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需要钝感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场需要钝感力
第一篇:职场需要钝感力
职场需要“钝感力”
1.无论遇到什么事、什么环境,都可以迅速改换心情,顽强地闯过难关,这就是钝感力。
2.调整好正面思考,但不是把事情想得很美好,而是视挫折为必然,再思考如何看待挫折、处理面对苦难的情绪,最后找出搭配适当的行动
金融海啸、无薪假、裁员,坏消息像滚雪球般接踵而至,对没见识过几回景气循环的三十世代来说,2009 这个年,着实不好过。
年次,在桃园主机板厂担任客服部国内组课长的小王,这天虽然休无薪假,但和部门同事仍然很有默契地乖乖回公司上班,一整天下来,客户的电话与主管的指示接不完。
去年11 月,公司大陆厂就已经开始裁员了,台湾则进行「人事调查」,锁定等着退休的老人、刚进公司没多久的新人和表现不佳的员工,要求主管提出裁员名单。
身为课长的小王,压抑心中的忐忑,也交出了名单,后来客服部裁掉了国外组1 名员工。
整个公司6 千名员工,共有相当于十分之一的6 百人被裁员;接着12 月起公司开始休8 天无薪假,等于减薪逾25%。
「订单决定一切!」小王指出,如果公司订单未见起色,接下来肯定还有第二波、第三波裁员。
他有自知之明,要是裁到了初阶主管,一定是他走路,因为负责客服部国外组的课长,语言能力比他好!
小王的年薪约80 万元,从去年11 月金融海啸开始,股票投资的损失相当于赔掉一辆进口车,手中现金存款已不到10 万元;若被裁员,生活开销的简省不是问题,怕的是去年在桃园才刚购置的4 百万元公寓,月月都不能少的两万多元房贷!
年关将近,很多工作人收到的大礼,是无薪假、是裁员通知。
在新年伊始,无论遇到什么事、什么环境,能帮助你迅速改换心情,顽强闯过难关的,不是专业知识、语言能力,也不是国际观、人脉网,
而是正面乐观看待一切的钝感力。
金融海啸对金融业的袭击,更不在话下。
这几年人人称羡的理专,已经成为精神门诊和在线游戏的主力客源。
不仅投资人要告理专,金控公司也忙着和理专切割,要求签署由理专个人概括承受客户提告的协议书。
不想签?请离职。
最近有位金控公司主管,被总经理召见后,哭丧着脸回到办公室里。
一名理专见状赶忙上前安慰,没想到主管却跟他说:「总经理刚刚跟我说,他要裁你!」这位三十多岁的理专,不仅官司缠身,小孩刚出生,还有房贷1 千万元得付;而今,他却失业了。
钝感力不为逆境、挫折动摇
2009 年,不想在这波失业海啸中没顶,除了国际观、语言能力、专业能力......三十世代的你,还需要「钝感力」,才能撑过这场人生的淘汰赛。
日本著名的浪漫小说家渡边淳一,以其刻画人性与男女情爱的《失乐园》小说,被翻拍成电影而为国际熟知。
2006 年,他出版了集结其人生智慧大成的《钝感力》一书,并在日本热卖1 百万本!
当年甫卸任首相一职的小泉纯一郎,还以此书提醒继任者安倍晋三:「首相不应凡事在意,钝感力十分重要。
」
但究竟什么是「钝感力」?在十倍速的时代,迟钝,怎么可能会是什么好特质?这完全颠覆了一般人的社会常识。
今年不景气,竹科黄金单身汉,已经变成「黄铜」单身汉。
76 岁阅历丰富的渡边淳一,去年12月4号,在其东京原宿的工作室里,接受《30 杂志》专访时强调,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较之下,不为逆境、挫折所动摇的钝感,才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才能;只有具备这种钝感力,敏锐和敏感才能成为真正的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应有的作
用。
「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功的人们,当然拥有才能,但在他们的才能背后,一定隐藏着有益的钝感力。
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渡边淳一认为,仔细观察各
个领域出众的佼佼者,就可以发现这些人不仅聪颖敏捷,还一定具备了某种程度的钝感力。
