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预检分诊模式对医院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9·
两种预检分诊模式对医院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
李小玲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东广州 510120
摘 要:目的:于医院急诊分诊中实施不同预检分诊模式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对2018年1月到2020年4月的200例急诊患者做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为甲组同乙组,两组均100例患者。
乙组三级预检分诊,甲组四级预检分诊,比较分诊效果和分诊质量。
结果:不同干预实施后,甲组分诊准确率、候诊意外率、纠纷率都优于乙组(P<0.05);甲组问讯技巧评分、服务态度评分、分诊熟练程度评分、分诊环境评分都高于乙组(P<0.05)。
结论:于医院急诊分诊中,实施四级预检分诊模式可明显提高分诊效果和分诊质量。
关键词:医院 急诊 分诊 预检分诊模式 效果
对于急诊科来说,是医院重要的一个科室,存在就诊人数多、并发症多、起病急、病情复杂等特点,如果预检分诊护士能早期识别以及快速评估,尽早发现危重患者,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措施,就可确保患者的安全[1]。
但传统分诊模式不能满足分诊护士判断需求,急诊分诊准确率低,延长患者等候时间,可能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至致使患者死亡,引发纠纷。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对2018年1月到2020年4月的200例急诊患者做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为甲组同乙组,两组均100例患者。
18-82岁/(50.36±6.25)岁。
女110例、男90例。
两组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乙组三级预检分诊:设施主要是电子体温计、口罩、血压计、电话、电脑以及包扎用物等,护师及以上职称且经验丰富的分诊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分级(一般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非急诊患者;危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有可危及生命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病情可能随时恶化,中度脱水征,精神反应差;濒危患者,疾病威胁到生命安全,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即刻进行复苏救治)、分科分诊,一般患者按照次序就诊即可,危重患者要优先就诊,濒危患者立刻送入抢救室进行抢救。
甲组四级预检分诊:(1)设施,血糖仪、心电图仪、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电子体温计、血氧饱和度仪、疼痛评估卡等。
(2)工作经验丰富、掌握抢救知识、分诊技能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分诊、分级。
(3)分诊,濒危患者,处于濒死状态,急需复苏救治;危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威胁生命安全;急症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在短时间内对生命安全不构成威胁,但是急需急诊干预缓解症状;非急症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4)分诊流程,依照金三角法则,分诊初期快速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一般情况进行评估,濒危患者、危重患者要立即送入诊室或者抢救室;急症患者安置在留观诊疗区,30min评估以此,医生优先开具治疗单;非急症患者到普通诊室就诊。
如果不能快速的判断,就通过系统分诊工具评估、了解患者情况,之后参考上述分诊标准进行分级。
强化急症患者、非急症患者的观察,密切观察、评估病情变化,进而调整分级和就诊区域。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分诊准确、候诊意外、纠纷等。
从问讯技巧、服务态度、分诊熟练程度、分诊环境等评价分诊质量,评分越高则分诊质量越高[2]。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软件,(%)体现计数资料,x 2
检验,(s x ±)体现
计量资料,t检验,P<0.05体现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分诊效果的比较
不同干预实施后,甲组分诊准确率高于乙组(x 2=4.0816,P=0.0434);甲组候诊意外率低于乙组(x 2=4.0816,P=0.0434);甲
组纠纷率低于乙组(x 2=4.0816,P=0.0434)。
表1 分诊效果的比较[n(%)]
分组
分诊准确候诊意外纠纷乙组/100例96(96.0)4(4.0)4(4.0)甲组/100例
100(100.0)
0(0)0(0)x 2 4.0816 4.0816 4.0816P
0.0434
0.0434
0.0434
2.2…分诊质量的比较
不同干预实施后,甲组问讯技巧评分高于乙组(t=4.3220,P=0.0000);甲组服务态度评分高于乙组(t=22.6432,P=0.0000);甲组分诊熟练程度评分高于乙组(t=16.6414,P=0.0000);甲组分诊环境评分高于乙组(t=13.8057,P=0.0000)。
表2 分诊质量的比较[(s x ±),分]
分组问讯技巧服务态度分诊熟练程度分诊环境乙组/100例80.42±5.6281.25±6.6280.96±8.6280.59±10.36甲组/100例
96.21±3.2597.21±2.4296.21±3.1195.58±3.25t 24.322022.643216.641413.8057P
0.0000
0.00000.00000.0000
3讨论
预检分诊急诊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主要是运用最少医疗资源提供给患者最有效的、最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且对病情精准分类,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治疗效果[3]。
同三级预检分诊模式相比,四级预检分诊模式的优势为:(1)四分法分级,明确各级别的量化指标以及处理对策,确保分诊护士可有据可依,并快速明确患者的分诊级别[4]。
(2)配套设施比较齐全,询问病情时,可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缩短分诊时间。
(3)增设分诊岗位,保证分诊人员数量以及质量。
(4)对分诊流程进行优化,通过皮肤颜色、意识状态、呼吸、表情等可判断出濒危患者、危重患者;当病情难以判断时,做心电图、脉搏、血糖等检查,之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级评估;强化急症患者、非急症患者的观察,确保及时的、准确的分诊[5]。
总之,于医院急诊分诊中,实施四级预检分诊模式可明显提高分诊效果和分诊质量。
参考文献
[1]席晶,聂茂清.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对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母婴世界,2019,25(14):264.
[2]李玫芳.探讨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对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母婴世界,2019,16(12):210.
[3]罗安.两种预检分诊模式对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2):183-185.
[4]余艮珍,张晓乐,叶天惠, 等.两种预检分诊模式对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4):1283-1287.
[5]沈琴.两种预检分诊模式对医院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8,8(28):38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