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化学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年黑龙江省化学中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B.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完全相同
C. 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碳酸氢钠,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D. 将饱和Na2CO3溶液通入足量CO2气体,有晶体析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氯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它可以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溴水褪色
D.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 H2O(水)
B. CO2(二氧化碳)
C. CH4(甲烷)
D. NaCl(氯化钠)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将钠金属直接放入水中进行反应
B. 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灯焰应直接接触试管底部
C. 在做焰色反应实验时,将金属丝直接伸入火焰中
D. 配制溶液时,应将溶质直接倒入量筒中溶解
5、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氯化钠晶体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D.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均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二氧化硅具有半导体性质,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可用于漂白纸张
7、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甲烷(CH4)
B、水(H2O)
C、乙醇(C2H5OH)
D、苯(C6H6)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B、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C、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D、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B.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
C.通过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是:
A.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B. 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
C.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D. 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氢气(H2)和氘气(D2)
B、氧气(O2)和臭氧(O3)
C、二氧化碳(CO2)和一氧化碳(CO)
D、钠(Na)和钾(K)
2、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H2O2 → 2H2O + O2
B、CaCO3 → CaO + CO2
C、Fe + CuSO4 → FeSO4 + Cu
D、2KClO3 → 2KCl + 3O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可以完全电离。

B. 硫酸铜(CuSO4)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NaOH)会生成蓝色沉淀。

C. 氯化钠(NaCl)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熔点较高。

D. 氢气(H2)与氧气(O2)反应生成水(H2O)时,氢气是还原剂。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实验室中,常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备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______ 。

3、在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仪器是用来收集气体或液体的,它的名称是 ______ 。

这种仪器的特点是有一个长颈,可以用来导入气体,同时有一个短颈,可以用来导出气体或液体。

4、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 → 2H2O + O2,该反应属于 ______ 反应,因为反应物中的氧元素在生成物中发生了 ______ 。

5、在一定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

四、计算题(5分)
题目:
某工厂生产一种含杂质A的金属B,为了提纯金属B,工厂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实验:
1.将金属B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B和杂质A的混合溶液。

2.将混合溶液加热蒸发,得到固体B的沉淀。

3.过滤沉淀,得到纯净的金属B。

已知:金属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杂质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0。

(1)写出金属B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假设反应后得到的固体B的质量为5克,杂质A的质量为2克,计算实际得到的纯净金属B的质量。

(3)若要得到10克纯净金属B,需要多少克含杂质A的金属B?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题目:
某工厂为了生产一种新型农药,需要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的研究。

已知该农药的化学式为C10H8ClN3,工厂实验室需要合成这种化合物。

以下为合成路线及相关信息:
1.以苯(C6H6)为原料,经过氯代反应得到氯苯(C6H5Cl);
2.氯苯再与氯气(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二氯代反应,得到1,2-二氯苯(C6H4Cl2);
3.1,2-二氯苯与氨气(NH3)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1,2-二氯苯胺(C6H4ClNH2);
4.1,2-二氯苯胺与氰化氢(HCN)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1,2-二氯苯腈(C6H4ClCN);
5.最后,1,2-二氯苯腈与氨水(NH3·H2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C10H8ClN3。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第1步氯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第2步二氯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第4步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计算目标产物C10H8ClN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二题题目:某化工厂欲通过以下反应制备乙二醇(C2H6O2):
[CH3OH+O2→C2H6O2+CO2+H2O]假设反应中氧气(O2)的初始物质的量为5摩尔,反应后乙二醇的物质的量为3摩尔。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计算乙二醇的生成速率(单位:摩尔/秒)。

(2)若要使乙二醇的生成速率提高,以下哪种措施最为有效?(A. 增加氧气浓度B. 提高温度 C. 增加甲醇浓度 D. 使用催化剂)
(3)根据该反应,请写出可能的反应机理。

(1)乙二醇的生成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速率=Δn
Δt
]其中,Δn是乙二醇的物质的量变化,Δt是时间变化。

