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2)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一) (4)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二) (6)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三) (8)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四) (10)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12)
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 (14)
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二) (16)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18)
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1节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0)
第2节我国的动物资源及其保护(一) (22)
第2节我国的动物资源及其保护(二) (24)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 (26)
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二) (28)
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三) (30)
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四) (32)
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4)
第六单元生命的延续
第19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1节人的生殖和发育(一) (36)
第1节人的生殖和发育(二) (38)
第1节人的生殖和发育(三) (40)
第2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 (42)
第2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二) (44)
第2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三) (46)
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 (48)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50)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52)
第3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54)
第4节性别与性别决定 (56)
第5节遗传与环境 (58)
第6节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60)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第1页共61页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5章动物的运动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班级:座号:姓名:
[学习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课前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P2活动:收集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
2.课本P4活动: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
[前置学习]
一、动物的栖息环境: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
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二、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是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
A.鱼类——最适于在水中生活的动物。
(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是:、、、)
B.水母——靠身体的伞部在海洋中漂浮,也可靠伞部的伸缩而作运动
C.乌贼——依靠漏斗喷水和腕的摆动而作运动
D.草履虫——借助的摆动作旋转式前进
E.蛙、鸡、鸭——借助的摆动和趾间的的张缩在水中运动
F.虾、海龟——借助划水运动
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
A.——依靠肌肉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的运动方式,如蛇、蜗牛、马陆、蜈蚣、蚰蜒等
B.行走——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的运动方式,如猫、狗、大象、马、鹿等
C.——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的运动方式D.跳跃——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的运动方式,如青蛙、蝗虫、袋鼠、山雀等四、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
A.鸟类——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其飞行器官称为
鸟类的飞行方式:【一般情况下,鸟类在飞行时交替使用鼓翼飞行、滑翔等方式。
】
a.滑翔——双翅左右伸展不动,身体从某一高处向前下方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
下的飞行方式。
是一种省力的飞行运动方式
b.鼓翼飞行——依靠收缩,使双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
进的动力。
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B.蝙蝠——能飞的哺乳动物,前肢特化成翼,其飞行器官称为
C.昆虫——唯一能飞的无脊椎动物。
(不是所有昆虫都能飞的,如蚂蚁。
)其飞行器官称为
五、动物运动的意义: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第2页共61页
[合作释疑]
1.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2.如何判断竞走运动员竞赛时是否犯规?
3.鸟类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有哪些?
4.课本P7活动:制作并观察纸飞机的落地,完成讨论题。
[同步训练]
1.《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有()
A.飞行、游泳B.飞行、行走C.跳跃、游泳D.奔跑、爬行2.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A.蝗虫、章鱼、袋鼠B.家燕、飞蛾、企鹅C.狗、猫、大象D.蝙蝠、青蛙、袋鼠3.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下列选项中所示动物与其运动方式不对应的一项是()
A.鲤鱼--游泳B.老鹰--飞行C.鳄鱼--爬行D.麻雀--爬行4.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的运动方式主要是()
A.飞行B.爬行C.游泳D.行走
5.变形虫的运动依靠()
A.纤毛B.鞭毛C.伪足D.伸缩泡
6.学习了动物的分类,某同学总结了动物与其主要的运动器官.其中不正确的一组是()A.家兔-四肢B.河蚌-贝壳C.家鸽-两翼D.鲫鱼-鳍
7.鸭足趾间有蹼,适于运动的形式是()
A.飞翔B.爬行C.游泳D.滑翔
8.如图所示的是某些鸟的足,具备左、右这种足的鸟类分别适合生活的环境是()A.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Array B.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
D.河流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
9.下列关于动物在空中运动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会飞行的都是鸟类B.能飞行的动物都是依靠翅
C.滑翔是一种省力的飞行方式D.动物飞行都是鼓翼飞行
10.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主要是适应()
A.不同的身体结构B.不同的生活环境C.不同的动物种类D.不同的身体大小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第3页共61页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4页 共61页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一)
班级: 座号: 姓名:
[学习目标]
1.运动系统由什么组成?有什么功能?
