 ,在小 说 的技巧 和形 式里 ,总是 包含 着小说 家 的主观 态度 和主观 目
的,包含着 道德意 味和 伦理 内容 。小说 艺术 的问题 ,很 大 程 度上 ,就是小说 伦理 的问题 。小说叙 事与 作者 的伦理 态 度 密切 相关 。小 说 家的伦 理态 度和伦 理思 想 ,决定 了他 会
小说 月刊
2 01 4. 4
小说伦理 与“ 去 作 者化 ’ ’ 问题
●周奇辉 ( 潇湘子艺术工作室 ,辽宁 本溪 1 1 7 0 0 0 )
[ 摘 要] 由于现代主义思潮和小 说对传统 的全盘否 定 ,过于注 重形式技 巧 ,带来 了形式主义倾 向 ,强调小 说的人 物主宰 论 ,
有境界 的作 家。
还起到关键 作用 ,但 决不 能把技 巧 只当作技 巧来 看 ,必须 在关注 “ 美学价值 ” 的同时 ,充 分注意那 些 同样重要 的非
美学的部分 ,尤其要 注意 作者 在非美 学部 分所 表现 出来 的 态度和意 图。 三 、众声喧哗与 作者 的沉寂
人物是小说 的灵魂 ,衡 量一 部小 说的重 要条 件就 是创
价值立场和道德标 准。读者 应该这 样理解 作者 与作 品 的关 系 :只要作 品存 在 ,那么作者就 以思想 和人格 的方 式活着 , 即便面对的是一个佚 名作 者 ,读 者也 可以通过 对作 品 的分 析 ,解 读他 的精神 密码 ,研 究他 的道 德 风度 和 人格 状 况 , 从 而最终在文化的意义上 ,重构和还原他的精神形象 。
写 出一 部 什 么 样 的 作 品 ,会 塑 造 出何 种 人 物 形 象 ,会 对 读 者产生 怎样 的影响 。伦 理性 是小 说重要 的精 神 品质和价 值 构成 。成熟 的小说 家 ,不仅 不会 否定伦 理性 ,而且 还会 自
人物看作血脉 相连 、精 神相通 的共 同体 ,把人 物 当作作 者 思想的承载者和折射体 ,通过对 文本 、技巧 和人 物的分析 , 根据 “ 生活 中伦 理与事 件 的因素 ” ,来研 究作者 的美 学观 、 人性观和伦理观 ;一 种是 以人 物为 中心的 “ 对话 理论 ”研 究 。它着眼于作 者与人 物 的差 异性 ,因而属 于分离 性 的研 究模式 。分离性模式往 往都有 程度不 同的 “ 去作 者化 ”倾 向,这样 ,就须将人 物从 作者 的话语 中解放 出来 ,将 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