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活着——《活着》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友”。

而今看来读余华《活着》不哭者可谓无情。

一个人承受过历史的,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种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经历不到的苦难,却依然坚强乐观的活着,套用《米格尔街》中的一句话:生活让他如此绝望,但他依旧兴高采烈地活着。

小说的主人公富贵,年轻时是纨绔子弟,吃喝嫖赌,不学无术,享尽人间富贵,后来进了赌局师傅龙二给他下的套,输掉了全部家产。

他的老爷子被活活气死,他也身份反转从少爷变成了佃户,干起了劳累的庄稼活。

可这个非常“没溜”的他,却偏偏有贤惠的妻子,在他落魄时对他不离不弃。

就这样在失去全部财富后,他们夫妇扶老携幼过去起了清贫却也平静的一段生活。

好景不长,老母亲生病了,他去城里抓药时,被一个富家小孩耍弄,和县官的仆人打架,被国民党的军队抓了壮丁。

在战场上他结识了老全和春生。

后来老全在战场上被流弹打死,他和春生被解放军俘虏。

春生选择了跟随解放军去解放全中国,而他想起家中的亲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家。

回到家中才知道,老娘已经带着对他的忧心离世;女儿凤霞在一次高烧后成了聋哑人;儿子有庆已经三岁,妻子家珍带着一双儿女艰难为日。

两个孩子穿的破破烂烂,活着依然艰辛,但他感慨“终于回家了”。

再后来开始土改,把他家田产赢光的龙二,成了恶霸地主,被政府执行了枪决。

在行刑的路上他遇见富贵,对他说:我是替你死的。

五声枪响让富贵脖子后边只发凉,庆幸自己不务正业败掉了家产。

因为家里穷,也为了让有庆上学(可能受自己从小没好好读书的
影响,他很看重儿子的学业)。

为了减轻负担,也想如果运气好凤霞可能会比在家里吃穿好一点,富贵和家珍商量把凤霞送了人,这种事情在旧社会和解放初是很寻常的事。

看似一举两得,但于亲情上却是对全家人都是伤害。

有庆愿意要姐姐,而不愿意上学,家珍也思念自己的女儿。

几个月后凤霞因为想家半夜跑了回来,富贵检查了她的手和脸,发现那家人并没有虐待凤霞。

硬着心肠把满脸哀求的凤霞在第二天晚上又送回去。

这一段描写细致感人“我是吃过晚饭送凤霞回去的,凤霞没有哭,她可怜巴巴地看看她娘,看看她弟弟,拉着我的袖管跟我走了。

有庆在后面又哭又闹,反正凤霞听不到,我没理睬他。

那一路走得真是叫我心里难受,我不让自己去看凤霞,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天黑了,风飕飕地吹在我脸上,又灌到脖子里去。

凤霞双手捏住我的袖管,一点声音也没有。

天黑后,路上的石子绊着凤霞,走上一段凤霞的身体就摇一下,我蹲下去把她两只脚揉一揉,凤霞两只小手搁在我脖子上,她的手很冷,一动不动。

后面的路是我背着凤霞走去,到了城里,看看离那户人家近了,我就在路灯下把凤霞放下来,把她看了又看,凤霞是个好孩子,到了那时候也没哭,只是睁大眼睛看我,我伸手去摸她的脸,她也伸过手来摸我的脸。

她的手在我脸上一摸,我再也不愿意送她回到那户人家去了。

背起凤霞就往回走,凤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紧紧抱住了我,她知道我是带她回家了。

回到家里,家珍看到我们怔住了,我说:
“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


家珍轻轻地笑了,笑着笑着眼泪掉了出来。


再往后就是人民公社,集体食堂,大炼钢铁,富贵一家随潮流而行,体验了时代赋予的酸甜苦辣。

这一时间段,可以说75前出生的人,都有比较详尽的耳闻。

譬如集体食堂时,要求把锅交上砸了炼钢。

村干部入户检查,看到哪家冒烟开私灶(烧火做饭),就进去当场把锅摔了,拿去炼钢。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校园里还有一根集全村之铁炼就的一根碗口粗细的长七八米的圆柱形杂质钢,毫无用处。

