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城市建设标准
一、绿地比例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
城市各类绿地的分布应科学合理,均衡分布,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
绿地应包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类型,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地体系。
二、建设区域选择
公园城市建设应优先考虑城市中心区、老城区、工业区等需要改善环境质量的区域。
在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应优先安排公共绿地、生态绿地的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公园城市建设应与城市道路建设、城市河道治理、城市旧区改造等相结合,实现城市环境的整体提升。
三、设计布局
公园城市的建设应注重整体规划设计,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公园绿地的设计应注重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和生态性,注重空间布局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公园绿地的设计应注重公共设施的完善和人性化设计,提供便捷的服务和舒适的休憩环境。
四、生态环保
公园城市建设应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建设中应优先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公园城市建设应注重雨水收集和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五、人文关怀
公园城市建设应注重人文关怀,弘扬当地文化特色,体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建设中应注重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公共
服务设施,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园城市建设应注重无障碍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保障市民的出行和休憩安全。
六、公共参与
公园城市建设应注重公共参与,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参与感。
在建设中应注重与社区居民、企业等各方面的合作和沟通,共同推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