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音乐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音乐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一)
中学音乐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作()
A.音阶
B.音名
C.音级
D.音列
2.下列标记中表示小快板的是()
A.Allegro
B.Andante
C.Allegretto
D.Adagio
3.两个音先后发出声音,构成的音程是()
A.和声音程
B.分解和弦
C.旋律音程
D.分解旋律
4.将大三和弦的三音降低变化半音成为()
A.大三和弦
B.小三和弦
C.增三和弦
D.减三和弦
5.a小调的稳定音级是()
A.A、C、D
B.A、D、E
C.A、C、E
D.A、#C、E
6.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曲调,且每个声部只有一个人担任的演唱形式是()
A.合唱
B.对唱
C.重唱
D.齐唱
7.音乐作品中的最小结构单位是()
A.乐节
B.乐汇
C.乐段
D.乐句
8.下列属于号子音乐的是()
A.《脚夫调》
B.《催咚催》
C.《孟姜女》
D.《小白菜》
9.呼麦是一种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是中国()特有的。

A.维吾尔族
B.蒙古族
C.藏族
D.汉族
10.秦腔的主奏乐器是()
A.京胡
B.高胡
C.板胡
D.坠胡
11.京剧的唱腔有()
A.西皮、二黄
B.行气、共鸣
C.快板、武生
D.青衣、花旦
12.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陶制,平底梨形。

有五至十个大小不一的音孔,音色淳厚,古朴。

它是()
A.埙
B.笙
C.葫芦丝
D.竽
13.下列选项中,属于琵琶独奏曲的是()
A.《姑苏行》
B.《十面埋伏》
C.《春节序曲》
D.《光明行》
14.伽倻琴是()的传统乐器。

A.日本
B.朝鲜
C.古巴
D.印度
15.春秋时期产生的著名古琴曲是()
A.《高山流水》
B.《平湖秋月》
C.《广陵散》
D.《潇湘水云》
16.中国魏晋时期创立“新律”的律学家是()
A.何承天
B.京房
C.李延年
D.嵇康
17.1934年“征集中国风格钢琴作品评奖活动”中,贺绿汀的钢琴曲()获得一等奖,同时他的《摇篮曲》获得荣誉奖。

A.《摇篮曲》
B.《牧童之乐》
C.《晚会》
D.《牧童短笛》
18.舒伯特创作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小品新体裁()
A.音乐瞬间
B.即兴曲
C.无词歌
D.夜曲
19.《胡桃夹子》的作者是()
A.柴可夫斯基
B.舒曼
C.斯特拉文斯基
D.海顿
20.《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划分的三个学段是()
A.小学、初中、高中
B.1~3年级、4~6年级、7~9年级
C.1~2年级、3~6年级、7~9年级
D.小学、中学、大学
21.“学习演奏、演唱、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然、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

”这句话体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三维教学目标的()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技能
D.欣赏与体验
2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包括()四大领域。

A.演唱与演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社会生活、感受与欣赏
B.表现、创造、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风格与流派
C.创作实践、识奏乐谱、演唱与演奏、表现
D.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23.图中柯尔文手势示意的音高是()
A.do
B.mi
C.fa
D.si
24.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是指音乐教学评价的()
A.导向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25.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音乐教师要()
A.有序施教
B.有导施教
C.有乐施教
D.有别施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D.C.表示,Fine表示。

2.《道拉基》是一首民歌。

3.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

4.民间乐曲《百鸟朝凤》是一首独奏曲。

5. 是歌颂夏代大禹治水的著名乐舞,这是司马迁记述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尧舜之时洪水泛滥的历史传说。

6.与“聂政刺韩王”故事有关的琴曲是。

7.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的编曲者是。

8.中国明代戏曲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声腔”分别是、余姚腔、和昆山腔等。

9.《祖国颂》由作词,作曲。

10.歌剧产生于世纪意大利的。

11.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部交响曲,其中《第五交响曲》又被称作。

12.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选自写的歌剧。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凡是不协和音程均为变化音程。

()
2.《小白菜》是河北民歌。

()
3.京韵大鼓的前身是木板大鼓。

()
4.《红蜻蜓》是一首朝鲜儿童歌曲。

()
5.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编钟一套共64枚,发音响亮,音色优美。

()
6.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是《高山流水》。

()
7.巴赫的《马太受难乐》是由瓦格纳于1829年首先发掘并亲自指挥上演的。

()
8.门德尔松是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的创办人。

()
9.著名管弦乐组曲《图画展览会》是穆索尔斯基的作品。

()
10.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以教师为主体,师生互动,将教师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
四、连线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线1分,共10分)
1.连接下列作品相应的类别。