但比起此文中炼的钢来,还要好很多。

再后来集体食堂散伙了,各家还是各吃各的,但有庆养的两只羊却早已经在集体食堂被大伙吃掉。

吃的东西越来越少,在极度饥饿下人性的卑劣也一览无余。

家珍这时已经生了软骨病,走路都困难。

有庆虽然学习不好,却因为放羊练就了一双好腿,在运动会上大放异彩,被体育老师奖励。

但是他却没有成长为优秀的运动员,就在为校长献血的过程中被抽干血而夭折了。

有庆的校长是县长的女人,生孩子时大出血,学校动员学生去献血,不明白就里的孩子们都很兴奋,盼着抽自己的血。

在那一刻,未成年人不能献血的法律规定,似乎被人们忽略了,医生光顾着县长的女人,有庆都被抽的昏倒了,他才停止,而这时有庆已没了心跳。

富贵知道消息赶过去,求医生救救自己的儿子。

但医生却问他:你有几个儿子?当得知富贵只有一个儿子时,又说:你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当从体育老师那里知道有庆的死因后,他怒从悲来要杀了医院的医生,又要杀了来看望他的县长。

但出人意料的是县长竟然是他的难友春生,他现在已改名解放,是本县的县长。

在此种情形下相见,百感交集。

忍痛
埋葬了有庆,富贵不敢对嘉珍说出真相,就骗家珍说有庆得了重病住院了。

家珍虽然行动不便,心里却是非常明白,她从富贵每晚从村西(祖坟的方向)回来的脚步声,就知道有庆已经死了。

她让富贵背她去有庆的坟,扑在上面直哭到到天黑,她想要像摸有庆那样摸一下有庆的坟,但却因为一点力气都没有,只有几根手指稍稍动着。

她又让富贵背她去看看村口有庆去上学的路。

泪水打湿了富贵的衣领,但有庆却再也不会赤脚跑在这条路上。

家珍心如缟素,水米不沾,就要随有庆去了,富贵开始给她做棺材。

但是凤霞却把家珍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为了凤霞,家珍又有了活着的动力。

富贵一病白头,病了几天头发全白了。

春生后来几次到富贵家想要表示歉意和给以补偿,但家珍坚决不要,也不原谅春生。

后来文革开始了,春生遭到了非人的折磨,轻生前他最后一次来到富贵家请求原谅。

善良的家珍说:春生,你要活着。

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你就用自己的命来还吧。

富贵送他时,最后还是放心不下,最他喊道:春生,你答应我要活着。

一个月后春生还是上吊死了,他经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在战场上一次次死里逃生。

但一个人如果自己想死了,命再大就怎么也活不了。

凤霞在这期间嫁给了二喜,虽然二人都有残疾,却互相体谅,相敬相爱,给充满苦涩的生活增添了一缕甜蜜。

好景不长,凤霞怀孕后死于产后大出血。

不久家珍也离世而去,家里只剩下老幼三个男人,富贵,二喜和凤霞与二喜的儿子苦根。

三人相依为命,二喜又在工地上出了事故,死在了医院里。

富贵一听二喜在医院里,就喊:把二喜抬出去,不能去医院。

一进那家医院,命就难保了。

看见躺过三个亲人尸体的
太平间,富贵就昏死过去。

家里只剩下富贵和外孙苦根,但命运却不想给富贵留下一丝希望。

苦根在生病时,富贵给他煮了半锅豆子,苦根吃得太多,被撑死了。

最后富贵和他从屠刀下买回的老牛走在黄昏的田野里,生命让他失去到无可失去,而他依旧可以报之以歌。

看原著会感觉富贵这个人做事不靠谱,很多际遇与他的这种个性有关。

也正是世事多舛,福祸相依,造就了他这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的命运。

让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余华说《活着》的创作灵感来自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富贵和老黑奴有一个共同的命运就是亲人都已故去,看似生无可恋但依旧乐观的活着。

从富贵的遭遇来看不禁要问:活着需要理由吗?人为什么要活着?富贵给老牛起名“富贵”,因为他觉得他们两个很像,濒死的老牛尚且向往活着,富贵的活着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在耕田时,他为了让老牛觉得不是自己在干活,就一边喊着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的名字一边鼓励老牛加油干。

这是富贵内心一种幸福的幻境:他们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耕作。

看似没心没肺的富贵,其实哪一个亲人都在心上,他不是为自己活着。

在富贵心中那些离去的亲人,一直陪伴着他,他带着他们走向向往的生活。

就如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写道“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对于生命和生活作家们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而读书就是和不同的作者对话,理解作品里不同人物的心理,产生自己的感悟拓展自己
的思维。

读书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读书自己有了什么体悟,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帮忙。

也就是所谓“学以致用”,我认为这书读书的真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