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4.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 川教版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川教版练习题第十八篇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川教版练习题第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有一段评书是这么说的:“这些火船往哪儿开呀?曹营啊。
那东风这么一鼓啊,鼓动帆蓬,这船都象飞起来一样,火船就奔曹操的水寨来了。
”它讲的是( )A、淝水之战,曹操以弱胜强B、官渡之战,蜀吴联合抗曹C、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D、长平之战,刘备、孙权统一北方【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能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B、C、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是在( )A、266年B、280年C、316年D、263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8年,哪一场战役的失败使他一统天下的“志”破灭( )A、巨鹿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官渡之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有人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曹操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C、奖励农耕,得到农民支持D、歼灭袁绍军主力【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历史课上,小敏和肖钢对于官渡之战的性质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们从下面结论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农民起义军反对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A、AB、BC、CD、D【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资治通鉴》说曹操统治北方能“化乱为治”,而《三国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
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A、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B、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是一样的C、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D、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推荐2019最新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习题

第 14 课三国鼎峙场面的形成一、学习导引1.官渡之战年,袁绍与在官渡对垒。
曹军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
2.赤壁之战年,曹操带领大军南下,妄图一举占据南方,一致全国。
一带的长江两岸与曹军睁开激战,结果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3.三国鼎峙场面的形成年,曹操病逝,他的儿子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建都年,在称帝,国号汉,历史上叫做蜀汉或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
、。
构成联军,在。
二、夯实基础1. 东汉末年盘据一方的军阀中有名的有()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刘表A. 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 官渡之战的开战两方是()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3.以下官渡之战的正确表达是A.发生在三国期间B.袁绍三军淹没C. 发生在公元前200 年D.曹操火烧袁绍所有粮草4.208年左右,盘据东汉天下的主要军事公司是()A.袁、曹、刘公司B.曹、刘、孙公司C. 刘、孙、袁公司D.孙、袁、曹公司5.三国鼎峙形成的重点性战斗是()A.官渡之战B. 巨鹿之战C. 淝水之战D. 赤壁之战6.三国鼎峙后,占据湖南、湖北大多数地域的统治者是()A.曹操B.刘备C.孙权D.袁绍7.孙权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的短处,指挥联军用火攻的方法大败曹军。
该战斗是()A. 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8.三国期间,魏国的成立者是()A. 曹操B.曹丕C.司马懿D.刘备9. 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属于三国期间的是()A. 曹操B.孙权C.刘备D.诸葛亮10.“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这首诗所归纳的历史与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最为有关?()A. 曹操B.司马懿C.诸葛亮D.孙权11. 东汉结束的标记是()A.三国鼎峙场面的形成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C. 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D.孙权称王,后改称帝12. 三国鼎峙场面正式形成于()A.公元200 年B.公元208 年C.公元220 年 D .公元229 年13.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最新精选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 三国鼎立习题精选第二十四篇

最新精选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三国鼎立习题精选第二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竞渡。
下列关于三国建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9年——孙策——建业⑥吴国——229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②③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三国时期的广州应属于当时哪个政权( )A、魏B、蜀国C、吴D、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评述的战争影响是( )A、加速了统一的步伐B、为刘备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造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哪幅图直观地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 ) A、B、C、D、【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A、春秋B、战国C、三国两晋南北朝D、隋唐【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论的开辟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导致西晋短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诸侯王的内乱,这场内乱是( )A、六国之乱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九王之乱【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川教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川教版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练习达标训练:1.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主要军事对手是()A.孙权B.刘备C.袁绍D.刘表2.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3.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 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刘备、孙权C.刘备和孙权D.袁绍和刘备、孙权4.孙权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该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6.“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这首诗所概括的历史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最为相关()A.曹操B.司马懿C.诸葛亮D. 孙权7.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是()A. 曹操B. 曹丕C. 司马懿D.刘备8.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曹操B. 孙权C. 刘备D. 诸葛亮9. 材料解析:官渡之战后,曹操挥笔写下了千古诗篇《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①你认为他的“壮心”是什么诗歌表达了他怎样的境界?②说说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你认为他为什么能有此作为??拓展训练:10.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A.以少胜多B.战术上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C.以众胜寡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11.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曹操建立了魏国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D.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12.历史成语典故“三顾茅庐”“七擒七纵”都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A.曹操B. 孙权C.诸葛亮D. 刘备13. 动手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培优训练:14.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
川教版七上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word同步测试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达标拓展训练第一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达标训练:1.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主要军事对手是袁绍D. 刘表( )A.孙权B. 刘备C2.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3.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和袁绍B. 曹操和刘备、孙权C.刘备和孙权D. 袁绍和刘备、孙权4.孙权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该战役是( )A.巨鹿之战B. 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 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6•“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这首诗所概括的历史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最为相关?( )A.曹操B. 司马懿C. 诸曷亮D. 孙权7.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是( )A.曹操B. 曹丕C. 司马懿D. 刘备8.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曹操B. 孙权C. 刘备D. 诸曷亮9.材料解析:官渡之战后,曹操挥笔写下了千古诗篇《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①你认为他的“壮心”是什么?诗歌表达了他怎样的境界?②说说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你认为他为什么能有此作为]拓展训练:10.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A.以少胜多B. 战术上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C.以众胜寡D. 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11.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曹操建立了魏国B. 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D. 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12.历史成语典故“三顾茅庐”“七擒七纵”都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A.曹操B. 孙权C. 诸葛亮D. 刘备13.动手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培优训练:14.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习题精选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于公元3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其中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是( )
