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2017高一下·垦利期中)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自诩(xǔ)脑髓(suí)吝啬(sè)垄断(lǒng)
B . 蹩进(bié)赊账(shē)国粹(cuì)褶皱(zhě)
C . 磕头(kē)伛偻(yǔ)冷炙(zhì)趿拉(tā)
D . 滞笨(zhì)愧怍(zuò)徘徊(huái)时髦(máo)
2. (2分) (2019高二上·磐安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蜚声中外的瓷器发轫(rèn)于郑州,而被喻为“花鸟虫鱼,一双巧手塑乾坤,山川大地,一支触笔映九州”的制瓷人,很多不擅言辞,有时甚至显得近乎木讷(nè)。

B . 网络上的言论可能是真情流露的诚挚关切,可能是不着(zháo)调的情感宣泄,也可能是别有用心的混淆视听,政府要积极引导网民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yù)力。

C . 无论是国外媒体抑或国内媒体,VR都是热门的新兴载(zài)体,但它有着时空因素的极大掣肘,人们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能流于肤浅的“技术决定论”的窠(kē)臼。

D . 远处青山层林叠翠,白云缭绕,近处湖水波光摇曳,喁(yú)喁软语,这样一幅写意山水画,让人情不自禁地沉缅在对世外桃源的想象中,频频翘(qiáo)首回望。

3. (2分) (2017高二下·山西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②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③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普通百姓难以作壁上观的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配置,也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

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⑥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A . ①③⑥
B . ①②⑤
C . ③④⑥
D . ②④⑤
4. (2分) (2019高二上·北仑期中)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由于这种理由,我把“摘要”的第一章用来专门讨论“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B . 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有可能使我们生物资源流失,将会使生物产业失去源头与上游,建立的生物技术也会成为无米之炊(如基因克隆、转基因等)。

C . 旧籍记载荔枝,说到有的品种皮粗厚,刺尖,唐代徐夤诗云:“龙绢壳绽红纹粟”,就已观察到这种构造。

D . 沾满了铜丝的铜胎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东西。

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

5. (2分) (2018高一下·阜阳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B .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使企业广泛受益。

C . 安徽寿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县,制订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D .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看来,春节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老人会因无
法与家人团聚而闹情绪。

6. (2分) (2017高一下·江阴期中) 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 .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7. (2分)(2020·宿迁模拟)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 希望贵公司提供更高效的在线办公软件,特来电垂询。

B . 今日高朋在座,满室生辉,感谢各位光临家父寿筵!
C . 拜读完大作,深感佩服,斗胆稍作斧正,请多包涵!
D . 今日叨扰老师多,请您留步,足下改日再来求教。

8. (2分) (2017高一上·东莞期中)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物的了解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

”用《弟子规》中的话来说就是()
A .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B .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C .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D .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
9.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帝王排场虚荣政治学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称帝称王,都要讲排场。

就是泥腿子翻身,黄袍加身,称孤道寡,也一样。

难怪当年跟陈涉一起刨垄沟的伙计,见了造反的陈涉要惊叫:“伙颐,涉之为王者沉沉!”其实,陈涉这点儿讲究,不算什么,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仪仗要排出几十里,这边进了王府,那边还在城门外呢!
最能讲排场的皇帝,要数隋炀帝杨广。

他父亲杨坚,虽说小舅子鹊巢鸠占,天下取自北周的孤儿寡母之手,没费刀兵,但却懂得勤俭持家的道理,日子过得相对抠门儿,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好不容易挣下个大帝国来,谁想天下落到儿子手里,手脚大得不得了,好像这个皇帝当起来,就是为了花钱,不,糟蹋钱的。

大兴土木,广修宫室,里面塞满了各处来的美女,自己坐上羊拉的车,走到哪里,随幸哪里的美女。

这种把戏,西晋武帝司马炎已经玩儿过了,隋炀帝一试,也就够了,他要出去走走,让四边的蛮夷之人,见识一下中国皇帝的威仪。

就这样,隋炀帝在位那些年,每年都要出行,或者游幸,或者巡边,或者督师征讨,每次都排大阵仗的仪仗,数十里长。

队伍里不仅有卤簿、舞乐,而且还有别的皇帝没有的和尚、尼姑、道士和女冠(女道士),以“四道场”自随,大概是边走边让这些出家人为自己念经祈福。

这一套流毒甚广。

直到民国期间,有钱人死了娘老子,大抵还是要安排“四道场”念经超度,排不出四队人马,就让人看不起。

破落贵族项羽发了,好好的阿房宫不住,立刻要回家,说是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漂亮衣服白穿了,显摆富贵,显摆给家乡人看。