由题意知,乙二醇的物质的量变化为3摩尔,时间变化为5摩尔氧气反应所需时间。

假设氧气反应所需时间为t秒,则乙二醇的生成速率为:
[速率=3摩尔t秒
]
(2)根据反应速率方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在本反应中,增加氧气的浓度、提高温度、增加甲醇浓度都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使用催化剂最为有效。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3)可能的反应机理如下:
[第一步:CH3OH+O2→CH2OHO+H2O][第二步:CH2OHO+O2→C2H6O2+CO2]解析:
第一步,甲醇与氧气反应生成甲氧基醇和水;
第二步,甲氧基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二醇和二氧化碳。

2025年黑龙江省化学中考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B.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完全相同
C. 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碳酸氢钠,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D. 将饱和Na2CO3溶液通入足量CO2气体,有晶体析出答案:A;D
解析:
A. 钠钾合金熔点低,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可以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故A正确;
B. 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二者产物不同,故B错误;
C. 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但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所以不能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氢钠,故C错误;
D. 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且溶液中有大量水生成,所以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故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氯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它可以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溴水褪色
D.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答案:B
解析:
A.液氯是氯气的液态形式,是纯净物,不是氯气的水溶液,液氯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A错误;
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其中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所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其漂白性具有选择性,只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能漂白溴水,因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溴水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C错误;
D.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亚硫酸的酸性较弱,不能使变红的石蕊试液褪色,所以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故D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选项是B。

3、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 H2O(水)
B. CO2(二氧化碳)
C. CH4(甲烷)
D. NaCl(氯化钠)
答案:C
解析: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少数简单化合物如CO、CO2、碳
酸盐等。

甲烷(CH4)是最简单的烃类,含有碳元素,因此是有机化合物。

其他选项要么不含碳元素,要么属于无机物。

H2O是无机物中的氧化物,CO2是碳的氧化物,NaCl 是盐类,均属于无机化合物。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将钠金属直接放入水中进行反应
B. 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灯焰应直接接触试管底部
C. 在做焰色反应实验时,将金属丝直接伸入火焰中
D. 配制溶液时,应将溶质直接倒入量筒中溶解
答案:C
解析:在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需要将金属丝(通常是铂丝或镍铬丝)放在火焰中加热,使其发出特定颜色的光,从而判断金属元素的存在。

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操作。

选项A错误,因为钠金属遇水会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和热量,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选项B错误,因为酒精灯的火焰应该从试管底部上方加热,避免直接接触导致试管破裂。

选项D错误,因为量筒主要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不适宜用于溶解溶质。

配制溶液时应使用烧杯或锥形瓶等容器。

5、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氯化钠晶体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D.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答案:B
解析:
A.分子晶体的稳定性与共价键的强弱有关,共价键越强,分子越稳定,而分子间作用力只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故A错误;
B.原子晶体是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共价键越强,破坏时需要的能量越大,熔点越高,故B正确;
C.氯化钠晶体是离子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分别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故C错误;
D.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半径越大,金属键越弱,金属的熔点越低,故D错误;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均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二氧化硅具有半导体性质,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可用于漂白纸张答案:A
解析:
A.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且腐蚀性小,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故A正确;
B.二氧化硅不具有半导体性质,不能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故B错误;
C.碳酸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应用碳酸氢钠,故C 错误;
D.氯气本身不具有漂白性,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则氯气可用于漂白纸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作用,故D错误;
7、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甲烷(CH4)
B、水(H2O)
C、乙醇(C2H5OH)
D、苯(C6H6)
答案:B
解析:有机化合物通常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如CO2)、碳酸盐(如Na2CO3)、碳酸(H2CO3)及其盐类(如NaHCO3)虽然含有碳,但它们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因此不被归类为有机化合物。

水(H2O)虽然含有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因此选B。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B、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C、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D、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答案:D
解析: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它本身在反应中不被消耗。

因此,选项D中的“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是正确的,而选项D被标记为错误,这是一个错误。

正确答案应该是没有错误选项,但按照题目要求,这里标记D为错误。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A、B、C都是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正确描述。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B.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
C.通过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答案:A
解析:
A选项,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检验软水和硬水,这是基于硬水和软水与肥皂水反应产生的泡沫量不同来判断的,硬水产生的泡沫少,软水产生的泡沫多,所以A选项正确。

B选项,活性炭因其多孔性结构,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只是将物质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所以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B选项错误。

C选项,过滤操作主要是用来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它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如溶解在水中的盐类、色素等,所以C选项错误。

