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血脂药课件[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型糖尿病及肾病综合症所致高Ch血症
【不良反应】
⒈副作用很少,偶见胃肠道反应。
⒉大剂量可出现皮肤潮红、头痛。 ⒊偶有无症状性转氨酶↑,约1%致肌酸磷酸激酶
(CPK)↑, 停药 2~3个月可恢复。 ⒋<1%发生横纹肌溶解症
以辛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拜斯亭)多见。 表现为肌痛、肌酸激酶(CPK↑,CPK升高是RL的标志) 严重者可因横纹肌溶解而致急性肾衰,甚至死亡。 注意 ①定期血清和尿中肌红蛋白,有助于RL的早期诊断
<0.9mmol/L。 (LDL-C为“坏胆固醇”)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1976年WHO)
分型
血脂蛋白变化
血脂变化
TG
TC
Ⅰ 很少见 CM↑
↑↑↑ ↑
Ⅱa 常见
LDL↑
↑↑
Ⅱb 相当常见 VLDL及LDL↑
↑↑ ↑↑
Ⅲ 很少见 IDL↑
↑↑↑ ↑↑↑
Ⅳ
VLDL↑
↑↑ N或↑
Ⅴ
CM及VLDL↑
↑↑↑ ↑
②肌痛应查CPK ③与贝特类、烟酸、环孢素、红霉素等慎合用。
拜斯亭事件
2001年8月8日,德国拜尔公司宣布停止销售 拜斯亭(西立伐他汀钠),原因是美国有31例, 其他国家有21例因服用该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而 死亡。
高胆固醇水平 >220mg/dl (5.72mmol/L )
•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血脂异常)分为以下四种 类型:
•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
超过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
<1.70 mmol/L 。
•
(2)高甘油三酯血症:约占20%血清甘油三酯含
2.甘油三酯(TG):内源性TG可由肝 脏和肠粘膜合成,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在线 粒体里被氧化分解,供给机体能量。TG还 是机体储存能量的方式,有助于脂溶性维 生素A、D、E、K的吸收利用,TG还可以 保持机体体温,对重要器官起支持和固定 作用。
(二)血脂成分及生理功能
3.磷脂(PHL):为人体所有细胞膜和血液的重 要组成物质,对保证生物膜良好的流动性和特殊通透 性,维持神经组织正常兴奋性,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吸 收发挥重要作用。还是血浆脂蛋白的重要成分,对胆 固醇和甘油三酯在血液中运输是必不可少的物质。
运输功能
脂质/肠内→外周组织、肝脏组织 内源性脂质/肝脏 → 肝外组织
内源性脂质/肝脏 → 肝外组织 胆固醇/外周组织 → 肝脏组织
(胆固醇逆转运)
(2)脂蛋白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
高脂血症
血浆胆固醇水平增高,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正常人血总胆固醇 <200mg/dl(5.2mmol/L)
临界高胆固醇血症 200~219mg/dl(5.2~5.69mmol/L)
他汀类
竞争性(-)
HMG-CoA还原酶
肝内Apo
Ch合成↓ (-) B-100合成
促进LDL受体的转录 肝cell表面LDL- R↑
VLDL合成↓
改善血管内皮
减轻或逆转增厚 的血管壁
减轻AS过程的 炎性反应
稳定或缩小 AS斑块
LDL向肝内转移↑
LDL↓、Ch ↓
TG↓ IDL↓ LDL↓
VLDL代谢加速 VLDL↓
调血脂药课件
(二)血脂成分及生理功能
1.胆固醇(Ch):占大约体重的2%, 主要在肝脏和肠粘膜合成,有近30步酶促反 应,其中HMG-CoA还原酶为合成的限速酶。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转变为胆汁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转 变为7-脱氢胆固醇,继而可转变为维生素D3; 转变为类固醇激素,构成细胞膜并维持其生 理功能。
(二)血脂成分及生理功能
二、调血脂药物的分类
❖调血脂药
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 主要降低TG和VLDL的药物
其他调血脂药物
❖抗氧化剂
❖多烯脂肪酸类
❖血管内皮保护药
第1节 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
1.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
洛伐他汀(Lovastatin) 辛伐他汀(simvastatin) 普伐他汀(pravastatin) 氟伐他汀(fluvastatin) 阿伐他汀(atorvastatin)
4.脂肪酸(FA):可由体内合成和从食物中供给。按 其是否含有双键结构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因双键数目的不同还可分为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 酸(多烯脂肪酸)。
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
特点:不溶于水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 胆固醇(cholesterol ,Ch) 磷脂(phosphatide,PL)
量增高,超过1.70mmol/L,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
总胆固醇<5.72mmol/L。
•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
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
酯超过1.70mmol/L。
•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HDL-胆固醇,“好胆固醇”)含量降低,
抑制血小板聚集 和提高纤溶活性 防止血栓形成
ApoB-100↓
HDL↑ 代谢加速
【降脂作用特点】
➢LDL-R↑→LDL↓→TC↓↓ 强 ➢LDL↓ VLDL ↓→TG ↓ TC↓
有剂量依赖性 弱
LDL↓IDL↓→ TG ↓ TC↓ ➢HDL↑ (VLDL代谢↑) → TC↓
【临床应用】
Ⅱa、Ⅱb高Ch血症、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比重 <1.006 <1.006 1.006~1.02 1.02~1.063 1063~1.21
主要载脂蛋白 B-48, E, A-I
B-100, E, C B-100, C B-100 A-Ⅰ,A-Ⅱ C, E
脂蛋白的运输功能及其异同点
分类 生成部位
CM 肠壁 VLDL 肝脏 LDL 肝脏 HDL 肝脏、肠壁
他汀类的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除氟伐他汀生物利用 度稍高外,多数药物首关消除作用明显。洛 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前体药物,需在肝脏 内将内酯打开才转化成活性物质。除普伐他 汀外,大多数他汀类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 药物大多经肝脏肝药酶代谢转化,主要经胆 汁从粪便排泄,少量经肾脏排泄。
【治疗AS的机制】他汀类调节血脂和非调脂机制
胆固醇酯( CE) 游离胆固醇(FC)
TC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
+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
脂蛋白 按脂蛋白密度高低 (特点:溶于血浆,并能运输和代谢)
CM VLDL LDL HDL
血浆主要脂蛋白特征
类型 电泳 CM 原点 VLDL 前-β IDL β LDL β HDL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