2.如何解剖和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3.长骨的结构怎样,说说骨的结构与其功能适应的关系。
4.根据骨的成分及其特性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前置学习]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
和 组成,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二、骨(人体有206块骨):是一种器官
1.种类:有 、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骨膜
——含①丰富血管:有营养骨的的作用;
② :对骨的生长、再生和 修复有作用
骨质——分为骨松质(长骨的两端,结构疏松,质地较软)
和骨密质(长骨中间的骨干外周,结构紧密,质 地较硬,起 作用)
骨髓——分为红骨髓(有 功能,在 内和扁骨内终
生存在)和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在成年人身上存在)
【※ 人在幼年时,骨髓均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年后,位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但是,当身体失血过多或严重贫血时,黄骨髓会转变成红骨髓,又恢复造血功能。
骨松质内终生存在着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
(3)骨的生长:包括两方面:①骨的长长—幼儿时期,长骨 的软骨层能不断地产生
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②骨的长粗—骨膜内的 能不断地产生新的骨质,使骨长粗。
(4)作用:起 作用。
三、骨的成分: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不能燃烧),使骨坚硬不易断。
[ 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
有机物—主要是 ,(能燃烧),使骨具有韧性。
[合作释疑]
1. 课本P9活动: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完成讨论题。
(2)组成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5页 共61页
2. 如果给你一段骨头,你有没办法判断他的年龄阶段?
3. 骨折后为什么会愈合?你为什么能够不断长高?
[同步训练]
1.人体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是( )
A .骨、骨连结、骨骼肌
B .骨骼、关节和肌肉
C .骨、骨骼肌和神经系统
D .骨、关节和骨骼肌 2.下列不属于运动系统的功能是( ) A .运动
B .营养
C .保护
D .支持
3.骨的基本结构是( ) A .骨膜、骨质、关节软骨 B .骨膜、骨髓、骨松质 C .骨膜、骨髓、骨松质和骨密质 D .骨膜、骨髓、骨密质
4.终生造血的骨髓位于图中的( ) A .①--骨松质内 B .②--骨密质内 C .③--骨髓腔内
D .④--骨膜内
5.骨的长长和长粗分别与下列哪项有关?( ) A .骨膜、骨髓 B .骨端软骨层、骨髓 C .骨髓、骨膜
D .骨端软骨层、骨膜
6.李明同学在体育锻炼时不慎尺骨骨折,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特别注意保护的是( ) A .骨膜
B .骨髓
C .骨松质
D .骨密质
7.将一根猪的腿骨纵剖开,观察到骨髓腔内的骨髓都为红色,这只猪是( ) A .老母猪
B .幼年猪
C .大公猪
D .成年猪
8.人的长骨具有一定的韧性,这是因为( ) A .骨质中含有较多的骨胶蛋白 B .骨质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 C .骨质中含有较多的软骨
D .骨质中含有较多的结缔组织
9.将鱼肋骨浸入10%的盐酸中,过15min 左右,取出肋骨观察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变得脆硬,易碎
B .全部溶解在盐酸中
C .变软,易弯曲,甚至可以打结
D .柔韧性和硬度没有变化
10. “站如松,坐如钟”,青少年如果长期不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骨骼会发生变形,原因
是( )
A .骨内无机物的含量多
B .骨内有机物的含量超过 1/3
C .骨太长
D .骨太短
① ② ③ ④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6页 共61页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二)
班级: 座号: 姓名:
[学习目标]
1.什么是骨连结?分哪几种?
2.关节的结构有什么特性?
3.什么是骨骼?
