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曾子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学习目标】
1、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中的具体史实。
2、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原因、内容及影响。
难点:中华民族历次近代化探索之间的关系。
【自主温故】
快速复习本单元,熟练掌握下列内容:
1、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起止时间、主要活动、评价。
2、戊戌变法的背景、领导人、时间、主要内容、影响。
3、孙中山的主要活动,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
4、新文化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两面大旗、主要内容、历史意义、评价。
5、列举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中的具体史实,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合作温故】
1、历史小组围绕“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了探究活动。
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④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3、【民族追梦之路】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无数的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碎梦】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追梦】材料二一组中国人的梦想
A组:“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B组: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2)材料二A组材料中“这场战争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指什么?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
(3)材料二B组材料体现了谁的思想?除民权主义外,三民主义还包含哪两方面内容?
【当堂达标】
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剧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
”以下属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
B、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C、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3、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4、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5、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每一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6、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中愈挫愈勇,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示指()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7、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胡适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快乐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请你整理思路,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