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特产之传统海鲜菜肴——墨鱼系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海特产之传统海鲜菜肴——墨鱼系列
墨鱼系列
墨鱼又叫乌贼鱼、目鱼。
其实它不是鱼,而是一种贝类软体动物,只不过它的贝壳已经退化,变成了一根白色的内骨骼。
墨鱼有很多品种,其中有一种定海人称为“海底蛸”的,与正宗的墨鱼的外形极为相似,区别的地方是它的尾部有一根“硬刺”,经济价值当然也稍逊于正宗墨鱼。
乌贼的头上有一对发达的眼睛,嘴巴四周长着10条腿,其中2条特别长,末端有许多能够吸住物体的突起,叫做吸盘。
乌贼行动敏捷,游速极快。
乌贼主要吃鱼、虾,遇到敌害时,会“放烟幕弹”,把体内墨囊里的墨汁喷出来,将周围海水染黑使“敌人”迷失方向,丧失攻击能力,而自己可以乘机逃脱。
舟山海域墨鱼分布甚,每年春季就可以捕捞,定海渔民将不同时期起捕的乌贼分为“头水乌贼”、“二水乌贼”和“三水乌贼”。
以尚未产卵、体质肥壮、刚回游来的头水乌贼质量最肥最好。
长期居住岛上的人们,了解掌握乌贼生活习性后,利用产卵时机进行捕捞,因此在汛期前夕,修复小船,整理网具,积极作开捕前准备。
乌贼网具用线纺织而成,呈口袋状,上口大,下口小,前部网眼大,底部网眼小。
到了汛期(立夏—夏至),渔民有句口头谚,叫立夏到山,夏至到关,意思是说,立夏时船到捕捞地方,到了夏至收网回家。
将绑在船沿边网具放入水中,总绳绑在桨柱上,二人各摇一支橹,一推一拉,配合默契,推动船前进,网具也随着船移动,在石岩中滚动着前进,乌贼在石岩中,成竖形倒立状,碰到网具跳起来进入网中。
在上世纪70年代乌贼旺发的汛期,一网可捕到几百斤,拉都拉不动,船小装不下,一种办法是就地处理,叫岛上妇女劈晒干,一种办法是卖给收乌贼冰鲜船上。
别看乌贼圆滚滚样子老实,其实可利害啊,用坚硬的小嘴吃其它小动物,当对它生命构成威胁时,迅速在头部管子中,喷出墨雾,使对方看不清,自己逃之夭夭。
乌贼(墨鱼)鲞烧肉
剖墨鱼鲞时,有“一刀鲞”和“三刀鲞”之分。
其区别在于一刀鲞是将墨鱼的肚子剖开后,不破损其腹内的内脏(卵、蛋、墨囊等),能完整保存其腔内的卵、蛋、囊存在,使之能一同与本体腌制,但又不会使墨汁外流,保证鲞体的白净。
三刀鲞是除上面剖腹这一刀,另外的两刀是剖开墨鱼左右两只眼睛,放出眼中的黑水,取出内脏,以便整爿鲞干燥得更快。
这里着重介绍“三刀鲞”。
先用鲞刀将墨鱼肚子剖开,再剖墨鱼的两只眼睛,放出黑水,取出腹内的“卵块”(定海人称为乌贼“矾”)、墨鱼蛋(定海人称为乌贼“卵黄”)、性腺(称“纱”)、墨囊(称“墨管”)、胃囊(称“沙包”),总称为“乌贼膘肠”,置于木桶内。
再将剖净内脏的墨鱼放在一只亮眼篰内在海水或淡水中漂洗,主要是洗净黑色的墨汁,洗净后就可以晒了,晒乌贼鲞可以用竹笠子,也可以就地在晒场、竹簟、岩石等地。
早晚晒背部,中午晒腹部(即日翻晒两次),天气好的话,三四天就可以晒干。
然后可以装入缸或甏内,先用稻草铺垫,以防返潮,几天之后乌贼鲞背上就会出现一层白霜似的物质,就是成品鲞了,质量较好的头水乌贼鲞称为“明夫鲞”。
乌贼鲞的主要吃法有切块后烤猪肉、清蒸等。
质韧而香。
清蒸时,先将鲞放于清水内泡软,切块后用猛火蒸熟即成。
与猪肉一同红烧,是一道美味,将鲞浸软后切块,锅烧热后入油至八成热,放蒜末、姜末,加白糖熬成棕红色焦糖后,将瘦猪肉倒入,翻炒至红色,再加酱油、黄酒,乌贼鲞块,加茴香、桂皮,盐,加水后熬至收汤,加味精,葱末,即成。
注意事项:晒乌贼鲞一般在春夏之交,天气较热,应“一火晒燥”,如经阴雨天,因为易变质,则肉质变为棕红色,品质会大大降低。
