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之间的适当距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子关系”之间的适当距离研究
“亲子关系”作为孩子和父母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界近几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父母和孩子在交往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教育观念也会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亲子关系。

在这之间产生的距离感,对孩子性格的形成、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别人交往关系的好坏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确保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过程中所接受的内容都是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要想保证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便需要对造成亲子之间距离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如何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关于对亲子关系的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便有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对此提出诸多理论,但是,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在亲子关系上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新时期的父母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抛弃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从最初儒家思想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转到关注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和谐发展上来,从而使亲子关系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 M.Symonds )通过了解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提出了亲子关系的两种类型,第一,不是接受孩子的爱,就是拒绝孩子的爱。

第二,不是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便是无条件地服从孩子的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教育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父母教养孩子的三种模式:①权威型;②宽容型;③放任型。

这三种教育模式都不是培养亲子关系的最好的一种模式。

从亲子关系的具体内容来看,亲子关系主要有:抚养关系、亲情关系、教育关系。

抚养关系主要是父母从物质上关心孩子的生活,主要是给孩子提供生活的物质保障。

亲情关系主要是父母从感情上给予孩子关心,在情感上和孩子进行互动。

教育关系主要是父母在教会孩子和人交往、为人处世,教会孩子独立生活中形成的关系。

而从这些亲子关系的内容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影响亲子关系形成的,除了孩子的因素,还和父母有关。

具体包括父母的性格特点、父母的成长经历、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父母的职业。

除此之外,还和父母对待孩子的认知和态度有关。

这种认知不仅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还会影响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方式,从而对孩子想要和父母接触的想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亲子关系的距离感所带来的影响
1.亲子关系的具体分类
中国自古以来便对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做了严格的规定,最严苛的要数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定,以及对妇女的行为做出了具体规定的“三纲五常”。

因此,在亲子关系这一方面上,我国最初是将亲子关系分开来说的,例如,父子、父母、母子、母女,是后来社会得到不断发展和社会关系变得复杂化之后,人们为了方便才简称为“亲子关系”。

在中国,因历史的特殊性,在亲子关系上也有其特殊性。

一般来说,中国人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男子一般在外打工赚钱,女子一般在家相夫教子。

再加上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一般来说,一个家庭比较注重和男子的关系,又加上女子身份的特殊性,一般来说父女关系较好。

所以,在一个家庭中,一般是母子关系较好、父女关系较好。

但是,父子关系一直是亲子关系中的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夫妻关系的远近也会对亲子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夫妻关系好,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持同一种教育观念,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但是,如果夫妻关系不好,教育观念不一致,便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

根据《亲子关系诊断测验手册》(PCRT)对亲子关系的划分,我们可以将亲子关系分为以下几种:①父母对孩子持拒绝的态度,其一是父母忽视孩子、对孩子不信任的消极拒绝,其二是父母对孩子有辱骂、体罚的积极拒绝。

②父母对孩子持支配的态度,对孩子要求严格,又对孩子抱有期望。

③为了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对孩子持保护的态度。

④对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都无条件的满足,对孩子持服从的态度。

⑤父母因管教的观念不一样,对在孩子的教育上,持一种矛盾的态度。

2.亲子关系中的距离感
从亲子关系的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亲子关系以父母和孩子的亲近程度,可以分为亲近的亲子关系、疏远的亲子关系、适度的亲子关系。

造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主要在于父母对孩子教育投入的精力的多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使用以及父母对孩子的认知和父母对营造亲子关系的重视程度。

亲近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较为亲近,一般来说父母会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来维护这种关系。

在疏远的亲子关系中,父母一般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采取放任、忽视的态度。

而在适度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一般是严格中包含着关爱。

其实,从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亲近的亲子关系还是疏远的亲子关系,都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养成,更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发展、对社会认知的发展,更不利于孩子以后社会关系的发展。

而适度的亲子关系明显是最好的一种亲子关系,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采取正确的教育观念,在给予孩子爱和关心的同时,也对孩子有着严格的要求,可以促进孩子性格的良好发展,给以后孩子社会关系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礎。

因此,在孩子在母亲肚子中那一刻起,父母便应该对孩子的到来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孩子出生之后的亲子关系的营造中,父母应该采取正确的教育观念,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特性,把握好与子女之间的距离感,给予孩子适当的爱和关心,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孩子幼时,在亲子关系的培养过程中,父母处于主导地位,而孩子处于主体地位。

父母应该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关心,让孩子知道是有人关心他的。

而在孩子开始有独立意识之后,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制订教育方式,采用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推动亲子关系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红霞,李晓东,林飞.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30-134.
[2]罗婷婷,眭国荣.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关系:基于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27-131.
[3]侯淑君.心理营养促进良好关系[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7(6):24.
[4]刘鑫.家庭教育对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J].电脑迷,2018(7):180.
[5]章剑和.适度的距离让亲子关系更和谐[J].中华养生保健,2016(4):56-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