无怪乎当时就有人讥笑这个西楚霸王,说是楚人没出息,沐猴而冠。

人家隋炀帝杨广就不这样想,他的排场主要给外国人看。

只要巡边,就一定设法招引边外的胡人来瞻仰汉皇天威。

第一个节目,就是参观皇帝的仪仗,第二个节目,奏九部之乐,演鱼龙之戏,把自家的宫廷乐队和舞蹈队,统统派上用场。

最后一个节目,最惬意,就是皇帝散钱,来者有份,玉帛金珠,毫不吝惜。

为了配合皇帝的排场,在哪儿“演出”,哪儿就得打扫得干干净净,装饰得金碧辉煌,仕女穿上最好看的衣服出来,连车马都得漆得耀眼锃亮,马头上要扎上花,尾巴要编上辫子。

总之,来的外国人只能有一个感觉,中国皇帝的排场大,中国有钱。

讲究排场的皇帝,在都城接待外宾的时候,更是排场。

知道的人,能来看看,都会来,陆路海路,相望于道。

每年正月里,是各国使节和番客集中的时候,因此,皇帝下令,每年正月十五起,一个月内,都城洛阳,全城街道,路两旁的树上,都要用彩绸结成花球,处处张灯,昼夜不息,皇城前面的端门街,天天上演百戏,不是后来那种有情节的戏剧,而是杂耍和杂技,成万的乐者奏乐,丝竹之声,声闻几十里以外,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全城不夜,钱花得就像流水一样。

当然,排场里面,也有不用皇帝从国库掏银子的好事。

为了向外人证明中国的富庶、国人的好客,隋炀帝还下令,凡是城中的店铺,一律装饰得漂漂亮亮不说,凡是来吃饭喝酒的番客,任其酒足饭饱,不许要钱。

过后皇帝给补偿吗?不给。

负担不起了,想要关张,对不起,不行。

借钱也要撑住,否则,有碍国家形象,吃不了,兜着走。

只要能换得外人的惊叹、夸赞,再大的代价,也值。

从来跟国人虚荣心最匹配的,都是外人的表扬,当表扬变成奉承,这边的虚荣也就升了级,为了得到这种奉承,对于爱虚荣的人来说,花点儿银子,什么时候都是值得的。

(节选自《张鸣说历史·朝堂上的戏法》)
(1)下列关于“帝王排场”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在二十四史中,凡是称帝称王的,都喜欢讲求排场,即使是陈涉一类的泥腿子翻身式的称王,也要讲求排场。

B . 隋炀帝的父亲杨坚,是一个不懂得讲排场的帝王,他的生活过得不如儿子杨,广十分的抠门儿,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C . 隋炀帝杨广喜欢对外国人和番人讲排场,只要能满足他的虚荣心,花再多的银子,浪费再多的金钱,都是无所谓的。

D . 项羽称王后,喜欢对家乡人显富贵、讲排场,他认为富贵时如果不还乡,就像穿着锦衣在晚上行走谁也看不到。

(2)下列各句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帝王讲究排场无所不至,外出督师打仗也要讲究,且扩大了随行人员的队伍,包括和尚、尼姑、道士和女冠,即以“四道场”自随。

B . 看完隋炀帝安排的节目,只能给外国人一个感觉,那就是中国的皇帝的排场很大,各种排场富丽堂皇,美轮美奂,中国很有钱。

C . 每年的正月,是各国使节和番客集中的时候,隋炀帝下令,正月十五起,一个月内,都城处处张灯结彩,端门街前,上演杂耍和杂技。

D . 城中的百姓,装饰店铺以及外来使者和番客在店铺所花的费用,是不可能得到皇帝的补偿的,若是负担不起,想要关张,也绝对是不行的。

(3)下列各句中,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民国期间,家里若有父母去世,大部分都要安排“四道场”念经超度,这种恶习就是源自于隋炀帝讲究排场的行为。

