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指导课件与习题总复习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6讲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
第6 讲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考点梳理过关
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6年4考一、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①__参加化学反应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②__反应后生成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实质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③__化学__变化而不是
④__物理__变化
注意事项质量守恒定律是⑤__质量__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物体的体积不一定守恒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
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
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
那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应用及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⑥__化学式__;确定物质的⑦__组成元素__;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
二、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关系
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
微观宏观微观宏观
三个可能变
原子的①种类元素的④种类
物质的⑤总质原子的②数目
量分子的⑦
种类
物质的⑧
种类
物质的⑨状态
分子的⑩数目
原子的③质量元素的⑥质量元素的⑪化合
价
辨一辨► 1.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
总和。
(×) 2.5g冰融化后得到5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3.煤在空气中燃烧后成为煤灰,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4.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 5.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
考点2 化学方程式6年5考
一、化学方程式
用__化学式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意义
宏观方表示①反应物、②生成物和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面③__反应条件__应生成二氧化碳
微观方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每1个碳原子与1个氧气分子面在的④__微粒个数比__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方面
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
质量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
的
二氧化碳
即各物质的⑤__质量比__
特别提醒►如果反应物都是气体,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它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即体积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辨一辨►
1.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
)
2.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 3.由化学方程式能判断反应的快慢。
(× ) 4.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的信息。
(√
)
考点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6年4考
特别提醒►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步骤:
(1)将含杂质的已知物质量换算为纯物质质量,其关系式为纯度
=含杂质物质质量(纯物质质量)×100%,纯物质质量=②__含
杂质物质质量×纯度__; (2)将纯物质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将计算得到的纯物质质量换算成含杂质物质质量:含杂质物
质质量=③__纯度(纯物质质量)__。
想一想►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设未知量时不能带单位;②写准物质化学式;③化学方程要配平;④相对分子质量写在反应物的正下方,计算中需要的才写,不需要的不写;⑤已知量、未知量的单位要统一;⑥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⑦关系量间成正比,解设比答要完整。
典型例题运用
类型1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例1】[2016·兰州中考]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
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X=0.4
B.丁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解题方法►解此类题目可分三步
第一步:未知物质质量的测定。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列出等式,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
第二步: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的判定。
反应后质量增
加——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未参加反应的物质。
第三步: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等其他信息的正误。
变式运用►
1.[2016·怀化中考]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B.x=3.2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d一定是催化剂
C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a的质量增加了10g-6.4g=3.6g,是生成物,b的质量减少了14g-7.2g=6.8g,是反应物,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14+3.2+1=10+7.2 +x+1,故x=6.4,B错误;反应后c的质量增加了6.4g-
3.2g=3.2g,为生成物,所以此反应中反应物是b,生成物是
a、c,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C正确;d质
量不变,作催化剂或者是杂质,D错误。
2.[2017·呼和浩特中考]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由图知,甲为SiCl
应为SiCl
4,乙为H2,丙为Si,丁为HCl,即该反4+2H2一定条件(=====)Si+4HCl。
甲物质由
SiCl4分子
构成,每个SiCl4分子由1个Si原子和4个Cl原子构成,A错误;
在该反应前后,Si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B错误;由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
成氯化氢中氢元素的质量,C正确;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
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D错误。
类型2 化学方程式
【例2】[2016·济宁中考]根据下面实验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D) 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B.铝片放入稀硫酸中Al+H2SO4===AlSO4+H2↑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
2NaOH+BaCl2===Ba(OH)2↓+
2NaCl
D.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Na2CO3+2AgNO3===Ag2CO3↓+
2NaNO
3
技法点拨►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抓住“四查”:一查
化学式,即该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二查配平,即该反应是
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三查反应条件,除常温常压下进行的反
应不需要注明条件外,其余的反应应该注明反应条件;四查箭
头,即检查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的使用是否规范。
变式运用►3.[2016·泸州中考]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
是() A.石灰水长期存放后产生的白膜用硝酸清洗:
Ca(OH)2+
HNO3===CaNO3+2H2O
B.硫酸铵与烧碱混合:NH4SO4+NaOH===NaSO4+H2O+NH3↑
C.制取铝:3Zn+Al2(SO4)3===3ZnSO4+2Al
D.铜表面的铜绿[Cu2(OH)2CO3]用盐酸除去: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D硝酸钙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OH)
2
+2HNO3===Ca(NO3)2+2H2O,故A错误;硫酸铵、硫酸钠的化学
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NH
4)2SO4+
2NaOH===Na2SO4+2H2O+2NH3↑,故B错误;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
弱,不能与硫酸铝发生置换反应,故C错误;D选项中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类型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例3】[2016·天津中考]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g,加入18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过滤,得271.7g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损失)。
计算: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15g+180g+100g-271.7g=23.3g 设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SO4+BaCl2===BaSO4↓+
2NaCl
142233117 x
23.3g y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5g(14.2g)×100%≈94.7%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15g-14.2g)=12.5g,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71.7g(12.5g)×100%≈4.6% 答:(1)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
量分数是94.7%;(2)反应后所
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6%。
解题方法►对于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试题,首先进行信息梳理:(1)明确需要求的量;(2)分析、选用计算公式;(3)确定
需要知道的量;(4)根据未知量设未知数,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化学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关系列比例求解即可。
注意事项►计算反应后溶质的质量时一定要确定杂质是否已经转化成了溶质;计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时要确定杂质是否已经
溶解。
变式运用►4.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 (1)样品中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C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