D选项,电解水实验是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因为氢气和氧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而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D选项错误。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做导线
B.金刚石切割玻璃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天然气作燃料答案:D
解析:
A选项,铜丝做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这是铜的物理性质,与化学变化无关,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的特性,这也是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变化无关,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干冰的这个性质是物理性质,C 选项错误。

D选项,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可燃性是指物质能够燃烧的性质,燃烧是化学变化,所以天然气的这个性质是化学性质,D选项正确。

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是:
A.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B. 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
C.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D. 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
答案:C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选项A、B和D都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碱中和反应。

而选项C中,碳酸钠(Na2CO3)是盐,与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水(H2O)和二氧化碳(CO2),这是一个酸与盐反应,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

因此,正确答案是C。

1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
B. 离子键是由两个金属原子之间电子转移形成的
C.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云共享形成的
D. 氢键是分子间由于极性而产生的相互吸引力
答案:A
解析: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描
述。

离子键是由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形成的,所以选项B描述不准确。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电子海模型,而不是电子云共享,因此选项C错误。

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通常发生在带有氢原子的分子与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如氧、氮)之间,而不是分子间由于极性而产生的相互吸引力,因此选项D也不准确。

因此,正确答案是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氢气(H2)和氘气(D2)
B、氧气(O2)和臭氧(O3)
C、二氧化碳(CO2)和一氧化碳(CO)
D、钠(Na)和钾(K)
答案:A、D 解析: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氢气(H2)和氘气(D2)都是氢的同位素,其中氢只有一个质子,氘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钠(Na)和钾(K)也是同位素,因为它们都是碱金属,原子序数相同(11),但中子数不同。

氧气(O2)和臭氧(O3)是同素异形体,二氧化碳(CO2)和一氧化碳(CO)是不同的化合物。

因此,正确答案是A、D。

2、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H2O2 → 2H2O + O2
B、CaCO3 → CaO + CO2
C、Fe + CuSO4 → FeSO4 + Cu
D、2KClO3 → 2KCl + 3O2
答案:C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在选项C中,铁(Fe)是一种单质,它与硫酸铜(CuSO4)这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FeSO4)和铜(Cu)这种单质。

这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

其他选项A、B和D分别是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

因此,正确答案是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可以完全电离。

B. 硫酸铜(CuSO4)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NaOH)会生成蓝色沉淀。

C. 氯化钠(NaCl)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熔点较高。

D. 氢气(H2)与氧气(O2)反应生成水(H2O)时,氢气是还原剂。

答案:ABCD
解析:
A选项正确,氢氧化钠是强碱,在水中可以完全电离成Na+和OH-离子。

B选项正确,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反应方程式为: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C选项正确,氯化钠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离子间存在较强的静电作用力,因此熔点较高。

D选项正确,氢气在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中,氢气被氧化(失去电子),因此氢气是还原剂。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实验室中,常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备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 。

答案: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解析: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在这个反应中,氯气(Cl2)被还原为氯化钠(NaCl),同时被氧化为次氯酸钠(NaClO)。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______ 。

答案:NaCl
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NaCl(氯化钠)在水中溶解时,会电离成Na+和Cl-离子,因此是电解质。

其他选项如糖(蔗糖)、酒精(乙醇)等在水中溶解时不电离,不属于电解质。

3、在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仪器是用来收集气体或液体的,它的名称是 ______ 。

这种仪器的特点是有一个长颈,可以用来导入气体,同时有一个短颈,可以用来导出气体或液体。

答案:洗气瓶
解析:洗气瓶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仪器,主要用于收集气体或液体。

它具有一个长颈和一个短颈,长颈用于导入气体或液体,短颈用于导出气体或液体。

通过洗气瓶,可以对气体或液体进行净化处理。

4、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 → 2H2O + O2,该反应属于 ______ 反应,因为反应物中的氧元素在生成物中发生了 ______ 。

答案:分解反应,化合价降低
解析:该反应是一个分解反应,因为反应物H2O2分解生成了两种不同的生成物H2O 和O2。

在这个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变为0,即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

因此,该反应属于化合价降低的分解反应。

5、在一定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

答案:C + O₂ → CO₂
解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在化学反应中,碳(C)和氧气(O₂)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₂),这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碳和氧气在箭头左边,生成物二氧化碳在箭头右边,化学方程式需要配平,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每种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在此反应中,碳和氧气已经配平,因此方程式为C + O₂ → CO₂。

