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乐安配合中药理气和胃剂敷脐治疗红霉素胃肠道副作用疗效观察(无对照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乐安配合中药理气和胃剂敷脐治疗红霉素胃肠道副作用疗效
观察(无对照组)
宝乐安配合中药理气和胃剂敷脐治疗红霉素胃肠道副反应疗效观察
刘玉玲1潘文超2
(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江苏南京 211800)
关键词:药物反应;胃肠道;中药敷脐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部感染是幼儿及儿童常见的一种肺炎,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分可达30%,治疗上目前主要是红霉素,但红霉素常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给患儿带来痛苦,因而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我院儿科采用宝乐安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配合中药理气和胃剂敷脐预防和治疗临床应用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6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儿科使用红霉素且使用红霉素后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的住院患儿共65例,年龄为13个月-9岁不等,平均年龄48个月;男29例,女36例;血MP检测阳性或弱阳性,使用红霉素静滴治疗1-3后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1.2 治疗方法
在静滴红霉素基础上给予宝乐安(酪酸梭菌活菌散,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00mg/袋,含酪酸梭菌活菌数不低于1.5×107CFU/g)口服,每次1袋,3次/日,同时予中药理气和胃剂敷脐,理气和胃剂组方:丁香5g、木香5g、山楂10g、陈皮10g、冰片2g、神曲10g,上药各自研末混匀装瓶备用,用时生姜汁调成糊状,置外贴敷料上,贴于脐中,每日1次,每次4小时后取下,5天一疗程,用药期间对于呕吐、腹泻症状较重患儿给予适当补液等对症治疗,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立即停用红霉素,并予积极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积分
根据1993年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病情程度分级,并参考红霉素药理副作用特点[1],我们选取5个比较常见症状作为观察指标,并制定相应积分,具体如下:
项目积分
胃部隐痛无(0分) 偶有(出现时间<25%天)(1分) 间断发生(出现时间25%-50%内/天)(2分) 经常有症状(出现时间>50%/天)(3分)
胃胀无(0分) 偶有(出现时间<25%天)(1分) 间断发生(出现时间25%-50%内/天)(2分) 经常有症状(出现时间>50%/天)(3分) 恶心呕吐无(0分) 偶有(出现时间<25%天)(1分) 间断发生(出现时间25%-50%内/天)(2分) 经常有症状(出现时间>50%/天)(3分)
不欲饮食无(0分) 食欲稍差(1分) 饮食减少1/2以上(2分) 不思饮食(3分)
腹泻无(0分) 偶有(出现时间<25%天)(1分) 间断发生(出现时间25%-50%内/天)(2分) 经常有症状(出现时间>50%/天)(3分)
1.4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 结果
对65例患儿治疗5天后,根据其前后积分对比分析,结果如下:(表2-1、表2-2)
表2-1 疗效统计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治疗组65 6(9.23)38(58.46)19(29.23)2(3.10)96.92 表2-2 65例患儿治疗前后指标总积分改善率
观察项目胃部隐痛胃胀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腹泻
治疗前总积分37 126 45 90 33
治疗后总积分9 23 11 26 4
积分改善率(%)76 82 76 71 88
3.典型病例举案
王××,男,43个月,体重16.8kg,因“咳嗽伴发热3天”来我院就诊,查血MP阳性,予红霉素0.3g加入5%葡萄糖液300ml中滴注,约半小时后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即用理气和胃剂敷脐外加热水袋加温,约30分钟后胃部恶心不适感减轻,虽有恶心感,但呕吐未再作,加口服宝乐安,第二日家长诉患儿症状明显减轻,恶心不显,且能进食,无腹痛腹泻,第三日食欲尚可,精神佳,恶心呕吐未再显,余胃肠道反应不显。
4.讨论
小儿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且逐年增多,使用红霉素时,由于药物的化学刺激,使胃肠道微血管收缩,胃肠壁血液供应减少,平滑肌兴奋收缩,胃肠痉挛,菌群失调而引起胃肠道症状[1]。
对此目前西医有效方法较少,且许多缓解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并不适合小儿使用,我科选用宝乐安(酪酸梭菌活菌散),其含有酪酸梭菌活性菌,用于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症状及相关的急、慢性腹泻和消化不良,以配合中药敷脐来综合治疗红霉素所引起的胃肠道副反应。
吴瑭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指出的小儿“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主要是由于脾胃薄弱致脾失健运,脾虚湿胜为其病理关键,静脉输液乃寒凉之品,故脾喜温燥而恶寒湿;《理淪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
”理气和胃剂方中,丁香温中降逆,芳香和胃,散寒辟秽,止吐止泻;木香味辛、性温,能行胃肠中的滞气,可治消化不良、胸腹胀痛诸症;陈皮气香,味辛、苦,性温,具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且陈皮提取物能够阻滞胃肠平滑肌胆碱能M受体,对胃肠平滑肌痉挛
有拮抗作用[2];
山楂有消积散瘀止痛之功效,对平滑肌具有显著舒张作用[3];神曲消食和胃,止痛,且有对胃酸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生姜汁温中散寒;为防诸药太过辛温,纳冰片以引经佐助,加强渗透;共奏温中、理气、和胃之功。
从中医经络学说的角度,脐乃神阙穴,为真气所系,乃生命之根蒂,为冲脉所循,任脉、督脉、冲脉“一源而三歧”,经气相通,内联十二经脉和脏腑、四肢百骸。
现代研究也表明,脐部周围血管丰富,给药区渗透性强,易于吸收,通过经脉之循行,输布于全身,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改变脏腑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培元固本治愈疾病的目的。
西医疗效不理想或副作用较大的领域,恰有利于发挥祖国中医药之长处,儿童年龄偏小,选取中药敷脐内病外治法为我们临床提供了一种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韦立功.红霉素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研究.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94-95
[2] 李伟,郑天珍,瞿颂义,等.陈皮对大鼠胃平滑肌条收缩活动的作用及机制的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特集):49
[3] 江爱龙,刘荣华,陈兰英,唐慧英,等.山楂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2):154-148
[4] 杨藻哀主编.医用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