《十面埋伏》古筝曲
《赛马》二胡曲
《战台风》钢琴曲
《广陵散》古琴曲
《少女的祈祷》琵琶曲
2.将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连接。

《拉德斯基进行曲》斯美塔那
《威廉·退尔序曲》(老)约翰·施特劳斯《蓝色狂想曲》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罗西尼
《沃尔塔瓦河》
格什温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对于青少年音乐偏好问题,教师应如何做?
2.简述艺术歌曲的特点
3.简述民歌的特点。

4.简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阅读以下案例,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学会聆听——音乐人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音乐要素构成的音响外层
1.关注的音乐要素
2.音乐外围音响的重要印象——音质
3.最重要的音乐要素——旋律(聆听对比)
(1)聆听熟悉的音乐作品《红旗颂》,引出最重要的音乐要素——旋律,学习旋律的概念。

(2)聆听三段音乐,感受旋律的走向,分析旋律走向产生的不同音乐情绪。

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上行
歌曲《小白菜》下行
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平行
4.音乐的骨架——节奏
5.速度、力度的感受与学习
6.调式的学习
7.回顾学习内容,音乐要素主要有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和声、织体等
8.通过所学的音乐要素尝试创编
依据学习的音乐要素,为歌词“花开了,花落了”创编旋律,教师即兴为学生所创编的旋律伴奏并共同展示。

…………
问题:
(1)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写出加黑部分的设计特点。

(2)写出该案例“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并指出该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作音级。

2.C【解析】Allegro是快板,Andante是行板,Allegretto是小快板,Adagio是柔板。

3.C【解析】两个音先后发出声音,为旋律音程;两个音同时发音,为和声音程。

4.B【解析】将大三和弦的三音降低变化半音,根音到三音变为小三度,三音到五音变为大三度,所以为小三和弦。

5.C【解析】稳定音级是指调式的第Ⅰ、Ⅲ、Ⅴ级音,a小调的稳定音级是A、C、E。

6.C【解析】重唱按声部或人数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7.B【解析】乐汇是音乐作品中的最小结构单位,乐段是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

8.B【解析】《脚夫调》为陕北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催咚催》是劳动号子中的农事号子;《孟姜女》和《小白菜》为小调音乐。

9.B【解析】“呼麦”是蒙古族特有的单人发出多声部唱法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
种“喉音”艺术。

10.C【解析】京剧以京胡为主奏乐器,黄梅戏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秦腔以板胡为主奏乐器,河南坠子以坠胡为主奏乐器。

11.A【解析】京剧的唱腔是皮黄腔,分为西皮和二黄两种腔调。

12.A【解析】埙是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13.B【解析】《姑苏行》是笛子曲,《十面埋伏》是琵琶曲,《春节序曲》是管弦乐曲,《光明行》是二胡曲。

14.B【解析】伽倻琴是朝鲜的传统乐器。

15.A【解析】《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产生于春秋时期;《平湖秋月》有民族乐曲和钢琴曲两种,其著名的是吕文成创作的民族乐曲《平湖秋月》;《广陵散》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产生于汉代;《潇湘水云》为南宋郭沔的古琴曲作品。

16.A【解析】新律是何承天提出的一种十二平均律早期阶段的律制。

17.D【解析】略。

18.A【解析】可用排除法。

C项无词歌为门德尔松首创的体裁;D项夜曲这一钢琴体裁是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这两项可以排除。

AB两项均为舒伯特首创的体裁,但是题目要求的是“钢琴音乐小品新体裁”,B项也用于其他乐器的独奏曲。

19.A【解析】《胡桃夹子》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20.C【解析】音乐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年级),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7~9年级)。

21.C【解析】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其中音乐基本技能的具体内容为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

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

22.D【解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音乐课程内容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

23.D【解析】柯尔文手势图:。

24.D【解析】音乐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

25.D【解析】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音乐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因此音乐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承认差异、扬长避短,做到有别施教。

