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的“五个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的“五个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成效显著。

但是随着高效课堂的深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却成了阻力。

我认为需
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做到“五个一”,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更充分发
挥“高效教育”的作用,更好地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向和目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中“说教”多,生活性少。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从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
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亲教育等内容。

好多老师只能局限于书本中的案例和课本中的条条框框。

至于学生是否认同我们书中的观点,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中的观点,老师们却
不是很重视。

2.教学活动形式多,操作性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提出了学生要在实践活动中体会
道理,感受知识,活动教学在教育工程中非常重要。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
生活联系紧密,也为教学提供了活动的范例、方案等。

但是课堂教学中却很少将
调查、采访、观摩等布置给学生,只是将活动留在了纸上,让学生“纸上谈兵”。

原因是教师认为让学生按教材内容调查、实践达不到要求的效果,又觉得学生太
小做不到,或者其他原因。

3.课堂程序化多,和学生情感的共鸣点少。

随着课堂改革的推行,对新课堂模式的学习和运用,教师们都能够依据自己
的特点使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虽然好多老师的课堂模式已经熟练,但是对于课
堂模式依据自己学生和不同科目特点的“创新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

尤其在政治
课中,合作探究、小组评价的的这种课堂机制还没有更好地形成。

尤其在政治课中,合作探究、小组评价的的这种课堂机制还没有更好的形成,不能在课堂中充
分体现“用心灵来感化心灵”的目的。

二、解决的策略
1.拥有一颗童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思想品德课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
如何在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公民。

例如:思品课中对于网络的认识和
对于集体与个人关系的认识,要让学生在自己经历的这些事例中体会出正确使用
网络和以集体利益为重的知识点。

从而纠正他们的行为或者树立他们识别好坏的
能力,以达到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的思想品德课教育目的。

所以,初中思想品德
课教师要拥有一颗童心,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喜好,融入
到他们的世界中。

2.带着一身正气,树立学生正确观念。

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学生在家庭中或者是在电视等媒体中看到了一些
社会的负面信息,也有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也触及到了一些小的负面的信息。

我们
都知道思想品德课就是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是对学生
的思想品德教育。

那么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要给学生展现正义、阳光。

在课堂中讲到一些内容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有其他的想法。

遇到这种情况,作为思
想品德课教师在这时候就要“挺身而出”,放开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组织
学生辩论或者讨论,用“一身正气”来为学生纠正这种思想或观念。

这样既加深了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也真正做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

而有些老师怕学生有
不同观念,所以在课堂中一味的“说教”,其实教师的“说教”不但达不到教育学生
的目的,反而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充满的怀疑和反感。

3.留出一些时间,放开学生自由理解。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有理论的知识,也有事例。

整篇课的内容就如一篇
文章。

不像以前的教科书中各种概念和重点内容都有专门的提示。

所以在高效课
堂中,留给学生时间让通篇浏览课文,然后自主标记重难点内容,总结知识点是
很重要的。

同时在整堂课的程序中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理解识记,自由练习做题。

而不是整堂课中让学生在“课堂环节”中紧张奔跑,虽然体现了课堂节奏的紧凑和
容量的扩大,可是这样的模式就会让学生疲惫,让学生疲于应付流程。

不过,留
出一些时间,并不是放任学生讨论、识记,而是准确把握课堂节奏,松紧结合,
给学生一点自由缓冲的小空间。

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一点自己的自留地,把课堂内
容消化一下。

4.补充一点信息,撑开学生的知识空间。

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

其中涉及一些历史、地理、生物等知识。

当讲到法律本质的时候,就需要给学生讲一些“社会发展史”等内容,讲学生“异性交往”时还要插入一点生理卫生的内容,再讲国家发展的时候还要加入一点
地理知识。

这种“旁证”时候很多,我认为我们应该适当地给学生讲这些信息,让
学生理解加深。

如果一味地放任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或者干脆不讲,让学生“强硬识记”,很快就会让学生疲惫或者不能理解很快忘记。

5.赋予一抹新颖,唤醒学生探索兴趣。

生理学和心理学中都有论证,相同的事情不断出现,就会给人一种“疲劳感”。

每节课都是相同的课堂模式“加减分、小组讨论、展示点评”,同样的模式一层不
变的节节课都有,学生就会失去探索、讨论的新意。

尤其在思想品德课中一些事
实新闻,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的“流行元素”也应该加入课堂中,让学生耳
目一新。

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建设是推进“高效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一种综
合体现。

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就要贴近学生生活一点、教师充满正气一点、让学生理解缓冲一下、补充一点信息、弄出一点新意更能让高效课堂在学生心中
扎根发芽,让我们的“高效课堂”更加“实效”化,让我们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课
中真正获得思想上的净化和行为上的规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