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21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市2021初三化学中考一模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已知AgNO3见光易分解,aAgNO3=bNO2↑+cO2↑+dX(NO2能与NaOH反应)。取34 g AgNO3加热至完全反应,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NaOH溶液增重9.2g,灼热的铜网增重3.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详解】
A、AgNO3见光易分解,AgNO3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成X的质量为21.6g,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X是银,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c:d=1:2,符合题意。
故选D。
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4.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或元素)
A
常见碱
纯碱、烧碱、熟石灰
B
常见合金
生铁、铜绿、硬铝
C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
D
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
碘、锌、硒、钙等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B、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生铁是铁的合金、硬铝是铝合金;铜绿是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都有很强的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D、碘、锌、硒是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选C
5.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答案】B
【解析】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C、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错误。故选B。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答案】A
【解析】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A、由题中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所以80g水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5.6g,所以可推知硝酸钾的总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80g水中溶解136g硝酸钾刚好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丁是饱和溶液,所以乙、丙、丁都是饱和溶液,错误;B、甲到乙的过程中,没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正确;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6g=25: 34,正确。故选A。
3.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把30g丙放入50g水中能得到80g丙的饱和溶液
C.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方法
D.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
6.将金属镁和另一种金属X的混合物共ag,加入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
B.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
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D.若滤渣的质量为ag,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可能是Mg>X>Fe>Cu
【答案】C
【解析】
A、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Mg>Fe>Cu,金属镁先置换出铜,再置换出铁。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正确;B、若金属镁的量不足,没有将Fe(NO3)中的铁置换完,则滤液中溶质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滤渣有铜和铁,由于金属X的活动性不确定,可能位于铁之后,故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正确;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此金属为铜,若镁没有将硝酸铜中的铜置换完,则滤液中含有三种溶质,错误;D、镁与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铜、铁,滤渣质量增加。由于加入混合物的质量为ag,且滤渣的质量为ag,那么X必须置换出铜或铜、铁,且相对原子质量比铜、铁要大(如锌),正确。故选C。
【答案】D
【解析】A、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错误;B、 t1℃时把30g丙放入50g水中能得到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20g+50g=70g,80g丙的饱和溶液错误,错误;C、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不是降温的方法,错误;D、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关系是甲>乙>丙,正确。故选D。
A.AgNO3应保存在棕色瓶中B.生成X的质量为21.6gC.X是银D.c: d=1: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NaOH溶液增重9.2g,灼热的铜网增重3.2g。说明34 g AgNO3加热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氮9.2g,氧气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X一定含有银元素,它的质量为34g-9.2g-3.2g=21.6g。34g硝酸银中银元素的质量为, ,X一定是银。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已知AgNO3见光易分解,aAgNO3=bNO2↑+cO2↑+dX(NO2能与NaOH反应)。取34 g AgNO3加热至完全反应,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NaOH溶液增重9.2g,灼热的铜网增重3.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详解】
A、AgNO3见光易分解,AgNO3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成X的质量为21.6g,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X是银,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c:d=1:2,符合题意。
故选D。
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4.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或元素)
A
常见碱
纯碱、烧碱、熟石灰
B
常见合金
生铁、铜绿、硬铝
C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
D
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
碘、锌、硒、钙等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B、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生铁是铁的合金、硬铝是铝合金;铜绿是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都有很强的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D、碘、锌、硒是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选C
5.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B.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答案】B
【解析】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C、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错误;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错误。故选B。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答案】A
【解析】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A、由题中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所以80g水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5.6g,所以可推知硝酸钾的总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80g水中溶解136g硝酸钾刚好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丁是饱和溶液,所以乙、丙、丁都是饱和溶液,错误;B、甲到乙的过程中,没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正确;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6g=25: 34,正确。故选A。
3.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把30g丙放入50g水中能得到80g丙的饱和溶液
C.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方法
D.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
6.将金属镁和另一种金属X的混合物共ag,加入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
B.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
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D.若滤渣的质量为ag,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可能是Mg>X>Fe>Cu
【答案】C
【解析】
A、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Mg>Fe>Cu,金属镁先置换出铜,再置换出铁。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正确;B、若金属镁的量不足,没有将Fe(NO3)中的铁置换完,则滤液中溶质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滤渣有铜和铁,由于金属X的活动性不确定,可能位于铁之后,故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正确;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此金属为铜,若镁没有将硝酸铜中的铜置换完,则滤液中含有三种溶质,错误;D、镁与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铜、铁,滤渣质量增加。由于加入混合物的质量为ag,且滤渣的质量为ag,那么X必须置换出铜或铜、铁,且相对原子质量比铜、铁要大(如锌),正确。故选C。
【答案】D
【解析】A、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错误;B、 t1℃时把30g丙放入50g水中能得到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20g+50g=70g,80g丙的饱和溶液错误,错误;C、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不是降温的方法,错误;D、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的质量为甲<乙<丙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关系是甲>乙>丙,正确。故选D。
A.AgNO3应保存在棕色瓶中B.生成X的质量为21.6gC.X是银D.c: d=1: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NaOH溶液增重9.2g,灼热的铜网增重3.2g。说明34 g AgNO3加热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氮9.2g,氧气3.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X一定含有银元素,它的质量为34g-9.2g-3.2g=21.6g。34g硝酸银中银元素的质量为, ,X一定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