生于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学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的渡边淳一,书中提到一段故事。
当他还在医学院时,有位主任教授医术高明,但在手术中总是不断指斥责协助他的学生,令人感到沮丧畏缩,大家很怕被安排作教授主刀的助手。
但渡边淳一发现,有位学长戴着厚重眼镜,长得一副没出息的样子,对于教授手术中的喝叱,总是轻答「是、是」,彷佛一搭一唱般承接教授手术中琐碎的责骂,不仅缓和了现场气氛,而他个人在手术后的心情也丝毫不受影响。
多年后证明,这位抱持钝感、经得住责骂的学长,当年只专注于掌握教授手术中的要点,对其余的「杂音」充耳不闻;日后他成了极为出色的外科医师,还担任大医院的院长。
有才华未必成功尔后弃医从文的渡边淳一,对于钝感力也有深刻的自我实践。
为了在文坛成名,他每每花了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时间,费尽心血寄给出版社的创作,起初不是石沈大海,要不便原封不动地被退回。
他表示,这种时候,不靠借酒浇愁、装模作样地抱怨一番,根本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
但埋头喝上三天三夜,酒醒之后,他就会摆脱郁闷,再次燃起想要重整旗鼓、执笔创作的欲望。
当年,渡边淳一曾认识一位极富文采的朋友,个性敏感容易受伤,又因才华出众而十分自信;每遇Adecco日本子公司总经理杜礼呼吁年轻人,忍耐坚守工作岗位,别轻易离职。
到被退稿的挫折,所受的伤害也很大,沈陷在难以东山再起的消沈意志中,不久就从文坛蒸发了。
渡边淳一认为,这种人如果发展顺利,周围掌声不断,才华或许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如果风向一旦发生改变,便难以调整心态,从打击中恢复的时间太漫长,便失去再出发的机会。
因此他认识到,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才能;有才华的人不一定能成功,还需要有益的钝感力,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渡边淳一在文坛稍有名气后,由于一来成名得早,二来写作风格又赤裸描写人性、情爱、外遇等不伦题材,频频挑战道德尺度,因而
招致不少严厉的批判。
「就是因为拥有钝感力,才让我走到今天。
」渡边淳一强调,「我从不把这些贬抑当作一回事,而是抱持着『我就是要这样走下去』的想法,因为旁人的诋损就停下脚步是行不通的!」
以人生智慧而言,钝感确实比过份敏感要强得多。
「无论遇到什么事、什么环境,都可以迅速改换心情,顽顽强地闯过难关,这就是钝感力。
」渡边淳一阐释。
财富像牛奶洒了再挤就好
今年66 岁的陈和宗,可说是实践钝感力的代表,早年从事贸易工作、开过证券公司,现在还担任证券公司的顾问;但是这波金融海啸,连指导别人理财的他,也蒙受上千万的损失。
「财富像牛奶,洒地了,很可惜,但是再挤就有了!」面对媒体,陈和宗总是这么豁达地说;大部分人不愿多谈损失,他却能坦然接受,乐观面对。
「没办法,去年台湾一整年的股市大盘负46%,你连买郭台铭的股票,也是只剩下二、三折,这是非战之罪。
」他认为,「风雨再大还是会停,重点是雨停了你要往那个角度看,才会看到彩虹。
」担耕莘医院精神科主任杨聪财认为,不景气是包着苦难的祝任精神健康基金会志工的陈和宗,看到许多年福,是为了让人更往上提升。
年轻人投资失利、休无薪假或被裁员,而到精神科求诊;见证过股市上万点、股市泡沫等多次景气循环的他,建议年轻人「心念要转,观念要改,选择面对的方式,决定你未来会不会成功。
」
去年精神健康基金会发表「2008 年全国精神健康指数调查」,台湾民众平均得分80.1 分,低于前年的82.6 分。
调查发现,高达四成三的民众对未来不乐观,远高于2006 年的三成一,另外,近三成五国人对自己的成就不满意,比例亦创历年新高。
总之,在「心身健康」、「个人价值」、「生活掌握」项目上,台湾民众都不及格。
「医界都很担心,今年上半年会出现一波自杀潮!」耕莘医院精神暨心理卫生中心杨聪财主任表示,现在很多人还只是休无薪假,处于焦虑、失眠的阶段;若景气再恶化,真的被裁员,就是遭遇挫折,
