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4 山雀教案h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文:4 山雀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课文中小小的山雀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

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的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变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的小精灵。

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文章。

本课教学设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人为善、与人合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课文)—圈(生字)—画(新词)—框(三字或四字词语)—拼(生字)—写(生字)—组(两个词语)—听(听写生字)”八步法完成自学课文,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预习的自觉性,扫清学习课文生字的障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多种形式的读文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山雀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的品质,激发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耐心、纹丝不动、老实”等词语的意思。

3.会认“锯、迹、烂”等9个生字。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

课前准备:
山雀的图片、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文:9 姥姥的剪纸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的姥姥剪纸技艺高超。

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忙农活和做家务,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但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我”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以及“我”对姥姥的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姥、屯、舍”等14个生字,会写“姥、托、屯”等14个生字。

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是剪,手就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体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深思念。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熟能生巧,总是剪,手就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体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深思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例如:小屯()、挑剔()、甚()至、喜鹊()、左邻右舍()。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姥姥的剪纸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