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伯勤治痹三法
陈伯勤(1897〜),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西分会名誉理事、玉林地区中医院主任医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医疗及教学工作60多年,精通中医基础理论,有丰富的临床阅历,对内科和妇科有较深造诣,主要编著有《妇科治验》,《中医诊疗纲要》,《医经汇编》等。

治痹之法颇多,陈氏喜用活血、治痰、补肾三法,对痹证日久,伤及气血,筋骨者更宜。

治痹宜治血
陈氏认为痹证日久,伤及气血者,正虚邪恋,筋骨失养,以致骨节瘦痛,屈伸不利,应从血治。

血脉流通,则痹痛缓解。

常用方剂为趁痛散、黄芭桂枝五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其中以趁痛散使用最多。

常用药物:
桃仁9克,红花6克,乳香9克,没药9克,香附12克,五灵脂9克,羌活6克,甘草6克,地龙12克。

水煎服,日1齐U,分2〜3次服。

偏于血虚者常加黄黄18克,当归6克,川木瓜15克;偏于气虚者加党参15 克或红参9克另煎;痹在上肢者,加桑枝30克、秦芮10克、姜黄12克;痹在下肢者,加牛膝15克、惹菽仁30克;偏寒者加熟附子9克,桂枝6克;偏热者加银花15克、连翘12克;血瘀较重者,加丹参20克、赤芍15克。

运用本法治疗偏于血瘀之痹证患者,能坚持服药2周以上,多收显效。

例1:牟某,女,20岁,学校老师。

1979年8月28日初诊。

患者四肢关节游走性痛苦己2年,尤以阴雨天为甚,痛而拒按,活动不便,时有心悸、双下肢关节红肿.澳黄短,夜难寐,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涩,证属痛痹,及瘀血内阻所致,治当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选趁痛散加味。

桃仁6克,红花6克,乳香9克,没药9克,羌活9克,灵脂9克,甘草6克,赤芍12克,地龙6克,香附12克。

服药2周,痛苦明显减轻,活动自如,关节红肿改善,继以原方加川木瓜9 克、独活9克、当归6克,服药月余,痛苦消逝,活动敏捷。

治痹应祛痰
百病皆因痰作祟,痹证日久,湿变为痰,痰留关节,瘀阻经络,则关节肿大, 活动受限,甚则痛苦麻木,不能屈伸,历时转长,反复发作,骨节变形,祛风散寒除湿之剂大多无效。

治当从痰论治,痰除则痹可愈。

陈氏多用小活络丹或侯氏黑散。

常用药物:乳香9克,没药9克,制川乌6克,制草乌6克,川苜6克,地龙9克,制胆星6克。

日1齐U,水煎分2〜3次温服。

痰湿重者加制半夏12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白芥子15克,以化痰通络; 偏于痰热者,加天竺黄6克,川贝母10克,丝瓜络15克,以清化热痰;痰阻经络者,可加僵蚕9克、白芥子15克,以搜经络之痰;夹有瘀斑者,加丹参15克, 丹皮10克、红花6克、牛膝15克,以增加活血化瘀之力;久病气血不足者,加党参15~30克、当归10克、黄芭15~20克,以补气养血。

该病病程较长,服药时间应坚持数周,待病情缓解后,再以调补脾肾之法巩固疗效。

方用六君子汤加牛膝15克,川木瓜12克、土意仁30克、桑寄生15克,川断15克。

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

依据病情变化,敏捷把握。

例2:李某,女,57岁,农夫。

1979年8月29日初诊。

患者四肢关节痛苦反复21年,加重月余。

双踝关节肿大,不能步履,活动受限,遇寒加剧。

漫短,便澹,面目虚浮,舌淡红,边有齿痕,脉沉弦。

此乃湿痹,证属痰湿阻滞,治以化痰除湿,散寒通络,方选小活络丹加减。

制胆星6克,制川乌3克,乳香9克,沉药9克,威灵仙9克,川加皮9 克,怀牛膝15克,土意仁30克。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服药3周痛苦减轻,踝关节肿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继守原方加川断12克、桑寄生15克、白芥子12克、制草乌6克,服药3月余,痛苦基本消逝,活动自如。

治痹需补肾
痹证日久,或长期过用温燥,肝肾受损,筋骨失于濡养,病人多见关节痛苦, 腰瘦腿软,头晕眼花,夜间多梦,小便频多,双耳蝉鸣,经久不愈等肝肾亏损的症状。

陈氏多用补肾之法,选用补益肝肾之方药,以图缓缓收功。

常用金匮肾气汤、五兽饮、独活寄生汤,虎潜丸等,以独活寄生汤加减使用最多。

药物:
独活9克,秦先9克,桑寄生15克,川苟6克,当归6克,熟地20克,白芍9克,杜仲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6克。

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陈氏常加用龟板胶,鹿角胶、鹿筋,鹿角霜、虎骨之类血肉有情之品,因目前虎骨药源缺乏,可用狗脊,狗骨代之,亦有肯定效果。

且药源充分,价格廉价。

例3:林某,女,55岁,干部.1979年12月14日初诊。

主诉腰背胀痛,四肢麻木,疫楚反复4月余,屡服除湿活络药物及理疗均未见效。

近日来肢体麻木,痰楚,活动不便,伴头晕眼花,畏寒怕冷,腰痰耳鸣,夜多小便,诊见面色无华,舌质谈,苔白,脉沉细无力。

证属虚痹,乃肝肾亏损,肾阳不足所致,治宜温补肾阳为主,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

熟附子9克、桂枝7.5克,熟地黄18克,怀山药12克,五味子9克,云苓12克,泽泻6克,锁阳15克,鹿角霜30克。

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服药10剂,四肢麻木明显减轻,夜尿削减,仍觉头晕,腰瘦。

舌淡苔薄,脉沉缓。

继以上方法泽泻,加祀子15克、川断12克、川杜仲15克、核桃肉15克、狗脊15克,以增加补肾壮阳之力。

服药月余,症状明显改善,但仍畏寒、乏力,时觉头晕、耳鸣,此乃肾阳不足,需缓缓调治,嘱继守上方去云苓、,
加巴载15克,调治2月,诸症消逝。

(陈国瑶赖祥林庞志红整理)(选自《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211∙215页*一九八八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