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在金融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惠金融在金融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2013年,中国央行颁布了《普及金融知识和促进金融素质提高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正式将普惠金融纳入国家战略。
从此,普惠金融开始在我国迅猛发展,成为了打造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包容、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工具。
什么是普惠金融?通俗地说,普惠金融就是普及金融服务,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金融便利。
普惠金融服务主要面向那些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服务的人群,如农民、小微企业主、非法人单位等。
普惠金融是贯彻金融包容、普惠金融的旗帜和载体,是建设现代金融企业体系、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作为新时期中国金融业的新发展阶段,普惠金融在全国持续深入推进,呈现出了自身独特的发展特点。
它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推动。
首先,普惠金融促进了金融结构优化与服务升级。
一方面,普惠金融在推动金融结构优化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农村金融为例,传统的农村合作信用社经营模式过于单一,发展潜力有限,无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普惠金融为农村地区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从而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另一方面,普惠金融在服务升级上,不断满足个人、家庭、中小微企业信息化需求,提高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人性化水平。
例如,普惠金融的快捷便利和高效性,充分体现其开放、共享、协同的服务精神。
其次,普惠金融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的建设。
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的是小微企业和个人,这些主体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互联网金融机构累计倒闭481家,其中有60%以上的机构融资规模不足1000万元,被认为是互金机构的“敢试者”和“预警者”。
因此,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在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的建设。
它主要通过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规范和约束,防范庞氏骗局、资金云游和内部腐败等问题,包括对公众的金融素质提升和金融风险防控知识普及等。
最后,普惠金融在推动福利、减少贫困和促进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普惠金融的发展定位是面向“三农、小微企业和贫困人群”,因此,它可以较好地服务于这些群体。
普惠金融的普及和发展,可以改善乡村金融环境,促进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优化,提升农村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普惠金融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总体上来看,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标志着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
未来,普惠金融将继续面向国家战略和一二三线城市把普惠金融在更大范围内深入推广,从而真正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对接,咬住人民群众的重要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