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不寐3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不寐32例
张秋菊;顾衍雄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9
【总页数】1页(P838-838)
【作者】张秋菊;顾衍雄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康复科,广东河源 517000;广东省河源市中医
院康复科,广东河源 5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56.23
近几年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不寐3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2个月。
诊断标准: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
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
未发现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或诱因。
排除其他疾病、精神病、药物滥用等引起者。
2 治疗方法
取中脘穴、膻中穴、照海穴、申脉穴,患者静躺于治疗床,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0.30mm×40mm环球牌针灸针分别于四穴进针,行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
30min,期间间隔5~10min行捻转手法,保持得气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继续下一疗程。
另0.5mg甲钴胺注射液1支,用5mL注射器抽取,取心俞,0.2%碘伏消毒皮肤
后用快速进针法刺入穴位皮下组织,待得气后回抽无回血时将药液缓慢推入,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疗效标准[1]
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或夜间睡眠6h以上,醒后精神充沛。
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
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
无效: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4 治疗结果
痊愈15例(46.9%),显效10例(31.2%),有效5例(15.6%),无效2例(6.3%)。
5 典型病例
张某,女,54岁,2013年12月14日初诊。
4年前与家人争吵后不寐,曾多次
多地就诊,间断性予中、西药口服治疗,效果时好时坏。
不易入睡,多梦易醒,终日头昏,记忆力减退,纳少,查面色微黄,形体消瘦,舌淡苔薄,脉细。
诊断为不寐(心脾两虚证)。
给予针刺及药物穴位注射治疗1个疗程后睡眠质量较前明显
改善,梦多、头昏俱减,食量增多。
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睡眠已基本无碍,梦多、头昏消失,食量、记忆力皆恢复正常。
6 讨论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不和、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则不寐。
中脘穴为胃募穴,为腑会,为任脉、手太阳、足阳明经交会穴,可治疗一切腑病,尤以胃病为先,具有疏理中焦气机、补中气之效[2]。
照海穴
为肾经之要穴,系阴跷脉之所生,《灵枢》曰:“照海,阴脉所生,足内踝下。
”申脉属足太阳膀胱经穴,系阳跷脉之所生,《灵枢》曰:“申脉,阳脉所生,在足外踝下陷者中,容爪甲。
”二穴均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配合使用,可以调整阴阳跷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
膻中穴为心包募穴,为气会,具有理气降逆、镇心安神之功。
《甲乙经》曰:“今邪客于五脏……阳气盛则阳满,不得入阴,阴气虚,不得入眠。
”不寐在脉表现为阳满而阴虚。
针刺跷脉通过泻申脉补照海而泻阳补阴,调节人体阴阳,阴阳调和,则心有所养,神有所藏,不寐之症去也[3]。
针刺此四穴可使脾胃调和,心神安定,气机顺畅,阴平阳秘,不寐之症可随之而解。
甲钴胺注射液可维持消化道上皮细胞功能及保持中枢和外周神经髓鞘功能完整。
通过穴位注射能发挥持久穴位刺激作用,使效果更直接、持久。
针刺配合药物穴位注射可使阴平阳秘而不寐愈。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张永兵.针刺加艾灸治疗失眠症5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6):387.
[2]战文翔,刘春波,李红,等.中脘穴的古今应用与研究[J].针刺研究,2006,31(5):311-313.
[3]王如杰.针刺申脉照海治疗顽固性失眠4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