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动
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并识别身体的各个可动部位,如头、手、脚、膝盖、肘等。
2. 培养幼儿的身体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
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
4. 培养幼儿爱护身体、注意安全的意识。
教学内容:
1. 认识身体的可动部位
2. 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练习
教学准备:
1. 教学图片或人体模型,展示身体的各个部位。
2. 音乐和简单的舞蹈动作,用于身体动作练习。
3. 安全的活动空间。
教学过程:
1. 引入主题:通过故事或歌曲引入“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可以动”的主题。
2. 认识身体部位:使用教学图片或人体模型,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身体的各个可动部位。
3. 身体动作练习:播放音乐,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练习,如摇头、挥手、踢腿、弯腰等,同时强调对应的可动部位。
4. 小组活动:分小组让幼儿互相指出对方的身体可动部位,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交流能力。
5. 安全教育:在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剧烈运动和危险动作。
教学延伸:
1.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注意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动作,进一步熟悉身体的可动部位。
2. 设计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如“摸鼻子”、“跳脚尖”等,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
教学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身体的各个可动部位以及我们在活动中所做的动作。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父母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和运用。
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看他们是否能正确识别和说出身体的可动部位。
2. 通过小组活动和游戏,评估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的提升情况。
3. 在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知识应用情况,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