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东川区大凹子磷矿矿床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东川区大凹子磷矿矿床地质特征
本文主要围绕东川区大凹子磷矿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论述,以期通过分析研究,为开采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标签:大凹子磷矿地质特征矿物成分
东川区大凹子磷矿,位于东川城区360°方向,直线距离约8.3千米。

属东川区铜都镇境内。

1矿区的矿体现状
1.1 V1矿体。

走向南北,长1500米,沿倾斜控制最大长度330米;倾向30°~115°,倾角5°~12°。

Ⅰ+Ⅱ品级分布连续。

P2O5含量最高31.04%,最低24.19%,平均26.03%。

矿体北段厚度相对比南段小,地表比浅部小。

厚度最大14.96米,最小1.98米,平均1
2.16米,变化系数33%,厚度稳定。

Ⅲ品级分布较连续,矿体中部有个天窗,P2O5最高2
3.53%,最低18.88%,平均20.27%。

厚度最大13.15米,最小1.70米,平均5.09米,变化系数70%,厚度较稳定。

工业矿体品位P2O5最高28.13%,最低20.29%,平均23.78%厚度最大17.88米,最小
4.18米,平均7.88米,变化系数31%,厚度较稳定。

1.2 V2矿体。

分布于矿段中部长度1000米,沿倾斜控制最大长度430米;向斜西翼倾向50°~90°,倾角5°~15°;东翼倾向250°~290°,倾角13°~28°。

Ⅰ+Ⅱ品级分布连续稳定,P2O5含量最高3
2.52%,最低24.89%,平均27.67%。

最大厚度12.04米,最小0.91米,平均7.11米,变化系数66%,厚度较稳定。

Ⅲ品级在平面上分布连续,P2O5最高2
3.91%,最低18.37%,平均21.30%。

厚度向斜东翼厚,轴部及西翼较薄。

厚度最大9.93米,最小1.68米,平均
4.59米,变化系数33%,厚度稳定。

工业矿体P2O5最高32.52%,最低19.51%,平均2
5.23%。

工业矿体厚度最大15.07米,最小2.65米,平均5.29米,变化系数33%,厚度较稳定。

1.3 V3矿体。

分布于矿段南东部,走向近东西向,因崩塌堆积厚出露不全。

走向长320米,倾斜延伸控制最大长度103米;倾向335°~340°,倾角5°~10°。

Ⅰ+Ⅱ品级分布连续,P2O5含量最高27.67%,最低25.82%,平均26.44%。

厚度最大厚度7.56米,最小3.50米,平均4.92米,变化系数32%,厚度稳定。

Ⅲ品级分布连续,P2O5最高21.20%,最低19.56%,平均19.86%。

厚度西段薄,东段厚,最大厚度1
2.10米,最小1.78米,平均5.95米,变化系数76%,厚度不稳定。

工业矿体P2O5最高25.82%,最低20.57%,平均2
3.23%。

工业矿体厚度最大11.54米,最小3.85米,平均7.70米,变化系数71%,厚度不稳定。

2矿石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中的磷矿物,为砂屑胶磷矿、团块状胶磷矿、胶状磷灰石、鲕状胶
磷矿,其它矿物有白云母、铁泥质、石英等。

3主要矿物特征
3.1砂屑胶磷矿。

主要由粒径0.1~0.8毫米大小的砂屑胶磷矿组成,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呈次圆状密集分布。

砂屑由磷灰石和白云石组成,含量一般占55~90%。

3.2团块状胶磷矿。

主要由粒径0.06~0.15毫米大小的团块状胶磷矿组成,含量一般2~15%。

3.3胶状磷灰石。

主要以胶结物形式出现,含量一般3~5%。

3.4鲕状胶磷矿。

主要由粒径0.15~0.5毫米大小的鲕状胶磷矿组成。

磷灰石呈隐晶质状,集合体呈砂屑状,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部分砂屑状磷灰石集合体具透明结晶薄边缘环,呈表鲕状,含量一般1~50%。

3.5白云石。

主要由粒径为0.02~0.06毫米大小的粉晶白云石组成,白云石呈菱面体状,晶体浑浊,包裹大量泥质尘点。

含量一般2~30%。

3.6铁泥质。

呈粉砂颗粒的胶结物出现,含量一般1~3%。

3.7胶结物。

多为铁泥质、胶状胶磷矿、少量石英等组成。

3.8石英。

含量较少,一般<1%。

4矿石结构
4.1砂屑结构。

矿石主要由粒径为0.08~0.3毫米大小的砂屑胶磷矿和粒径为1~3毫米大小的团块状胶磷矿、生物碎屑胶磷矿、少量陆源碎屑及胶结物等组成。

砂屑胶磷矿呈次圆~椭圆状密集分布,团块状胶磷矿与生物碎屑胶磷矿呈不规则状,不均匀分布于砂屑胶磷矿粒间。

4.2鲕粒结构。

矿石主要由粒径为0.1~0.5毫米大小的鲕粒胶磷矿、砂屑胶磷矿、生物碎屑胶磷矿、砂屑白云石和胶结物等组成。

各种碎屑颗粒分布不均匀,鲕粒胶磷矿以变形鲕为主,少量正常鲕,具塑性变形,少量鲕粒核心由白云石组成,胶结物由微~粉晶白云石和少量胶状胶磷矿、石英、铁泥质等组成,呈接触~孔隙式胶结。

4.3块状砂屑磷质岩。

深灰色,由粒径为0.1~0.4毫米大小的砂屑胶磷矿和少量岩屑石英、白云母、金属矿物(褐铁矿)及胶结物等组成,砂屑胶磷矿含量约90%。

砂屑胶磷矿主要由胶状胶磷矿和少量微晶磷灰石、铁泥质组成,呈次圆状密集分布,其它矿物呈零星分布。

胶结物由胶状胶磷矿和铁泥质等组成,呈接触~孔隙式胶结。

4.4含团块含砂屑鲕粒白云质磷质岩。

灰色,由粒径为0.15~0.5毫米大小的鲕粒胶磷矿、砂屑胶磷矿、生物碎屑胶磷矿、砂屑白云石、粒径为1~3毫米大小的团块状胶磷矿和胶结物等组成,胶磷矿含量约占70%、白云石约占25%、石英约占2%。

各种碎屑颗粒呈不均匀的混杂产出。

4.5薄层状含粉砂质含白云质砂屑磷质岩。

深灰色,由粒径为0.06~0.9毫米大小不等的砂屑胶磷矿、团块状胶磷矿和粒径为0.02~0.06毫米大小的粉晶白云石、部分粉砂状石英、白云母、铁泥质等组成,砂屑胶磷矿含量约55%,粉晶白云石含量约30%。

矿物成分以胶状胶磷矿、粉晶白云石、石英为主,品位均较低,P2O5含量在20%以下,多分布于主矿层顶底部,有方解石脉发育。

5矿床成因
东川区大凹子磷矿为沉积型磷矿床,只有一个含矿层位,在矿区地层剖面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地层单元,属外生——沉积磷块岩矿床,产出在古生代早期的浅海相——滨海相沉积层内。

当地壳上升,海水后退,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海水中的磷质、钙质与陆地带来的石英等碎屑物一起沉积下来。

形成含磷矿体。

也就是在碳酸盐沉积向碎屑沉积的过渡环境中形成,含磷地层出露地表后,经长期风化淋滤,钙、镁物质的流失,磷质逐渐富集,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磷块岩矿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