而可能进一步转变成忧郁症了。
钝感力负面思绪最佳消波块
金融海啸造成失业海啸,又连带造成情绪海啸;不景气既打垮荷包,也冲击个人精神健康,这时,钝感力依然是最佳的「消波块」,也是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
渡边淳一认为,即使被老板责骂、耳闻不中听的话,马上就能抛到脑后,平时睡得香甜、不易失眠,保持开朗放松心态的人,控制血管的自律神经,不易陷入异常刺激当中,血液通畅便不会造成胃溃疡,甚至得到癌症。
凡人的各种器官过于敏感,都会造成器官的消耗,唯有钝感的人,才能悠闲自在、胸襟开阔地长寿下去。
举达尔文「物竞天择」说为例,渡边淳一主张,在这个国际化的时代里,无论到那个国家、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都能精神保满地生活下去,这种出色的适应环境能力,也就是钝感力。
而拥有坚强钝感力的员工,对公司来说,可说是最宝贵的人才,以这种顽强的精神,才有可能担任公司的要职,在芸芸众生中出人头地。
杨聪财提到,在身心医学上,有所谓的「A 型性格」,常见于高社经地位民众、白领阶级,以及东方民族如日、韩、华人。
A 型性格倾向的人,自我期许高,一心想要求胜,随时处于备战状态,个性非常积极,在职场上希望获得升迁、得到大家肯定,临床上容易出现心血管、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和身心障碍。
而钝感力较接近与A 型性格相反的「B 型性格」,这样的人很「乐活」,个性平和、从容、随遇而安,不太会刻意追求大众对他的肯定,喜欢悠哉的感觉。
「东方人普遍相信一切操之在我,也很希望操之在我,我们强调水牛精神,手机不能关机,不能漏掉一个机会,不能输在起跑点上,总是卖命演出。
」
杨聪财笑说,自己也曾经是凡事求好的「大A 性格」,现在身上也带了四、五只手机。
对强烈具有A 型性格的人而言,一时的无薪假或失业,都可能成为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
「负面的情绪很伤身体,尤其是脑部的海马回,是记忆区,过度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会受伤,还可能回复不了。
」杨聪财提到「TEA(thought、emotion、
action)」的概念,就是调整好正面思考,但不是把事情想得很美好,而是视挫折为必然,再思考如何看待挫折、处理面对苦难的情绪,最后找出搭配适当的行动。
「这包着『苦难的祝福』,是为了让你更往上提升。
」杨聪财如此解读,他建议不论休无薪假还是待业中,三十世代仍应把握好身心健康的三根支柱:每日最少7 小时的睡眠,每周3 天,做至少30分钟,让心跳每分钟130下的运动,可以转移情绪。
最后是吃得营养,脑科学研究指出,多喝鲜奶、香蕉、深海鱼油,因为含有色胺酸,会转变成血清素,减缓忧郁,让身心处于最低的负面状态。
跌倒,常会有意外收获
组织「希望园区读书会」多年,在竹科拥有极大影响力的北极星知识工作公司董事长严守仁,提到《别急着吃棉花糖》一书,指出警觉是智慧的开端,三十世代应趁此机会重新
检视自己的核心职能,在寒冬时储备能量,等待时机再出发。
竹科读书会成员岚新认为,「现在企业必需让一些人下电梯,才能往上爬升。
」被裁员,除了大度成全公司,也应反省自己,为什么进不了电梯;而且另一方面,说不定等到的下一部电梯,会爬得更快!「我们这些科技业的黄金单身汉,已经变成俗称『愚人金』的黄铜单身汉了!」总是笑瞇瞇的面板厂经理陈子志豪自嘲。
去年12 月起,公司将主管津贴减半、1 月开始休4 天无薪假,等于减薪13%;但他指示部属进行材料仓管成本与维修记录的检视,也盘点自己的能力,准备进修。
「冬天就是练身体的时候啊!」陈志豪举奇美创办人许文龙在《观念》一书里提到的一句名言勉励三十世代:「跌倒了不必急着站起来,四周找找看有什么可以捡的,再站起来!」的确,跌倒了,只要不是倒地不起,反而会有意外收获。
人生的逆境,对有钝感、有智慧的人而言,都是宝贵经验,甚至能从中累积未来成功的资本。
无入而不自得的钝感力,是这个时代必备的生存才能,也是2009 年被打下浪底泅泳的人,等待下一波景气,蓄积翻身站上浪头的力量!
