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于良史《春山月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第三联“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以及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B.在本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整首诗的句子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C.本诗的结尾用“南望”的景物来作结,诗人把目光投向远处,呼应、深化了开头的忘归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胜景的留恋向往。
D.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一句在描写上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远处楼台的钟鸣之音表现出山中月下的幽静。
15.近日,导演陈传兴将自己为叶嘉莹先生精心拍摄的纪录片取名为《掬水月在手》,尤见其对这首诗的喜爱程度。
很多评论者都曾表达过该诗第二联的偏爱,请简要赏析“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精妙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为鼓励臣民谏言,设立了上、中、下三等赏赐。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1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B项,“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不能起提纲挈领、统率整首诗的作用。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提纲挈领,统率全篇。
以下六句,具体展开“胜事”和“赏玩忘归”的描述。
故选B。
15.
【参考答案】①从结构上看,“掬水月在手”承第二句的“夜”,“弄花香满衣”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
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
②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气完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
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③“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然一体。
艺术形象虚实结合,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④精于练字,“掬”字和“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实是神来之笔。
【解析】本题学生考查炼句的能力。
①从结构上看,“掬水月在手”呼应第二句的“夜”,“弄花香满衣”呼应首句的“春”;此二句写春山“胜事”,在诗文中承上启下,承接首联的总括,引出下文的“赏玩忘归”的描述。
②这两句既写山中“胜事”,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的美景,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描摹人物情态,写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物我交融。
虽只写了两个“胜事”,但取材典型。
③“掬水”“弄花”实写动作;“月在手”,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香满衣”,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虚写效果。
所以,艺术形象虚实结合,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④精于练字,“掬”字和“弄”字,写出了人物的动作,“掬水”“弄花”又是在写双手捧水和弄花赏玩情景,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实是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