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件新版苏教版ppt版本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作家作品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 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他的学术论文和科普作品多达 200 万字, 晚年与宛敏渭合著《物候学》,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资料作品奖”。
四、写作特色
1.说明条理清晰,层层分析 作者首先从古人的恐怖经历写起,引出沙漠里许多奇怪现象,激起读者 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然后依次解释沙漠里并没有魔鬼作怪,而是由 于光线作怪,声音作怪,由于认识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才导致了古今人们 对沙漠里奇怪现象的不同解释。作者先从现象谈起,然后再说明人们对此现 象的不同认识,最后再运用科学道理来解释,令人信服。 2.说明充满情趣,解释深入浅出 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讲述科学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没有故弄玄虚 的高深理论,而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使读者一目了然,在科 学的解释中插进了传说、故事,又使文章趣味无穷,引人入胜。
二、重要词语
1.鬼怪离奇:令人感到神奇而不符合常理。 2.不胜其苦:难以忍受的痛苦。胜,承受。 3.单枪匹马:一杆枪,一匹马,原指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后泛指独 自一人。 4.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5.汪洋万顷:形容浩瀚宽广的大海。 6.空中楼阁:建造在半空中的楼阁,比喻脱离实际,没有基础虚无缥缈的 事物。 7.海市蜃楼: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多用来比 喻虚幻的事物。 8.见怪不怪:见多了稀奇古怪的事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再见
2019/11/9
课文探究精读
1.文章第四段是怎样解释说明沙漠中光怪陆离的现象的? 点拨:文章首先描写了被称为“魔鬼的海”的沙漠现象:夏日中午,沙漠中 的人“渴不可耐”之际,“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 并不很远”,但可望而不可即。对这一现象,作者并未马上加以解释,而是叙说 了法国数学家孟奇的故事,引用了孟奇对士兵的解说,用光线折光和反射的 科入浅出,富于 趣味。
第三单元 事理说明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玄奘.(zàng)
戈.壁(gē)
蔚.蓝(wèi) 戳.穿(chuō)
海市蜃.楼(shèn) 凹.陷(āo)
基础积累巧记
2.读准多音字
(1)折.光:zhé 其他读音:shé 组词:折本 其他读音:zhē 组词:折腾
(2)开小差.:chāi 其他读音:chā 组词:差别 其他读音:chà 组词:差劲 其他读音:cī 组词:参差不齐
2.文章第五段是如何解说沙漠中“鸣沙”现象的成因的? 点拨:第五段开头表明“鸣沙”现象从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超自然的 现象。文章并未紧接着对这种现象作科学解释,而是叙说了具有“鸣沙”现象 的宁夏鸣沙山的地形和位置,指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以 “据说”和自己的耳闻目睹,突出鸣沙的隆隆巨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才“据一 些专家的意见”加以科学解释。这样也就让读者形成了一个普遍认识,那就 是:一切怪异的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 3.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