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2.1生物与非生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非生物
知识点 2 观察蜗牛
12.小明对蜗牛生活习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B.蜗牛的听觉灵敏,稍有声音立即会躲起来 C.蜗牛的主食是植物的嫩叶和嫩芽 D.蜗牛利用足四处爬行觅食
[解析] 蜗牛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但没有听觉。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1)实验一说明蚯蚓没有_____视__觉___,实验二说明蚯蚓头部有 ____嗅__觉_器__官___,实验三说明蚯蚓头部有____感_光__器_官____。 (2)小明还想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于是又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先在 塑料盒内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 半是干的,另一半是湿的。再在干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条蚯蚓,过 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 请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_____蚯__蚓__适_合__生_活__在__什_么__样_的__环__境_中_____________?
[解析] 黄鹂、白鹭属于动物,柳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 早莺、新燕属于动物,树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C项诗中没 有生物,诗中的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小荷属于植物,蜻蜓属于动物,诗中 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4.生物体能从幼小的个体变成较大的成体,这是因为( A ) A.生物能生长 B.生物能进行物质交换 C.生物能繁殖 D.生物对环境的反应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10.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能__呼_吸___、___能__生_长____、 _____能_繁__殖__后_代_______、____对_外__界__刺_激__有_反__应_____、 ___能__遗__传_和__变_异_____、___能__进_化____等,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区别 是___有__无__生_命____。
[解析] 生物与非生物的最大区别是有无生命,而动物与植物的最大区别 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11.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________老__树_、__昏_鸦__、__瘦_马__、_断__肠__人_____________; 曲中的非生物有:__枯__藤__、_小__桥_、__流__水_、__人_家__、__古_道__、_西__风__、_夕__阳____。
13.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方3 cm处,放上蘸有酒精的棉花,发
现蜗牛会向远离酒精的方向爬行,这说明蜗牛具有( D )
A.视觉 B.味觉 C.触觉 D.嗅觉
14.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触角上的双眼时,为了不惊动蜗牛,下列
操作正确的是( C )
A.前后移动蜗牛
B.放大镜靠在蜗牛上
C.同时移动人的头部和放大镜 D.将蜗牛放到放大镜上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5.向日葵能向光生长,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是( D ) A.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 B.生物体有新陈代谢 C.生物体能由小长大 D.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6.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 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B )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18.为了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 假如宇宙飞船能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我们可将火星土壤放入一个密 闭的箱子内,然后向箱内通入混配气体(彻底除去微生物),并添加无 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接着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气体的成分比例是否发 生变化来得出判断。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B ) A.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 B.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植物 D.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单细胞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19. 小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树苗长高到底是哪个部分生长 的结果,某同学对此作出假设:“小树长高是由树的下部 不断生长而形成的。”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校园里选定一棵小树,在离地约1 m的B处刷上油漆,如图所示。 ②一年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观察到AB间的距离____增_大___(填“增大” “不变”或“缩 短”),则证实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 (2)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树叶变黄了,渐渐地开始落叶了,该过 程体现了生物_____对_外__界_刺__激__有_反__应___的特征。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15.读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填写各部分的名称: A___眼____;B__触__角___。 (2)能分泌黏液的是[D]足,它是蜗牛的_____运_动__器官。 (3)对蜗牛自身起保护作用的是[E]_____壳___,获取食物的是 [C]____口____。 (4)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知道蜗牛对下列刺激不产生反应的 是( D)A.触摸 B.强光 C.醋酸 D.拍手声
7.古诗中常出现许多与动物有关的生活画面。下列诗句中,不包 含生殖和发育现象的是( B ) 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8.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时,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 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C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20.小明平时很爱动脑子,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 视觉?蚯蚓有没有嗅觉?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器官?为了弄清这 些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 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 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 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第2章 观察生物
知识要点分类练 规律方法综合练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知识要点分类练
知识点 1 生物和非生物
1.下列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自己制造养料,而非生物不能 C.生物有生命,而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对环境变化有反应,而非生物没有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规律方法综合练
16.在面对某个具体物体时可以轻易判断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但 生物具有多样性,因此要给生物下定义很困难。 下面是一些同学 对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D A.都由细胞构成 B.都能自由运动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繁殖后代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17.“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 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体现了小草( B ) A.需要营养 B.能生长 C.能呼吸 D.能排泄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2.相信你已经认识了不少生物,学会了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下列 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D ) A.智能机器人 B.变形金刚 C.溶洞中不断长高的石笋 D.石头上的青苔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3.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C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 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有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 行实验等环节。在一个具体的探究背景中,要求能够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 (1)实验一中分别用不同的物体在蚯蚓前面晃动,蚯蚓没有反应,说明蚯蚓 没有视觉。实验二中用不同气味的物体进行实验,蚯蚓能够作出反应,说明 蚯蚓有嗅觉,因此可以得出蚯蚓的头部有嗅觉器官。实验三中蚯蚓很快向阴 暗处爬去,说明它能感受到光线的明暗变化。(2)根据不同环境中蚯蚓的数 目可以判断出适合蚯蚓生活的环境。
[解析] 黄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 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等。一只老鼠发觉老 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 激作出反应。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D ) A.遗传和变异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
[解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 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因为生 物具有繁殖现象,不会因个体的消亡而灭绝。野火不能烧尽野草,第二年春 季,野草的种子又会萌发生长,长出新的野草。因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