[前置学习]
1.骨连结:指骨与骨之间的连结
(1)形式:有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即 )。
不活动连结 半活动连结 活动的连结 (2)关节的基本结构:具有 性(关节囊和关节韧带起作用)和 性(关节软骨和滑液起作用)
关节头(凸) 各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
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
关节窝(凹)
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囊 内外有韧带
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骨
与骨之间的 ,使关节的运动 自如。
(3)关节的作用:起支点(即骨绕着转动的点)作用。
脱臼——指 从 里滑脱出来
(4)关节炎是由于关节囊分泌的滑液过多,积存在关节腔中引起关节肿胀。
2.骨骼
骨骼:由多块骨构成的整体,如脊柱、胸廓、上肢骨等 骨:指单块的骨,如股骨、胸骨、椎骨等
(2)组成:分为 (颅骨、椎骨、肋骨、胸骨)和 (肢骨、带骨) [合作释疑]
1.课本P12活动:体验人体关节的运动方向,完成思考题。
使两骨的连接更加
关节面 206块骨+骨连结=骨骼 (1)区别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7页 共61页
[同步训练]
1.如图为骨连结的形式,正确的排列方式是( ) A .半活动连接、半活动连接、活动连接 B .活动连接、半活动连接、半活动连接 C .不活动连接、半活动连接、活动连接 D .活动连接、半活动连接、不活动连接 2.下列关于关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关节就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B .关节使哺乳动物的运动灵活自如 C .关节头、关节窝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 D .关节囊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3.关节的结构包括( ) A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B .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 C .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 D .关节面、关节软骨、关节腔
4.如图是关节模式图,内有滑液能减轻骨与骨之间摩擦的结构是( )
A .关节头
B .关节窝
C .关节囊
D .关节腔
5.如图是人的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由1、2、5、6四部分组成 B .由于1把3与4牢牢地连接起来,使关节具有牢固的特性 C .2内有少量滑液可增强关节活动时的灵活性
D .脱臼就是由于不正确的活动,导致3从4内滑脱出来的现象
6.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其病变部位应在关节的哪个结构上?( ) A .关节面 B .关节软骨 C .关节囊 D .关节腔 7.哺乳动物关节中,具有连接、保护、分泌滑液功能的结构是( ) A .关节头 B .关节窝
C .关节腔
D .关节囊
8.人在狂笑时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A .关节腔内有滑液
B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C .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D .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
9.构成人体骨骼的骨有( ) A .240块 B .106块 C .206块 D .600块 10.下列不属于骨骼的是( )
A .脊柱
B .前肢骨
C .后肢骨
D .椎骨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8页 共61页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三)
班级: 座号: 姓名:
[学习目标]
1.骨骼肌的结构怎样?其有什么功能?
2.骨骼肌有什么特性?
[前置学习]
1.骨骼肌: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 (1)组成
:白色,由结缔组织构成,位于骨骼肌两端,
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不同的骨上,无收缩性,
骨骼肌 由肌细胞构成,位于骨骼肌中间,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就会收缩
肌腹 里面有许多毛细血管(营养作用)和神经(刺激肌肉,产生动作),
外包结缔组织膜
(2)作用:产生运动的 (3)分类: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4)功能:人体骨骼肌除参与运动外,还有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和排
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多种功能。
[合作释疑]
1.课本P14活动:观察牛的腓肠肌,思考讨论题。
2.一块骨骼肌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器官,为什么?