乌贼浑子
乌贼浑子是定海渔农村家家户户喜爱并常见的长年“下饭”。
与乌贼鲞所不同的地方是:乌贼浑子不破肚,只是将乌贼眼睛割破放出黑水后,洗净外部的墨汁,再将盐塞入乌贼的胴体内,放入缸内腌渍,放一层乌贼铺一层盐,装满后再压上石块使乌贼变得坚实,让腹内的卵、蛋等完好无损。
这样腌制一个月后,取出再晒干(此时缸内留下的卤汁有一股特殊的香气,可以作为酱油调味使用)。
晒干的乌贼浑子用小甏以稻草包好贮藏,经久不坏。
食用时,可以将整只乌贼蒸熟,然后横向切成薄片。
由于此时的乌贼浑子腹腔内仍保持卵、蛋等内脏,每一片的横切面十分饱满,外部环形的浑子肉内包裹着内部的卵(矾)呈透明的浅绿色,卵黄蛋呈白色,不但口味醇香,还具视觉欣赏。
可以直接作为下饭或佐酒的佳肴。
注意事项:晒乌贼浑子最好“一火晒燥”,蒸熟食用前切片时,最好检查一下每片的横断面有否“沙包”(即乌贼的胃,内部有许多不洁杂物),应小心去掉
原料要求:腌晒前要求是新鲜乌贼。
晒成浑子后略有柔软的感觉,这是因为咸的盐渍品不能够晒得干硬之故
乌贼膘肠(目肚)
乌贼膘肠(又称目肚)是晒乌贼鲞时从腹腔内取出的内脏,有“卵块”(定海人称为乌贼“矾”)、墨鱼蛋(定海人称为乌贼“卵黄”)、性腺(称“纱”)、墨囊(称“墨管”)、胃囊(称“沙包”),总称为“乌贼膘肠”,由于墨管破裂,总体呈黑色的粘稠流体物,为防止变质,剖出之后即已撒上盐进行腌制,故均是呈咸味的。
旧时渔农村一般不将墨汁洗去,直接蒸熟后食用,蒸熟后会变硬。
由于呈黑色,偶有墨鱼蛋和卵露出其间,外地人见之就会感到“很脏污”的样子,但定海人认为只有将墨汁保存才有一种特别的腥香气。
近代人吃“乌贼膘肠”时,已将所有墨汁洗去,仅留洁白的卵蛋、棕色的卵块(矾),同时也可以登上宴会酒席的“大雅之堂”了。
原料要求:食用前可将墨汁尽力洗去,留下白色的墨鱼蛋,和棕绿色的墨鱼卵块(矾),两者可以分而蒸之,也可一同蒸之。
墨鱼花卷小炒
将新鲜的墨鱼洗净后去头、去内脏,去外皮,去甲骨,留下巴掌大小的一片白肉。
一分为二,用厨刀呈45度角在乌贼肉片上(内腹一面)斜切至肉厚度的三分之一深纹,每隔3-4毫米切一道,再交叉以相同刀法切,从而形成倾斜的交叉密纹,然后将整片的肉片再切成3厘米宽的条状,备用。
清水煮沸,投入切好的乌贼片,入水后的乌贼片当即卷成手指般粗细的带有棘皮刺状的花卷,色白。
捞起浸入冷水中备用。
胡萝卜切方形片,青椒切方形片,蘑菇切片,油七成热时将胡萝卜、菇片和青椒放入锅,炒出香味,放入墨鱼花卷,放盐适量,加水适量收汤,放味精,略用勾芡粉,起锅。
红烧乌贼(含海底蛸、鱿鱼)
乌贼与样子差不多,同属软体动物,三者都适用于此法。
将乌贼(或海底蛸、鱿鱼,下同)洗净,以食指伸入乌贼的肚囊内,掏出沙包(乌贼的胃)摘除,其余的内脏(卵、蛋等)不要动它,也尽量要让它依旧与鱼体相连,将乌贼头部的尖嘴喙(头顶的八个爪子纵深处)掐掉,再将乌贼的头全部塞入体囊内,然后放入锅内,放上茴香、桂皮、花椒、酱油、糖,其中酱油可适当多放一些,盖上锅盖猛火烧十分钟,如果汤水不够可能会烧焦,随时适当放些酱油或水,并不时翻动乌贼,使两面全部烤成红色,此时乌贼缩小、脱皮,通体棕红,汤水收小很浓。
起锅冷却后,置于案板,横向切成圈圈,此时因乌贼肚内有内脏,加上乌贼的头也塞入其中,切成圈时很饱满,肉色外红内白,异香扑鼻,以不扰乱乌贼的原体形为原则装盆,加汤汁,外放葱花,绿、棕、白相映。
但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不适宜单盆制作,一般情况下,可以用5-6只以上乌贼一起红烧,然后分盆装盆,分次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