A、魏
B、蜀汉
C、吴
D、东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内容不是《齐民要术》内容的是( )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B、要改革生产技术
C、农业生产遵循自然规律
D、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②南北朝时期冶铸业中使用了先进的灌钢法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④清朝采取闭关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都进行了迁都
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北方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
A、促进了我国民族大融合
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C、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课后练习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课后练习
第1题【单选题】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它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
A、江南地区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科技成就,属图所示人物所为的是( )
A、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术
B、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
C、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D、撰写东汉初期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答案】:
【解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测试 川教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学习导引1.官渡之战年,袁绍与在官渡对垒。
曹军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
2. 赤壁之战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一举占领南方,统一全国。
、组成联军,在一带的长江两岸与曹军展开激战,结果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年,曹操病逝,他的儿子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建都。
年,在称帝,国号汉,历史上叫做蜀汉或。
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
二、夯实基础1.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著名的有()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刘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3.下列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A.发生在三国时期B.袁绍全军覆没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4.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主要军事集团是()A.袁、曹、刘集团B.曹、刘、孙集团C.刘、孙、袁集团D.孙、袁、曹集团5.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6.三国鼎立后,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是()A.曹操B.刘备C.孙权D.袁绍7.孙权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该战役是()A. 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8.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是()A. 曹操B. 曹丕C. 司马懿D.刘备9.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曹操B. 孙权C. 刘备D. 诸葛亮10.“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这首诗所概括的历史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最为相关?()A.曹操B.司马懿C.诸葛亮D. 孙权11.东汉结束的标志是()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C.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D.孙权称王,后改称帝12.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于()A.公元200年 B.公元208年 C.公元220年 D.公元229年13.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最新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后练习五十五

最新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后练习五十五第1题【单选题】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蜀、西晋、隋B、东汉、南宋、隋C、蜀、西晋、金D、蜀、西夏、元【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蜀东晋金B、东汉南宋隋C、蜀东晋隋D、蜀西夏元【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C、公元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②民族融合③国家统一④政权分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有一段评书是这么说的:“这些火船往哪儿开呀?曹营啊。
那东风这么一鼓啊,鼓动帆蓬,这船都象飞起来一样,火船就奔曹操的水寨来了。
”它讲的是( )A、淝水之战,曹操以弱胜强B、官渡之战,蜀吴联合抗曹C、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D、长平之战,刘备、孙权统一北方【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
”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林俊杰演唱的歌曲《曹操》很受中学生的喜爱,其中有句歌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其中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团,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曹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B、大败袁绍,统一北方C、与刘备、孙权在赤壁展开大战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脉络,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川教版课后练习第九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川教版课后练习第九十篇第1题【单选题】东晋灭亡后,南方出现的四个政权(宋齐梁陈)更替的局面,历史上统称为“南朝”,都城都在( )A、洛阳B、建康C、咸阳D、长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三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吴国最发达的是( )A、纺织业B、造船业C、制瓷业D、农业【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决定因素是( )A、地理上的优势B、诸葛亮的计谋C、孙、刘的联盟D、周瑜的水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0年,曹操率领2万人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涿鹿之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行业中,蜀国最兴旺的是( )A、丝织业B、造船业C、制瓷业D、冶铁业【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一卷纸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史记》一书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建立魏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
决定“三分天下”的著名战役的是( )A、赤壁之战B、巨鹿之战C、长平之战D、官渡之战【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中国局势的县( )A、B、C、D、【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如下图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下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B、春秋、战国、隋朝C、商朝、秦朝、唐朝D、春秋、战国、三国【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2016年成都大庙会上,《三英贺岁》、《蜀道难关》主题灯组形象展示了三国文化。
最新精选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练习题三十

最新精选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练习题三十六第1题【单选题】魏国建立者是( )A、曹操B、曹丕C、孙权D、刘备【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成语反映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草木皆兵②四面楚歌③三顾茅庐④投笔从戎A、②④③①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下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图中,方框中的两个朝代分别是( )A、南朝、北朝B、明、北魏C、吴、北魏D、吴、隋【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历史课上,同学们讲述的“三国故事”中,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说法是(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C、曹操建立魏国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如下图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下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B、春秋、战国、隋朝C、商朝、秦朝、唐朝D、春秋、战国、三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
这场战役(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结束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从文献史料、地图、图表等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所要学会的能力之一。