[同步训练]
1.我们在吃排骨时,看见一乳白色结构把骨骼肌连接在骨上,这一结构是什么,属于什么组织()
A.神经、神经组织B.肌腱、结缔组织C.肌腹、肌肉组织D.关节腔、上皮组织2.骨骼肌中间的部分叫做()
A.肌腱B.肌腹C.肌肉纤维D.关节
3.下列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与骨、关节之间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4.骨骼肌具有的特性是()
A.分泌B.坚韧C.兴奋D.收缩
5.骨骼肌瘫痪,并导致萎缩的原因是()
A.肌细胞失去营养供给B.肌腱被破坏
C.控制骨骼肌的神经受损D.肌细胞死亡
6.人们观看健美运动员的展示时,运动员身体多处可以产生隆起是由于()
A.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功能B.肌肉组织具有传导兴奋的功能
C.肌肉组织具有分泌功能D.肌肉组织具有支持和保护的功能
7.一块骨骼肌可以看做是一个器官,因为()
A.骨髓肌附着在骨上
B.一块骨骼肌能够独立完成人体的某个动作
C.每块骨骼肌都是由肌腱部分的结缔组织、肌腹部分的肌肉组织以及分布其中的神经、血管等按一定次序联合而成,具有收缩的功能
D.骨骼肌广泛分布于人体
8.下面对骨骼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骨骼肌有肌腹和肌腱构成B.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固定在同一块骨的两端
C.骨骼肌里有许多血管和神经D.骨骼肌受到刺激都能收缩
9.下列有关人体骨骼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刺激时能收缩B.所受到的刺激多为神经传来的刺激
C.收缩时需要能量D.一块骨骼肌能独立完成运动
10.以下关于骨骼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刺激时能够收缩 B.收缩时需要能量 C.所受的刺激在体内来自神经传到的兴D.以上说法都对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第9页共61页
奋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第10页共61页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四)
班级:座号:姓名:
[学习目标]
躯体运动是如何形成的?
[前置学习]
1.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三部分共同完成的。
在人体内神经传来的兴奋可引起收缩,牵引骨绕着活动,从而产生各种躯体运动。
2.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并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许多块骨骼肌在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
如:
(1)屈肘:肱二头肌等肌群,肱三头肌等肌群舒张
(2)伸肘:肱二头肌等肌群,肱三头肌等肌群收缩
3.躯体运动是以为杠杆、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还需要消耗能量。
4.当人体直臂提水和做十字吊环体操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当人体自然放松两手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合作释疑]
1.课本P16活动:制作伸肘和屈肘模型,思考讨论题。
2.举例说出人体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活动是靠成对的肌肉牵动的?
[同步训练]
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什么组成()
A.骨骼和肌肉B.神经和肌肉
C.肌肉和关节D.骨骼、肌肉和关节
2.躯体产生运动的原因是()
A.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引骨绕关节活动的结果
B.自主运动的结果
C.附着同一块骨上的骨骼肌收缩,使骨产生运动的结果
D.骨关节可以自主地,自由的转动,转动时,引起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第11页共61页
3.观察图,当你伸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出于何种状态?()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4.图为人体骨骼肌的模式图,当我们的手处于如图状态时,①②肌肉的名称和状态分别是(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D.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
5.当你用手将食物放入嘴里时,上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A.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6.如图示人体某部位结构,该图表示的部位及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
A.骨骼肌,动力
B.骨骼肌,支点
C.关节,杠杆
D.关节,动力
7.俗话说“乐极生悲”,有时大笑时用力过猛,会使上下颔不能合拢,也就是脱臼,脱臼是指()
A.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B.关节窝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C.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D.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8.“偏瘫”不久的病人不能运动的原因是()
A.肌肉数量太少B.肌肉失去收缩功能
C.神经系统出现障碍D.运动系统受损
9.小明和小刚两位同学体重相同,小明的肌肉占体重的23%,小刚的肌肉占体重的32%,由此可知()
A.小刚比小明注意锻炼B.小明比小刚注意锻炼
C.小明和小刚都注意锻炼D.小刚比小明肥胖一些
10.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国家推广了“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青少年每天都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常锻炼的人身材苗条,身高看起来很高
B.大强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使骨长长,长粗
C.体育锻炼中,经常的跳跃运动能使人长高
D.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刺激长骨的软骨层加速产生新的骨细胞,促进骨更快长长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第12页共61页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16章动物的行为
第1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班级:座号:姓名:
[学习目标]
1.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2.动物的行为是如何形成的?
3.根据获得的途径不同,动物行为有哪几种类型?
4.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后天学习行为?
