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黄冈英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黄冈英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渡过长江去
林非
①60年,算得上遥远,那往事却常常飘曳在眼前。

②我清清楚楚地记得,自己默默地匍匐在低矮的芦苇丛中,从长江北岸这一片潮湿的滩地上,张望着前方滚浪的水波,滔滔不绝地向远处流去。

③黄昏时分的太阳,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球,坠落在江水翻腾的漩涡里。

这大半轮血红色的圆圈,正透过颤抖的波纹,缓缓地沉没下去。

江面上浮起了一股暗紫色的雾气,蔚蓝色的天空中间,却依旧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一道道姹紫嫣红的晚霞,和一阵阵轻轻飘舞的白云,多么无忧无虑地俯瞰着我们,哪里会知晓大家的心情。

此时正火烧火燎似地盼望着黑黝黝的夜色,赶快来罩住茫茫的大地,好搭乘藏在附近的多少艘帆船,飞快地渡过长江去。

④“渡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是我们日夜都惦念的令人神往的壮举。

我瞅着卧倒在自己旁边的许多战友,心里很明白,他们一定比自己更急着要冲锋过去,因为在昨天的誓师大会上,多少人的喉咙都已经喊得嘶哑起来。

⑤苍茫的长空,终于渐渐地暗淡下来,灿烂的红霞和洁净的白云,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背后碧绿的田畴和面前浑浊的江水,也都笼上了一层浓墨似的颜色。

⑥我伏在幽暗的芦苇丛里,猛然想起上海的街景。

百姓们已经被每天都飞涨着的物价,折腾得心惊胆战。

万分恐惧,急着要抛出这每时每刻都在贬值的纸币,好去兑换永远能够保持着昂贵身价的黃金和银元。

不知道什么缘故,银行的大门忽然关闭了。

于是围堵银行的人群像掀起了一阵凶猛的浪涛,向前后两边剧烈地晃荡起来,有人在相互使劲地推搡。

推搡中间,有人被压倒在地。

踩踏发生了!阵阵的喊声和哭声,遮盖了街道上汽车的声响。

⑦我从心底里升起悲哀和愤懑的情绪,沿着街道慢慢地走去,瞧着百货公司五光十色的玻璃橱窗里面,陈列着多少昂贵的珠宝和豪华的家具,除开财大气粗的达官贵人之外、谁又能够享用得起?权贵们操控的政府腐败无能,却让多少平民百姓遭尽了苦难。

⑧“现在可以渡江了罢!”我瞪大双眼,眺望着阴沉和混沌的天空。

庆幸大家已经平安地度过了紧张的白昼,立即又升腾起强烈的愿望,得赶紧打过长江去,拯救和解放受苦受难的民众。

⑨突然、在漆黑的天空中,闪烁和疾驰着几点暗红色的星光。

我正惊愕地想跟身旁的伙伴耳语时,这不祥和邪恶的光亮,迅速地逼近过来,随着一阵刺耳的噪音,几架朝向江面俯冲的飞机,像魔鬼似地掠过我们头顶,噼噼啪啪地扫射起来,难道是在迷茫的夜色中发现了我们?
当杂乱的枪声消失过后,这黑魃魃的土地上,又变得分外寂静起来。

我听见了自己突突的心跳声,刚要轻轻地嘘一口气,那几架飞杌又兜着圈子,回转过身子来,呼啸着冲向我们的头顶,我的心在剧烈地蹦跳着,扑通扑通地像是直往喉咙里窜去,赶紧侧着身子,闭住了眼睛,那一串密集的子弹便从半空中扫射过来。

敌人的飞机终于消失了、黑夜又陷入了沉默之中。

度过这短短的一分钟,竟像是等待了长长的一整天。

万炮齐鸣,无数的炮弹怒吼着向对岸阵地倾泻过去,敌人的碉堡在炸裂的火光中飞上天空。

炮声过后,终于从后边传来哨子与军号的声响,战友们呼喊着,纷纷站立起来,排成了长方形的队伍,像刮起一阵风儿似的,穿过茂密的芦苇。

往前边的港口奔去,跳上早已停泊在江边的无数帆船,不声不响地起锚航行,于飞溅的浪花里颠簸着前进。

汹涌的波涛,拍打着帆船的两舷,哗啦啦地震响着。

却遮掩不住背后的几个伙伴悄悄说话的声音。

他们叹息着,刚才敌机向芦苇丛里扫射,打死了一个很熟悉的战友。

就在出发那天的黎明时分,他还很兴奋地向我诉说:等到革命胜利之后,得上大学读书,好学到浑身的本领,建设民主、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他怀着壮志凌云般的气概,要为自己的祖国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