下面两幅地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政权分立B、民族交融C、江南开发D、中外交往【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战争中都设计采用火攻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三国时代,斑斓壮阔、英雄辈出。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川教版练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川教版练习题第六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昆阳之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功盖三分国,名成八卦图”这是杜甫赞扬谁的( )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三国时,卫温率船队抵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 )A、澳门B、香港C、日本D、台湾【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 )A、建立西汉B、巩固蜀汉政权C、建立西晋D、建立东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
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A、曹操B、刘备C、诸葛亮D、孙权【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资治通鉴》说曹操统治北方能“化乱为治”,而《三国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
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A、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B、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是一样的C、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D、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是( )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B、刘邦在成都建立蜀汉C、曹操建立魏国D、诸葛亮派船到达夷洲【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夯实基础典型题1、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著名的有()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刘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3、下列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A.发生在三国时期B.袁绍全军覆没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4、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主要军事集团是()A.袁、曹、刘集团B.曹、刘、孙集团C.刘、孙、袁集团D.孙、袁、曹集团5、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6、三国鼎立后,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是()A.曹操B.刘备C.孙权D.袁绍7、孙权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该战役是A. 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8、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是()A. 曹操B. 曹丕C. 司马懿D.刘备9、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曹操B. 孙权C. 刘备D. 诸葛亮10、“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这首诗所概括的历史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最为相关?()A.曹操B.司马懿C.诸葛亮D. 孙权11、东汉结束的标志是()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C.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D.孙权称王,后改称帝12、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于() A.公元200年B.公元208年C.公元220年D.公元229年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3、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它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三国D.西晋14、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15、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D.天气环境(刮东风)使曹军失败16、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曹操建立了魏国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D.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创新题17、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
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A.消灭袁绍的势力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C.南下统一全国D.废掉汉献帝18、右图中的故事发生在()A.官渡之战前B.赤壁之战前C.蜀汉政权建立后D.西晋建立时19、“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子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0、2005年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他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A.西汉B.东汉C.三国D.南北朝21、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A.曹操B.诸葛亮C.周瑜D.孙权拓展探究典型题综合题22、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们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3、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A.以少胜多B.战术上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C.以众胜寡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操”与“天子”各指谁?“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是诸葛亮说给谁的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3)看材料二中的图片,请正确填写三国的地理位置。
A B C(4)材料二中三国之间的关系是:。
25、阅读材料材料一:“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占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南阳武侯祠联: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请回答:(1)写出与材料一对联中涉及到的我们学习的典故(或成语)及战役各一例。
(2)两则材料都与哪位人物有关?如何评价此人?(3)在材料中找出一句最能概括他功劳的一句话?(4)请你用一句成语来概括他的高尚品质吗?(或写了一句与他相关的诗句)探究题26、阅读材料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
”——《三国演义》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回答:(1)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请你用图示表示出这三国的地理方位,并标明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3)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4)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写出两点即可)(5)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聚焦中考典型题27、(2006年汕头市)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28、(2006年常德市)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29、(2006年宜昌市)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位于北方的政权是A.洛阳B.魏C.蜀D.吴30、(2006年福州市)判断正误题: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T”代表正确说法,“F”代表错误说法。
小明看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后,饶有兴趣地画了一幅三国鼎立局面的示意图开放研究典型题31、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
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给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北方:(2)统一是历史的主潮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3)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参考答案夯实基础典型题1、C2、A3、D4、B5、D6、B7、C8、B9、A 10、C 11、B 12、D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3、B 14、A 15、D 16、A创新题17、C 18、B 19、D 20、C 21、B拓展探究典型题综合题22、C 23、A24、(1)曹操和汉献帝。
可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2)刘备。
正确。
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取得胜利。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A魏国B蜀国C吴国-(4)三国的关系是并立,形成了鼎立的局面。
25、(1)三顾茅庐,赤壁之战。
(2)诸葛亮。
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3)“功盖三分国”(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探究题26、(1)魏国、蜀国和吴国。
图示如下:(2)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3)周瑜,诸葛亮。
(4)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
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
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
而孙刘联军采用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
结果大败曹操。
(5)如喜欢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
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促进了北方生产的发展。
(也可以写其它人。
言之有理即可)聚焦中考典型题27、A 28、A 29、B 30、T开放研究典型题31、(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④孙权⑤曹操A魏B蜀C吴(2)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这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魏、蜀、吴统治者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
从这些史实看,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不同意。
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应该生活在东汉末年。
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
我认为他不是汉朝的奸臣。
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惟才是举,志向远大。
他以统一大业为已任。
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
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济。
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及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