二、填空题
1.从头反复;曲终
2.朝鲜族
3.中国的戏曲;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
4.唢呐
5.《大夏》
6.《广陵散》
7.聂耳
8.海盐腔;弋阳腔
9.乔羽;刘炽
10.16;佛罗伦萨
11.九;《命运交响曲》
12.普契尼;《图兰朵》
三、判断题
1.×【解析】自然音程中,增四度、减五度和大、小二七度也为不协和音程。

2.√【解析】略。

3.√【解析】略。

4.×【解析】日本歌曲《红蜻蜓》,是一首经久不衰的童谣。

词是著名诗人、歌人三木露风写的,曲是山田耕作谱的。

5.√【解析】曾侯乙编钟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一套编钟,该墓年代是战国初期。

全套共有64枚,分三层悬挂在矩形钟架上,另有一枚镈钟为楚惠王所赠,不属于此套编钟组合,加此一枚出土整套编钟共65枚。

整套钟音域为A1~c5,达五个八度之广。

6.×【解析】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是《碣石调·幽兰》。

7.×【解析】巴赫的《马太受难乐》是由门德尔松于1829年首先发掘并亲自指挥上演的。

8.×【解析】门德尔松是著名的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创办人。

9.√【解析】略。

10.×【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但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四、连线题
1.连接下列作品相应的类别。

2.将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连接。

五、简答题
1.【参考答案】对于青少年音乐偏好问题,我们既要把关定向,不能放任其自流发展,又不能采取说教、训斥等简单的做法,而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引导、疏导的方法和措施,使青少年健康积极的音乐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2.【参考答案】艺术歌曲的特点概括起来是思想深刻、表情细致、内涵丰富。

艺术歌曲的歌词都是文字性较强的诗歌,也可以是文字表现作用较强的叙事诗。

人们通过音乐的抒情因素,尽可能完美地揭示歌曲的内涵。

伴奏写法细腻,不但烘云托月地衬托歌词,而且给歌曲的含义和背景制造气氛,刻画人物的性格、气质和内心世界。

演唱上要求深刻内在,排除炫技和媚俗的因素,声乐技巧要求高。

艺术歌曲采用了各种声乐体裁,如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等。

外国的一些古典歌曲体裁如摇篮曲、小夜曲、圣母颂等,都属于艺术歌曲的范畴。

3.【参考答案】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其特点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民歌往往具有歌词通俗但又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练,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等特点。

4.【参考答案】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1)学堂乐歌继承了中国古代“按谱填词”的传统,将风琴、钢琴、乐理、简谱、五线谱等西方乐器和乐理及歌唱等表演形式全面介绍到了中国;(2)学堂乐歌的集体歌唱形式为中国后来蓬勃发展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3)学堂乐歌以“学堂”为中心发展与推广起来,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4)学堂乐歌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和近代音乐之间的一个“分界线”,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
(1)音乐要素是音乐的表现手段,包括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其中,曲调又称旋律,其基本的进行方向有三种:平行、上行和下行。

该案例中,加黑部分即关于旋律走向的学习内容,涵盖了三首曲目,并且每首曲目的旋律走向都不同。

这样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的旋律走向产生的音乐情绪。

另外,教学内容也不会显得单调乏味。

(2)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音乐要素的构成;掌握旋律的概念及走向;掌握音乐的节奏、速度和力度;掌握基本调式。

该案例中,教师主要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曲目以及进行实践性练习等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2017年音乐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二)
中学音乐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属于变化半音的两个音级是()
A.B~C
B.E~F
C.A~#A
D.#F~#G
2.各种不同拍子的同时结合进行叫作()
A.混合拍子
B.交错拍子
C.变换拍子
D.散拍子
3.变化音程是指()
A.带有变化音的音程
B.三全音
C.一切增减音程
D.除了纯音程、大小音程、增四度、减五度以外的所有音程
4.调式音级以主音为中心,主音上方纯五度的音叫作()
A.上中音
B.下中音
C.属音
D.下属音
5.歌曲主题类型中,()又称动机型。

A.乐汇型
B.乐节型
C.乐句型
D.乐段型
6.“花儿”是西北地区代表性的民歌,下列歌曲属于“花儿”的是()
A.《上去高山望平川》
B.《嘎达梅林》
C.《脚夫调》
D.《放马山歌》
7.《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歌曲。