[前置学习]
1.动物的行为——指动物体在下所产生的,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散发出气味等,主要受和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有些本能行为会随以后的学习过程而得到补充,使其更趋完善。
②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
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
[合作释疑]
1.课本P21活动:对研究涡虫行为的实验进行讨论。
2.养宠物是现代人的一种时尚。
宠物狗啃食骨头和到指定地点排便分别属于什么地方?
[同步训练]
1.有很多成语与动物行为有关,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狡兔三窟B.蜻蜓点水C.鹦鹉学舌D.井底之蛙
2.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
A.动物的生命现象B.各种各样的运动C.动物的新陈代谢D.适应环境的
3.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的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B.动物的行为都是人类驯化的结果
C.动物的行为没有共同特点D.动物的行为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第13页共61页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14页 共61页
4.如图所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特征,其中阴影部分表示二者的共同特征,那么此部分可以表示为( ) A .与遗传因素有关 B .生来就有的 C .由生活经验获得 D .能伴随动物一生
5.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 A .行为的目的
B .行为的形成
C .获得的途径
D .遗传因素
6.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 A .环境因素
B .后天“学习”所得
C .遗传物质
D .亲代训练
7.图中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在别的小鸟巢中,小鸟会辛勤的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养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该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组合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9.一只正在孵蛋的母鸡,如果将其所孵的鸡蛋拿掉,换成鸭蛋甚至石头,它照样孵蛋,这种行为称为( ) A .先天性行为
B .后天性行为
C .学习行为
D .节律行为
10.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渐渐地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A .防御行为
B .社会行为
C .先天性行为
D .学习行为
11.自古以来就有鸿雁传书、飞鸽传信等通讯方式,这是利用了动物的( ) A .节律行为
B .先天性行为
C .学习行为
D .非条件反射
12.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 .学习行为能遗传给后代 C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 .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
班级:座号:姓名:
[学习目标]
1.动物行为根据功能可以分为哪几类?
2.动物的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防御行为有什么特点?
[前置学习]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行为——全部与获取食物和处理食物有关的活动。
2.攻击行为——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的行为。
【※攻击行为必须发生在同种动物个体之间,而且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
】3.行为——动物在一段时间内,有选择地占领一定的空间范围,排斥其他同种个体的进入。
4.防御行为——常发生在种动物个体之间,是动物具有的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一种行为。
[合作释疑]
1. “蜘蛛结网”,根据行为的发生属于什么行为?根据行为的功能属于什么行为?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课本P31思考与练习:同种动物之间因为争夺食物、配偶等发生的战斗,一般不造成致命的伤害,这样有什么意义?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第15页共61页
[同步训练]
1.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
在这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
A.生殖行为B.社会行为C.取食行为D.防御行为
2.美洲的一种乌鸦将海边的螺蛳从高空中丢下待壳破裂后,再取食其中的肉,这种行为属于()A.生殖行为B.防御行为C.取食行为D.迁徙行为
3.两只雄狮为争夺一只雌狮,进行激烈打斗。
这种行为属于()
A.防御行为B.取食行为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
4.下列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豹捕杀羚羊B.鹬蚌相争
C.两只羚羊争斗D.黄鼬释放臭气
5.金龟子遇到敌害后,会从植株上滚落到地面装死,待危险解除后伺机逃跑,这种行为属于()A.防御行为B.繁殖行为C.社群行为D.取食行为
6.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领域行为的是()
A.狗排尿作标记B.青蛙冬眠
C.蜻蜓点水D.乌贼遇敌喷射墨汁
7.捣蜂窝的人会被蜂蛰伤,蜂蛰人是蜂的()
A.社会行为B.防御行为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
8.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能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身体的颜色和图案,这种行为对于比目鱼来说()
A.有利于保护自己B.有利于逃避敌害
C.属于防御行为D.A,B,C都对
9.下列不属于动物防御行为的是()
A.狗遇到人弯腰拾石块时,就逃跑B.壁虎断尾
C.枯叶蝶体色形状像枯叶D.响尾蛇的红外感受器感知鸟的位置,从而捕食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导学案第16页共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