严守仁相信,在寒冬要做好「能量管理」,靠争气打败不景气。
月,东京街头寒风飒飒,景气也彷佛又回到熟悉的十年大萧条期间;而许多日本年轻人去年底收到的圣诞礼物竟是:企业取消「内定」与缩编裁员。
日本厚生劳动省宣布,去年10 月至今年3 月,失业的非正式职员估计约有8 万5 千人,比11月估算的3 万人,短短1 个月就大增3 倍,显示非正式职员的就业情况正急速恶化。
而8 万5 千名失业的非正式职员当中,有5 万7300 人为派遣员工,占近7 成;短期约聘员工有1 万5737人,承包案的SOHO 族将近8 千人。
这些失业的非正式职员,有46%是于契约期满前就遭企业违法解雇。
「飞特族(freeter)」九○年代起,在日本蔚为风潮,大学毕业后就担任派遣员工的本井叶月,11月开始在一家手机网络公司服务,工作之余还进修网站课程。
她提到,派遣员工合约是3 个月一签,如今景气不佳,她很担心今年期满后,将很难再找到下一份派遣工作。
正在拓殖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进修的菊谷桃代,刚结婚,先生是香港人,她在银行担任接待的派遣工作约满后,即将飞往香港当家庭主妇,正好避开不景气的冲击。
曾在贸易、房地产、会计、银行等企业担任过派遣员工,派遣经验丰富的菊谷桃代观察,以往企业还会开放「内升」的机会给表现优异的派遣员工,但现在这样的管道也已经冻结了。
此外,Adecco 人事顾问公司总经理马克?杜礼(Mark Du Ree)指出,今年春天将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许多去年便已事先被大企业录取、但如今遭取消的所谓「内定」人数,多达769 人,创下1988 年以来的新高水平。
连续5 个学期,都在亚洲太平洋大学开授「生涯规划」课程的杜礼指出,日本年轻人过于养尊处优,茫然不知自己未来的目标,所以不少人一毕业就放弃找工作,直接当起飞特族,想藉到处打工的派遣机会,慢慢摸索自己的兴趣和方向。
但是照目前严峻的景气看来,杜礼观察指出,上半年日本企业不
仅裁员,甚至还停止派遣员工的需求;因此飞特族的工作机会今年上半年将直线下滑,必须等到企业瘦身到一定程度,或经济情势确定走到谷底反弹,才会再度出现派遣人力的需求。
眼看着失业的年轻人负担不起东京昂贵的房租,甚至聚集到东京日比谷公园搭帐棚暂住,形成一个临时的「失业村」,「你只能找到这段人生旅程中的乐趣(Just find the joy in the journey)!」杜礼建议三十世代,「千万不要轻易离职,在职场上凡事都要低头『我慢(GAMANN,意指忍耐)』,以钝感力度过寒冬。
」
第二篇:钝感力读后感
《钝感力》读后感
《钝感力》我是用每天的临睡前读完的,这本书就应该要在一个安静很适合思考的时候读它,在书的每一段话里找生活中我的影子,然后我就想想当时我是怎么做的,作者是建议怎么做的,每天都觉得自己在成长。
这个年龄读这个书真是不早不晚,既没有成熟到遗憾书里说的错误处事方法自己都做完了,又不会因为太没有阅历,不能领会书里的内涵。
感谢在这个时间推荐我看这本书的人。
《钝感力》说的是在生活中必须拥有钝感,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在生活中太过敏感反而容易受伤,所以要修炼“钝感力”。
作者渡边淳一在此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视力,人的视力如果过于发达的话,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一般视力的正常范围是1.0到1.2之间,如果视力过于发达,达到1.5或2.0,反而会因看得过于清晰而带来弊端。
因为一般来说,人类社会中,所有系统的设计和确立都是以1.0到1.2之间的视力为参照基数的,而看得过于真切,甚至还会给人带来烦恼,尤其可悲的是,对于那些视力超常的人,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对策,有近视眼镜,但是却没有为视力超强的人准备的眼镜。
”视力如此人亦是如此,如果凡事过于敏感,斤斤计较,生活中全部美好都被“计较”所代替了。
任何事物都是“过犹有所不及”啊。
钝感力对遇到困难的我们更加重要,我们不应该执着于自己遇到的失败,钝感一点,乐观地面对生活,看到前路的浩瀚,看看阳光还
是灿烂,“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场生存游戏,所以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
而要保持甚或加强自己的生存能力,钝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
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
” 渡边淳一的话每次都能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是的,世界那么大,生命那么有限,为何不钝感一点、快乐一点?
在《钝感力》里可以学到的处事应有的心态和方法不止我说的这几点,每一章节都有感悟到的道理,我相信这对我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有很大的改变,甚至是未来。
不多说什么了,翻开《钝感力》你会找到属于你的心灵鸡汤!