A.小调
B.长调
C.短调
D.大调
8.京剧的场面分为()
A.现场、气场
B.文场、武场
C.进场、打场
D.进场、退场
9.根据德国音乐学家萨克斯的分类法,中国民间乐器可以分为()
A.弦鸣、气鸣、体鸣、管鸣
B.弦鸣、气鸣、体鸣、腔鸣
C.弦鸣、气鸣、体鸣、膜鸣
D.气鸣、体鸣、膜鸣、腔鸣
10.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二胡曲的是()
A.《病中吟》
B.《赛马》
C.《大浪淘沙》
D.《听松》
11.《大河之舞》是爱尔兰传统的()
A.歌剧
B.踢踏舞剧
C.音乐剧
D.喜剧
12.中国古代的音乐机构“乐府”是从()代开始设立的。

A.夏
B.周
C.秦
D.汉
13.《秦王破阵乐》是()宫廷音乐中的一部著名乐舞。

A.汉代
B.周代
C.魏晋时期
D.唐代
14.中国近代音乐史上被称为“学堂乐歌之父”的是()
A.黎锦晖
B.沈心工
C.刘天华
D.萧友梅
15.比才最优秀的歌剧作品是(),它代表着法国喜歌剧的最高成就。

A.《茶花女》
B.《卡门》
C.《魔笛》
D.《唐璜》
16.《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表现”领域所包含的内容为()
A.表演、创作、欣赏、评价
B.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听音记谱
C.唱歌、舞蹈、器乐、欣赏
D.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17.“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用乐器、虫鸣等声音来表现音乐。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种活动属于()
A.作曲实践
B.即兴编创
C.探索音响与音乐
D.感受与欣赏
18.《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A.人文性、科学性、实践性
B.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C.政治性、人文性、实践性
D.审美性、实践性、娱乐性
19.下面乐谱是()音乐教育体系常用的方法之一。

A.达尔克罗兹
B.奥尔夫
C.铃木镇一
D.柯达伊
20.音乐教学评价应该符合音乐教育教学的规律,反映艺术教育的特点,体现课堂教学工作本质的主要因素,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学规律。

这是指音乐教学评价的()
A.导向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平行大小调是指相同、相同、主音高度不同的两个调式。

2.构成曲式的最小结构单位是。

3.中国京剧四大名旦是、、、。

4.先秦时期,《管子》一书中所记载的,是文献记载中最早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5.宋代词体歌曲《扬州慢》和《杏花天影》的曲作者是。

6.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是,由作词、作曲。

7.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的作曲家是。

8.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是、和。

9.威尔第的四大歌剧名作是、、、。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低音谱表下加第四线的音是大字组的F。

()
2.在中国,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

()
3.《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中国云南省的民歌。

()
4.甘美兰音乐是一种以敲击乐器合奏著称的东南亚锣群文化。

()
5.教坊和梨园是宋代的音乐机构。

()
6.《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

()
7.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的是海顿。

()
8.《爱格蒙特序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作品。

()
9.舞剧《春之祭》是俄国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

()
10.《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过程与方法”的具体内容为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和综合。

()
四、连线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线1分,共10分)
1.连接下列作品与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谷建芬
《祖国颂》王莘
《游击队歌》刘炽
《歌声与微笑》贺绿汀
《歌唱祖国》郑律成
2.将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连接。

《太平洋231号》亨德尔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奥涅格
《梦幻曲》舒曼
《d小调托尔塔与赋格》布里顿
《水上音乐》巴赫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十二平均律
2.回旋曲式
3.郑卫之音
4.学堂乐歌
5.清唱剧
六、教学设计(本大题共20分)
唱歌课:《阳关三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华夏古韵)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由同一音级的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半音叫作变化半音。

B~C是自然半音,E~F是自然半音,A~#A是变化半音,#F~#G是自然全音。

2.B【解析】由单位拍相同的两拍和三拍的单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叫作混合拍子。

各种不同拍子的同时结合进行叫作交错拍子。

在乐曲中,各种拍子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拍子的强弱位置和单位拍的时值都不是十分明显,也不固定,而是由表演者根据乐曲的内容和要求自由处理,叫作“散拍子”。

3.D【解析】变化音程是自然音程变化而来的,即除了增四度、减五度外,一切增、减音程和倍增、倍减音程都叫作变化音程。

4.C【解析】主音上方纯五度的音为属音。

5.A【解析】歌曲的音乐主题,从结构形态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乐汇型、乐节型和长气息的乐句型。