可是他已经长眠在这芦苇丛里,无法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了。

我禁不住淌下了滴滴泪水。

60年之前,于深夜里乘着帆船,渡过长江去的这一段经历,也还常常出现在睡梦中间。

我默默地匍匐在低矮的芦苇丛中。

从长江北岸这一片潮湿的滩地上,张望着前方滚滚的水波,滔滔不绝地向远处流去。

我还瞧见了埋伏在这儿的多少战友,瞧见了牺牲在这儿的那个伙伴。

我还梦见我和战友走向长江之滨,惊讶地眺望着波涛澎湃的江面上,飞架着一座长长的大桥,连接着南北两岸的土地。

许多高高大大的轮船,鸣响着汽笛,从巍峨的桥梁底下来来往往地穿越过去。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点明是以回忆的角度叙写60年前的往事,以时间的久远突出历史的难以忘怀和刻骨铭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章铺叙上海街景,详细描绘银行关门后的情景。

将渡江前的宁静与上海的慌乱联系起来,写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凸显解放战争的正义性。

C. 文章最后一段写解放后的长江之景,提及了飞架的大桥、高高大大的轮船等,以轮船“来来往往地穿越过去”作结,意在说明国家的繁荣富强。

D. 文章擅长写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细描等多种手法,如第③段以火球比喻太阳,以颤抖形容波纹,细致入微地描写渡江前的壮丽景色。

2. 本文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样都善用张弛相间的叙事技巧,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赏析。

3. 本文围绕渡江经历运用了大量心理描写,请概括“我”的感情变化过程并结合作品简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

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
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

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

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

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

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

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

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重要。

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

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

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一直有争论。

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

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

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

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 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 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 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宏大和新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他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也有借鉴和吸收。

B. 《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审美习惯来看待它。

C. 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

D. “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允地评价科幻文学等文学样式。

6.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

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

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

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

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

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

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

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

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

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

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

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

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

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

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
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

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

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

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

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

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

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

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

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

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

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

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

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

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

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

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

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

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

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

我一听,眼泪哗哗的。

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

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

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

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

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

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7.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 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 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 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8.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B. 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C. “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 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9. 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 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劢,字敬德,渤海落人也,齐太尉、清河王岳之子也。

幼聪敏,美风仪,以仁孝闻,为齐显祖所爱。

年七岁,袭爵清河王。

十四为青州刺史,后改封乐安王。

性刚直,有才干,甚为时人所重。

斛律明月雅敬
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

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及后主为周师所败,劢奉太后归邺。

时宦官放纵,仪同苟子溢尤称宠幸,劢将斩之以徇。

太后救之,乃释。

刘文殊窃谓劢曰:“子溢之徒,言成祸福,何得如此!”劢攘袂曰:“今者西寇日侵,朝贵多叛,正由此辈弄权,致使衣冠解体。

若得今日杀之,明日受诛,无所恨也。

”文殊甚愧。

既至邺,劢劝后主:“五品已上家累,悉置三台之上,因胁之曰:‘若战不捷,则烧之。

’此辈惜妻子,必当死战,可败也。

”后主不从,遂弃邺东遁。

劢恒后殿,为周军所得。

武帝见之,与语,大悦,因问齐亡所由。

劢发言流涕,悲不自胜,帝亦为之改容。

授开府仪同三司。

高祖为丞相,谓劢曰:“齐所以亡者,由任邪佞。

公父子忠良,闻于邻境,宜善自爱。

”劢再拜谢曰:“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高祖甚器之,以劢检校扬州事。

后拜楚州刺史,民安之。

先是,城北有仆子仆庙,其俗敬鬼。

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

劢叹曰:“子胥贤者,岂宜损百姓乎?”乃告谕所部,射此遂止,百姓赖之。

陇右诸羌数为寇乱,朝廷以劢有威名,拜洮州刺史。

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余户。

豪猾屏迹,路不拾遗,在职数年,称为治理。

后遇吐谷浑来寇,劢遇疾不能拒战,贼遂大掠而去。

宪司奏劢亡失户口,又言受羌馈遗,竟坐免官。

后卒于家。

(节选自《隋书·高劢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B. 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C. 励/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D. 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男子二十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 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沿用。

汉成帝建始四年,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

C. 我国古代根据亡者社会地位不同,对亡者“死亡”的称谓由高到低依次为薨、崩、不禄、卒、死。

D. 伍子胥是楚大夫伍奢之子,父亲为楚王所杀,后他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劢性格刚直,嫉恶如仇。

他要斩杀专弄权术的苟子溢,并表态若能杀他,纵然明天被杀也无憾。

B. 高劢仁孝忠良,深受器重。

他自幼被北齐显祖宠爱,得以进爵和封官;后又屡被隋高祖委以重任。

C. 高劢见解独到,建言献策。

他先是向后主提出取胜的方法,又给周武帝、隋高祖进言,均受到采纳。

D. 高劢安定百姓,甚得民心。

他任楚州刺史时禁止滥祭,任洮州刺史时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的信赖。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