B . 只要能换来外人的表扬与奉承,花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也是中国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讲究排场方面变本加厉的原因。

C . 并不是所有排场的花销,都出自于国库或者皇帝那,过节期间,城中的商铺都被硬性要求要有华丽的装饰、不得向番客收钱等。

因此,是建立在老百姓的痛苦之上的。

D . 皇帝下了如此大的本钱来讲排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虚荣心上升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们面临灭亡的时候。

10. (6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朗读与呐喊
莫言
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

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

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

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

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

”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

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

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

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

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

呱!呱!呱!……”
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

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

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

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

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

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

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

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

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

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
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
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

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

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

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

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

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

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

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

讲哲学,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

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

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一遍遍地读。

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

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

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

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

我也颇为得意。

三十多年后的一次聚会,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学员说:我们当年给您起了一个外号叫“野狼嗥”——我心中一怔,才知道他们受了我多少折磨。

去年秋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

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

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

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无比畅快。

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方快执意叫“我”的乳名,是因为他不服气;而不服气的原因,则是他当年曾凭着朗读而无比辉煌,“我”也曾是他的追随者之一。

B . 文中的语文老师很了不起,他不仅有着在乡里人嘲笑中坚持自我的勇气,也有着用宽容、赏识来改变一个捣蛋学生的胸怀与智慧。

C . 文章善用加强语势的方法传情达意,如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三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时的投入。

D . 方快与“我”,一个因历史原因而寂寂无闻,一个因抓住偶然的机遇而改变了命运,文章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

(2)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11. (16分) (2017高一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下列小题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

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店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的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谨严、素净。

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间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尺,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

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

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少年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

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

接着进入一家咸肉铺,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

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段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
心区的主要街道。

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

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

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

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描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

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

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

没有人能把西湖看得轻飘飘的。

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于它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性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

B . 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

C . 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

D . “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

E . 文章勾勒出一幅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

(2)文中说:“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
②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
(3)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
(4)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具体阐述。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12. (13分)(2020·上海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戕竹记
欧阳修
①洛最多竹,樊圃棋错。

包箨①榯②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任③土物,简历④芟养,率须谨严。

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⑤以入,不问辟疆⑥ ,恬无怪让⑦□。

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②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⑧ ,不竭不止。

守都出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⑨为慢,齿王民⑩为悖。

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③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

不供谓之畔废⑾ ,不时谓之暴殄。

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

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

意者营饰像庙过差⑿乎!《书》云:“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

”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

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选自《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作品选》)
【注释】①箨(tuò):笋壳。

②榯(shí):直立。

③任:治理。

④简历:选择。

⑤腰舆:古代用手挽的一种便轿。

⑥辟疆:开辟地域,这里指竹园的主人。

⑦让:责备。

⑧桴:这里指砍伐。

⑨服王官:做官的。

⑩齿王民:做百姓的。

⑾畔废:叛逆。

⑿过差:超过规定。

(1)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A . 也
B . 耳
C . 矣
D . 乎
(2)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好事”具体指什么?
(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表达效果。

(4)第③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这两句呢?请发表你的看法。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13. (6分)《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20高三下·海淀开学考)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

①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

”请从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处笔触(可以是情节设置、细节刻画、手法运用、遣词造句等),阐释其“惊人之处”。

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

180字左右。

②经典小说的情节往往引人入胜,但有时也可能有不合自己想法的地方。

如果让你改动这六部作品中的某情节,你想怎样修改?请简述你的修改方案并谈谈这样修改的理由。

要求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180字左右。

③不同的人对春天的感受也有不同,上述作品中的人们对春天各自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以这些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其对春天的感受。

要求明确所选人物是谁,所写内容符合所选人物的特点,不超过180字。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5. (5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蓝蓝的天空中,鸟儿们发现了一只硕大的气球,五颜六色,异常美丽。

但氢气球只有在风经过时才会浮动。

于是,一只鸟儿飞到氢气球的身边:“氢气球啊,你是美丽的,可你却是不自由的。

”“不,我是自由的。

”氢气球摇着五彩斑斓的头说。

“可那根线缚住了你的自由。

”另一只鸟儿飞来大声说道。

“不,你错了,那根线是我的生命之根,没有它,我的生命就不复存在。

”鸟儿被氢气球说得哑口无言。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