第三篇:《钝感力》读后感
《钝感力》读后感
《钝感力》读后感1
最近这个周末,读了日本的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之所以会读这本书其实还是因为抖音。
书也就160页左右,很快就读完了,其中有一些收获,记录一下。
我们的社会是靠人与人的关系来维系的。
不管你有多么聪明,学习多么优秀,如果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话,就会处处碰壁。
人际关系包括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中,每一种都需要钝感力,而钝感力的反义词是敏感。
就上下级关系而言,被领导骂了之后,如果一直纠结于领导的不好的话,可能第二天第三天上班都没啥精神,更不要说把之后的事情做好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钝感力,简单的说就是不要把事情全放心里,原因有两个:
1、太放心里了,压力会很大,对健康不利。
2、太放心里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放心里的应该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工作中的这些不顺心的事情。
就个人发展而言,假如你是一个小有所成的作家,你最近发到编辑部的文章都被退回了,而且评论不太好。
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想呢。
如果你太敏感了,就很容易否定自己,最后你可能会放弃作家这
个职业,甚至放弃自己。
但是如果你能有钝感力,你不那么在乎,你继续原有的创作激情,最坏的情况就是你大器晚成。
我们曾经听到一些鸡汤,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成功只是结果,而我们关注的不应该只是结果,应该是整个过程。
这句话没问题,很正确,但是有些时候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因为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
而怎样才能更容易实现这句话呢,很简单,胜利不那么敏感,失败也不那么敏感,其实就是钝感力。
关于夫妻关系,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另一半去某个地方玩了一趟,和平时有点不一样,你就怀疑另一半有外遇,你要知道人和人之间最禁不起折磨的就是怀疑了,就算另一半在外确实有点事情,我们也不应该那么敏感,可能婚姻关系也会很和谐的继续下去,甚至另外一半自己认识到问题积极改正也可能。
在婚姻方面,有时候难得糊涂是比较好的。
朋友关系呢,比如小A和你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出去玩,别人都叫了,就没有叫你,如果你没有钝感力,你就会有小A可能已经把你拉到黑了之类的想法,但也许小A只是和他们一起出去看了一个画展而已,而没叫你是因为你不喜欢画展。
有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这好像也表明了钝感力的力量。
既然钝感力这么好,那么怎么样才能变得钝感呢?我们需要一种“得寸进尺得意忘形”的精神。
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投稿的作品被退回了,你觉得有点伤心,这个时候,你同学和你说了一句“你挺有才能的呀,继续就是了”,那么你就忘记之前的退稿的事情,继续兴高采烈的继续开始新的创作了,这就是“得寸进尺、得意忘形”的真正含义,相当于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人能否成功,不止取决于才能的有无,而在于究竟能把人的才能发掘和引导出来多少,社会上所谓的有才能的人,都有一个适当的时期,用适当的方法将其才能发掘、引导出来的人。
相反,人们口中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大多只是由于其潜在的才能没有在适当的时机被发掘和引导出来。
同样的思路依然适用于夫妻关系,只要另一半什么时候悉心照料
过自己,就记着好的,不要要求过高,毕竟自己也做不了那么好,人首先都需要为自己而活。
朋友之间也一样,只要朋友什么时候偶尔关心一下你,你就可以把这个关心无限扩大,谁没有忙的时候呀,谁都有自己的烦恼需要解决。
其实钝感力不仅仅在与人交往时有体现,在很多地方都有。
比如,胃比较钝感的人,不容易食物中毒;对温度钝感的人,季节变化不容易感冒;皮肤钝感的人,摔了好得快。
再比如,女性是比男性更钝感的生物,如果女性失血1/3不是那么容易死的,但是男性失血1/3则很容易挂,因为女性每个月都要大量失血。
有些人天生就是钝感的',有些人则天生比较敏感,并不是敏感不好,敏感也有敏感的好处。
但我们需要的是,在需要敏感的时候能敏感,在需要钝感的时候我们能钝感。
而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拥有了钝感力,敏锐和敏感才能成为真正的才能,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钝感力》读后感2
前段时间,读过一本书《钝感力》,受益匪浅。
这是一本由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先生撰写的,很值得一读。
“钝感力”,从字面可以理解为是感觉迟钝的能力,乍一看会给人一负面的感觉,但它并不等同于“迟钝”,换言之,在这一本书中,可以将它解释成“有意义的感觉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和“为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身为医学博士,后来又成为著名作家的渡边淳一先生,以自己早年做过外科医生的经验和生活中的遭遇种种,从医学和文学角度,也就是说,从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对人类进行观察和剖析,讲述了“钝感力”的重要。
他认为,相比敏感、激进、张扬的人而言,具有“钝感力”的人,更易在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在面对外界的批评和情感的伤痛能不介怀于心,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社会的和谐相处,进而才能更容易获得愉悦和成功。
读完这本书后,便感到豁然开朗,以往心中的纠结和不惑,在作者细致入微、条分缕析的阐述中,了然于心。
过去,我是个要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