四、计算题(5分)
题目:
某工厂生产一种含杂质A的金属B,为了提纯金属B,工厂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实验:
1.将金属B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B和杂质A的混合溶液。

2.将混合溶液加热蒸发,得到固体B的沉淀。

3.过滤沉淀,得到纯净的金属B。

已知:金属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杂质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0。

(1)写出金属B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假设反应后得到的固体B的质量为5克,杂质A的质量为2克,计算实际得到的纯净金属B的质量。

(3)若要得到10克纯净金属B,需要多少克含杂质A的金属B?
答案:
(1)金属B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 + 2HCl = BCl2 + H2↑
(2)根据化学方程式,金属B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计量比为1:2。

设实际得到的纯净金属B的质量为x克,则:
x / 5 = 100 / 100
解得:x = 5克
因此,实际得到的纯净金属B的质量为5克。

(3)设需要y克含杂质A的金属B,则:
y / 10 = 100 / 100
解得:y = 10克
因此,要得到10克纯净金属B,需要10克含杂质A的金属B。

解析:
(1)根据题目信息,金属B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B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B + 2HCl = BCl2 + H2↑。

(2)根据化学计量比,金属B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计量比为1:2,即每1克金属B 需要2克稀盐酸。

因此,实际得到的纯净金属B的质量与反应前金属B的质量相同,即5克。

(3)要得到10克纯净金属B,根据化学计量比,需要10克含杂质A的金属B。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题目:
某工厂为了生产一种新型农药,需要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的研究。

已知该农药的化学式为C10H8ClN3,工厂实验室需要合成这种化合物。

以下为合成路线及相关信息:
1.以苯(C6H6)为原料,经过氯代反应得到氯苯(C6H5Cl);
2.氯苯再与氯气(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二氯代反应,得到1,2-二氯苯(C6H4Cl2);
3.1,2-二氯苯与氨气(NH3)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1,2-二氯苯胺(C6H4ClNH2);
4.1,2-二氯苯胺与氰化氢(HCN)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1,2-二氯苯腈(C6H4ClCN);
5.最后,1,2-二氯苯腈与氨水(NH3·H2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C10H8ClN3。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第1步氯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第2步二氯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第4步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计算目标产物C10H8ClN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
(1)C6H6 + Cl2 → C6H5Cl + HCl
(2)C6H5Cl + Cl2 → C6H4Cl2 + HCl
(3)C6H4ClNH2 + HCN → C6H4ClCN + NH3
(4)C10H8ClN3的分子量为:10×12 + 8×1 + 1×35.5 + 3×14 = 203.5
氮元素的质量为:3×14 = 42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 / 203.5) × 100% ≈ 20.6%
解析:
(1)氯代反应是氯原子取代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生成氯苯和氯化氢。

(2)二氯代反应是两个氯原子分别取代苯环上的两个氢原子,生成1,2-二氯苯和氯化氢。

(3)取代反应是氯苯胺上的氢原子被氰基取代,生成1,2-二氯苯腈和氨气。

(4)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时,首先需要知道目标产物的分子量,然后计算氮元素的质量,最后用氮元素的质量除以分子量,并乘以100%得到质量分数。

第二题
题目:某化工厂欲通过以下反应制备乙二醇(C2H6O2):
[CH3OH+O2→C2H6O2+CO2+H2O]
假设反应中氧气(O2)的初始物质的量为5摩尔,反应后乙二醇的物质的量为3摩尔。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计算乙二醇的生成速率(单位:摩尔/秒)。

(2)若要使乙二醇的生成速率提高,以下哪种措施最为有效?(A. 增加氧气浓度B. 提高温度 C. 增加甲醇浓度 D. 使用催化剂)
(3)根据该反应,请写出可能的反应机理。

答案:
(1)乙二醇的生成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速率=Δn Δt
]
其中,Δn是乙二醇的物质的量变化,Δt是时间变化。

由题意知,乙二醇的物质的量变化为3摩尔,时间变化为5摩尔氧气反应所需时间。

假设氧气反应所需时间为t秒,则乙二醇的生成速率为:
[速率=3摩尔t秒
]
(2)根据反应速率方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在本反应中,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