解:生成CO
的质量为25g+100g+110.8g-227g=
2
8.8g 设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
的质量为x,生成的CaCl2的质量为
3
y。
CaCO
+2HCl===CaCl2+H2O+
3
CO2↑ 10011144
x y8.8g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5g(20g)×100%=80%
(2)C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g+100g+110.8g-8.8g(22.2g)×100%=10% 答:(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2)C烧杯中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为10%。
实验聚焦突破
实验4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特别提醒►白磷燃烧实验中气球形状变化的原因:由于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锥形瓶内气体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所以气球⑨__鼓起来__;又因为白磷燃烧消耗⑩__氧气__,使瓶内气体减少,瓶内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变小,冷却后,瓶内压强⑪__小于__大气压强,所以气球变得比白磷燃烧前更瘪。
气球的作用:一是调节锥形瓶内的压强,起缓冲作用;二是起⑫__密封__作用,防止实验时锥形瓶内外发生气体交换。
典例分析
【例】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Ⅰ: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
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Ⅱ: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
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再称量。
实验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
中,并在锥形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如
表:
(1)在实验Ⅰ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_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因此,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了; (2)这三个实验中,实验Ⅲ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
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3)实验Ⅰ、Ⅱ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实验Ⅰ
应将镁条放在密闭的金属容器中引燃,再称量。
分析►(1)找准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用质量总和进行解释。
(2)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3)实验Ⅰ、Ⅱ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是因为反
应中有气体参与或生成,在实验时没有把这些气体称量在内,改进时,可以选择无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也可将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置于密闭容器中进行。
命题挖掘►
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
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____(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或“反应前、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锥形瓶、气球
和药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
此刻,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已经向右偏了。
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
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
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____ (填序号)。
A.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1)反应前、后(2)②有气泡产生CaCO3+
2HCl===CaCl2+H2O
+CO2↑③C 解析:(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测定反应
前、后物质的总质量;(2)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故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l===CaCl2+H2O+CO2↑;③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
变,A错误;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B错误;空气的浮力作用使装置受到向上的浮力,干扰了实验结果,
C正确;生成气体的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错误。
六年真题全练
命题点1 质量守恒定律
试题常以图表数据的形式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
子个数守恒,确定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微观图示考查化学反
应的实质;通常以选择题或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对探究方案的选择或评价,综
合性较强。
1.[2013·泰安,19题,3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24 0 14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知,2+2+84+5=待测+24+0+14,待测=93-38
=55。
根据X、Y、Z、Q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X、Y、Q为生
成物,Z为反应物,故该反应为Z→X+Y+Q为分解反应。
2.[2015·泰安,11题,2分]2015年我国计划发射4颗北斗三期实验卫星,对全球导航中的新技术进行验证,发射卫星的火箭常用的燃料是肼(N2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是
A.N2B.NO3 C.NO D.HNO3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
2H4+N2O4 3X+4H2O 知,
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6、8、4。
反应后的已
知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4。
根据
反应前
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
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
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3.[2016·泰安,19题,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
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10 m 8 7
反应后的质量/g 2 3 30 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
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
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D.参加反应的
X与Y的质量比为1∶4
D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10g-2g =8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Z
是生成物,生成的Z的质量为30g-8g=22g;W是生成物,生成
的W的质量为25g-7g=18g;由质量守恒定律知,Y应是反应物,
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32g
+3g=35g。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Y,生成物是Z和W。
若W 为水,
则X或Y不一定为酸或碱,如甲烷等有机物燃烧也能生成水,A 选
项错误;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无法确定Z和W的类别,该反
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B选项错误;Y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g+18g-8g=32g,故m的数值为32+3=35,C选
项错误;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8g∶32g=1∶4,D选项正确。
4.[2016·泰安,8题,2分]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之比为3∶4
B.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D.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
3
2N2+3CH4。
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
个数比为3∶4,A正确;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
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5%,C正确;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
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D正确。
猜押预测►
1.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类、个数都不变
C.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4 D.甲、乙、丙三
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1∶1∶1
得分要领►常结合微观示意图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时,解题的关键是判定好示意图中粒子
的种类及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某一生成物或反应物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时,解题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结合坐标曲线图或表格判断反应物、生成物及某时刻的质量关系时,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图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H4 H2O,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
于化合反应,A正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B正确;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4∶16=11∶4,C正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
1∶1∶2,D错误。
命题点2 化学方程式
试题常给定化学方程式考查其表示意义、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提供文字
素材或微观图示写出所体现的化学方程式。
5.[2013·泰安,13题,3分]关于化学方程式
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 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
和2个H2O分子
D.1gCH4和2g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gCO2和2g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