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任务型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理念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任务型合作探究式的教学理念在翻译教学
中的应用
随着翻译教学的不断深入,翻译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任务型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翻译教学中。
本文将从任务型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原理、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任务型合作探究式教学原理
1.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此模式下选择或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系统地、彻底地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综合能力。
教师,作为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引导和监督学生“学以致用”,从任务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共同协作,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在团体中完成学习任务和解决学习问题,以提高学习成绩和发展综合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建立起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关系,互相帮助、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评价等方式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模式。
探究学习中,学习者注重思维活动,独立地组织和实践探究活动,以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完善自己的思考模式。
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目的是让学习者形成探究习惯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任务设计。
在任务型合作探究式翻译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任务,以鼓励学生发掘源语语言和目的语语言之间的差异、研究语言语言现象和探索翻译规律。
任务不仅应该清晰明确,而且应该符合学习者的能力水平,措辞要注意渐进式,确保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成功率。
2.组织分组。
在任务型合作探究式翻译教学中,分组是不可避免的。
学习者分为学习型组和任务型组两种。
学习型组以学习为主要目的,成员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
任务型组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成员间密切合作、紧密联系,在解决问题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完成任务。
我在教学中发现,任务型组可以灵活变化,可以根据任务内容和学习效果来进行变动,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探究过程。
在任务型合作探究式翻译教学中,探究过程应该是自我发现、自我解决、自我评价的过程。
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要引导学习者大胆探索,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反馈意见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建立起自学自评的意识和能力,树立自信心,掌握了一定的翻译技能和能力。
4.课堂反馈。
在任务型合作探究式翻译教学中,课堂反馈是学习者和教师之间互动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反馈的方式,及时回馈学习者的表现,及时解决学习者的疑惑。
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检验教师教学是否合理有效。
同时,教师在课堂反馈中,积极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要求,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三、实践经验
任务型合作探究式翻译教学方法,不仅强调了任务导向和学习导向,还强调了学者与学者之间的相互认知和交互学习,让学生成为活跃的“学习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在翻译教学中,我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如下实践经验:
1.积极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积极引导和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2.鼓励互帮互学。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互帮互学,善于交流、分享信息和心得体会,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共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课堂反馈。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反馈的作用,及时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坚持自我改进,持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鼓励自我评价。
在任务型合作探究式翻译教学中,学生应当具备自我评价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示学生,让学生建立起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习惯,以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结语
在翻译教学中,任务型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助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掘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的能力,达到了知识的共建与共创。
同时,教师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更好地帮助和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在翻译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任务型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在翻译能力、语言能力、综合能力等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