乐汇型又称动机型,主题的开始以乐汇(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

6.A【解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青海花儿,《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短调民歌,《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放马山歌》是云南山歌。

7.B【解析】《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长调歌曲。

8.B【解析】京剧的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

9.C【解析】中国民间乐器按照德国乐器学者萨克斯等人提出的现代乐器分类法被分为体鸣乐器、气鸣乐器、膜鸣乐器和弦鸣乐器四类。

10.C【解析】《病中吟》是刘天华创作的二胡独奏曲,《赛马》是黄海怀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大浪淘沙》是华彦钧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听松》是华彦钧创作的二胡独奏曲。

11.B【解析】《大河之舞》是爱尔兰传统的踢踏舞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12.C【解析】乐府是秦汉朝廷设置的音乐机构,始建于秦代,汉承秦制。

13.D【解析】《秦王破阵乐》是中国唐朝宫廷乐舞,最著名的歌舞大曲之一。

14.B【解析】沈心工原名沈庆鸿,中国上海人,为“乐歌”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人,人称“学堂乐歌之父”。

15.B【解析】乔治·比才,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16.D【解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表现”领域包含四个方面,即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识读乐谱。

17.C【解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领域三中第一条探索音响与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情境的都属于探索音响与音乐。

18.B【解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三个方面。

19.B【解析】乐谱中出现了捻指、拍手、拍腿、跺脚,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声势”活动。

20.B【解析】音乐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据,以不同教学领域或模块的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学规律。

二、填空题
1.调号;音阶
2.乐段
3.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4.三分损益法
5.姜夔
6.《长恨歌》;韦瀚章;黄自
7.聂耳
8.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9.《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
三、判断题
1.×【解析】低音谱表下加第四线的音是大字一组的F。

2.√【解析】略。

3.×【解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四川民歌。

4.√【解析】东南亚音乐以“锣群文化”而著称,而“锣群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乐种和乐队就是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

5.×【解析】教坊和梨园是唐代的音乐机构。

6.√【解析】略。

7.×【解析】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的是巴赫。

8.√【解析】略。

9.×【解析】舞剧《春之祭》是俄国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

10.√【解析】略。

四、连线题
1.连接下列作品与作者。

2.将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连接。

五、名词解释
1.【参考答案】将一个八度内的音分成十二个均等的半音的律制,叫作十二平均律。

2.【参考答案】由主题的呈示与多次再现,间以不同插部的交替而构成“回旋曲式”。

回旋曲的主题需再现两次或两次以上,并间以“不同”的插部。

图示为ABACADA……。

3.【参考答案】郑卫之音是周代黄河流域一带郑、卫、宋、齐等地民歌的泛称。

其在后来影响极大,士大夫们常贬义地以“郑卫之音”来作为北方民歌的代称。

4.【参考答案】学堂乐歌是指19世纪末直至“五四”时期新式学堂里“乐歌课”
所教唱的歌曲,其产生与当时社会、文化大有关系。

清末民初,向西方学习,要求废科举、办学堂、变法维新已成为中国大众的一致呼声。

一些人从日本或欧洲留学音乐归来,在国内新学堂开设乐歌课,教唱一些新歌,当时称之为“乐歌”,后来音乐界将这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5.【参考答案】清唱剧又叫圣剧、神剧,17世纪诞生于意大利,是一种宗教性的大型声乐体裁,包含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管弦乐伴奏,有人物,有情节,以合唱为主,常用合唱叙述剧情或进行评论、说教,类似于歌剧,但没有舞台表演、服装道具及布景,只唱不演,不需要上台下台,一般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是一种真正清唱的音乐戏剧。

六、教学设计题
【参考设计】
《阳关三叠》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引发对中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2.能用连贯的气息、柔和的声音和充满友爱的情感演唱歌曲《阳关三叠》,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体会歌曲忧伤、惜别的情绪。

3.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歌曲中所表现的对友人无限关爱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唱准歌曲《阳关三叠》中附点音符、切分音符的时值及八度音程,从相关音乐要素中体会歌曲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

2.教学难点:体验并表现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

三、教材分析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歌曲。

原来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全曲分成三大段,用同一种曲调变化演唱三次,所以称为“三叠”。

歌曲的情感细腻、丰富,表现了诗人对即将到关外的朋友恋恋不舍的情谊。

特别是“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寄托了对友人无限的关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山水画,配乐古朴优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