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活”起来——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性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作业“活”起来——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性作业设计
发布时间:2023-08-02T03:14:47.933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8月作者:孙海燕[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备受重视。

(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442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系越来越完善,教学目标也越来越明确,对于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培养小学生独特的数学思维模式,教师应当对如何加强学生的课下学习进行研究,并实时跟进教学成果。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除了课堂以外,课后作业就是重点研究对象,通过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与体系,配合“因材施教”方案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在课下也可以进行很好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8-115-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备受重视。

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科学思维的学科,在小学教学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不断地改革深入,为了适应“立德树人”的目标需要,促进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广大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而作业是一个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旨在基于核心素养下对小学数学自主性作业的设计进行研究。

一、数学融入生活,培养应用能力
学习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水平往往只会停留在老师和家长的要求,以及受到考试成绩的约束,而没有真正地将学习当作一种培养自己能力的方式,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

课后作业实质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体,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学习到知识,并潜移默化地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计时工具,如机械钟表,电子计时器,手表等,然后教会学生如何辨别不同的计时方法,比如12小时计时法、24小时计时法有何不同,让学生们对时间的早晚进行判断,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比如,可以安排学生对不同的车票进行收集,记录车票上的信息,判断汽车或者火车的出发时间,是从哪里开往哪里,发车时间有多久……然后要求学生将车票上的24小时时间用12小时计时法写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并培养数学为我所用的意识,将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

二、设计课外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可以运用并服务于日常生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许多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在数学教材中,往往也会涉及许多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只有在这种氛围下进行学习,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才能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对身边事物不断地观察和探索中发现数学的真谛,从而加强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参与意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可以在课外实践当中利用数学知识来武装自己,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将课外实践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让学生自主去设计完成,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自己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学完比例尺这一章节的内容之后,学生会了解到地图的绘制方法,可以通过在地图上直接进行测量,获取两地之间的距离数据,然后乘以比例尺,得到真正的相隔距离,然后学生可以通过手动测量,或者查询资料,通过相关的计算,自行绘制出校园结构图,或者当地的一些地形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

三、设计趣味作业,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一时期正是处于思维的活跃阶段,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天生的好奇心和好玩心会让小学生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借此来创新课后作业的设计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灵活地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只有将灵活的思维模式和课后作业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增强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不仅有助学数学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设计趣味性作业可以避免传统的应付式作业模式,而是让学生从被动、不愿完成作业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去完成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数学兴趣,让数学自主性作业也可以成为一个生动的、趣味的、灵活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习加减乘除这一类基本运算的时候,除了必要的课后练习,还应当引入一些趣味游戏。

如果单纯地利用数字计算来进行作业设计的话,那对于学生来说肯定会感到厌烦和无聊,通过设计填空计算的形式巩固加减乘除的能力不失为一种手段,但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在这一作业设计上进行创新,比如,设计“24点游戏”,具体内容就是在一副扑克牌当中随意抽取四张牌,记住他们的点数,然后合理地利用加减乘除让这四个点数的结果等于24即可。

例如以下示例,四张牌的点数为分别2、3、6、8,通过计算可得一种解法为3×6 - 2 + 8 = 24;这项作业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同完成,比谁得出的结果又对又快,同时,一组扑克牌可能不止一种解法,这时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另一种解法及思路,灵活应用加减乘除法进行计算,从而培养起自己灵活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总而言之,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作业的设计却是灵活多变的,只有通过不断更新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依据,配合新的教育手段,让作业设计辅助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起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文化素养,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借助数学知识灵活自如地解决问题,对此,学生应该紧跟老师的步伐,有目标有计划地去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能力,从而培养起自己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为以后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查周洁.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学力结构化”设计策略[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06):54-57.
[2]严奕峰,周佳璇. 近20年来我国小学数学作业研究的回溯与展望——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08):50-55.
[3]林启招.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 亚太教育,2023,(06):49-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