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第7课快乐的童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归还学生,将学生视为主体。
”所以课上我对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都进行了师生互动的尝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积极大胆的表现出来。
(二)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中指出的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孩子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根据学生生活的环境,选择符合学生的作业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北京的早晨》一课是第六册第十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
在第五册的美术教材中,学习了表现人物动态和表情的《我们在游乐园里》,对于人的动态的表现,有了一定的基础。
本课是以北京这个文化大都市为背景,让学生展现居住和生活在北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刻画出人物的不同动态,展现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本课教学设计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针对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动态的表现,集体完成一幅作品。
第二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完成作品。
我所设计的为第一课时。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比较著名场景的早晨,知道的很少。
为了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所以,我将学校周边一些学生们常见的场景作为作业展现的背景。
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①肢体之间遮挡关系的表现。
②对人物动态的表现不够大胆,动作表现不到位。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本课教学方式采用谈话的形式,启发学生表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
活情景。
教学手段:以摆放活动人偶学具为教学手段,在实践,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表现不同的人物动态。
(四)技术准备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开阔学生视野。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活动人偶的使用,表现出不同的人物动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谈话和启发,在实践、学习、再实践过程中学习表现生动的动态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表现力。
(二)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动态人物的生动性。
五、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标注时间)
(一)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
所以我在导入新课部分,首先运用视频展示大家熟悉的北京景观。
再用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谈话。
启发谈话:(3分钟)
【教师活动】以展现北京风貌的视频为切入点,启发学生谈话。
【百度搜索】视频
(1)让学生说一说你每天早晨都做些什么事情?
(2)说一说你的家人每天早晨都做些什么事情?
(3)说一说你在上学路上看到的人们在做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展示北京不同场景图片。
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说出自己、家人、身边的人在早晨所做的事情,逐步引发学生对北京早晨的情感认知。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并引出课题。
(二)新授(15分钟)
1.观察与分析(2分钟)
【教师活动】出示不同场景的挂图,你知道这些场景是哪里吗?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说出挂图中的场景名称,并选择。
操场杜仲公园
小区会馆校门口
【设计意图】在前测中,了解到学生对于知名场景的早晨并不了解。
所以出示的场景都是学生们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校周边场景。
2.讨论与研究:(4分钟)
【教师活动】出示讨论主题:你选择的场景中人们早晨都在干些什么?并分析他们的动态。
板书:人物动态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分析,北京早晨人们都在干些什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启发学生对北京早晨情景的再现。
3.学生实践(3分钟)
实践内容:运用手中的人偶学具摆出不同的人物动态。
实践要求:
①小组内进行分工,说一说你要表现的人物动态,避免出现重复现象。
②抓住人物动态特点,大胆表现。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不同人物早晨活动的画面。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活动】教师针对人物动态和人物肢体的遮挡关系进行辅导。
关注学困生的动态表现能力。
【设计意图】结合所选择的场景,通过学具的使用,让学生将场景中不同的人物动态试着摆一摆,初步感受人物动态的表现。
培养了学生善于运用形象进行思维的习惯。
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的环节。
4.展示与评价(3分钟)
【教师活动】赏析优秀作品,对存在不足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并加以指导。
【学生活动】积极主动参与分析与在完善。
、
5.教师示范(3分钟)
【教师活动】如何让我们的动态人物更加的生动呢?板书:生动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回答。
(主要从表情、细节、道具入手)
【教师活动】对照教具摆放出的人物动态,画出人物动态造型。
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倾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运用学具让人物更加的生动。
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难点。
(三)艺术实践(17分钟)
1. 作业内容:摆一摆,画一画。
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生动的人物动态,表现出北京早晨人们多彩的生活。
2.作业要求:
①.抓住人物动态特征,直接运用勾线笔勾画。
②.每人至少完成一个动态人物的表现。
③.注意人物的遮挡关系。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内容和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组内的分工,完成人物动态造型,并剪下贴到场景中。
【设计意图】明确作业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的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四)教师辅导:
集体辅导:
1.同伴间的分工互助。
2.及时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展示。
个别辅导:
1.动态人物的生动性。
2.画面的遮挡关系。
【设计意图】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辅导中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升学生作业效果。
(五)作品展示:(3分钟)
每个小组请一名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表现人物的动态和动态人物的生动性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展示与介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评价(2分钟)
1、评价标准
①人物动态表现是否到位。
②动态人物是否生动。
2、评价方式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进行评价。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师生互相交流,结合本课重、难点,灵活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进行评价。
提高学生欣赏和分析的能力。
(七)拓展(1分钟)
【教师活动】“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我们的北京精神,北京在各个方面都展现着她独特的魅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生动的展现了北京早晨风采。
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记录你所见到的北京精神。
感受我们身处的这座文化大都市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北京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北京的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索实践,升华课堂教学。
六、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第一.本教学设计导入部分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不同的视角出发。
表现自己最了解的北京早晨,以点带面的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
第二.本教学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增加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实践,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人物的动态和生动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第三.本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生活。
第四.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形象进行思维的习惯,教师借助活动人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感受、观察、表现人物的丰富动态,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形象储存。
七、问题链
1.说一说你每天早晨都做些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谈自己每天早晨所做的事情。
2.说一说你的家人每天早晨都做些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家人的活动。
3. 说一说你在上学路上看到的人们在做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上学路上见到的景象,思考人们不同的活动。
4.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设计意图】欣赏北京早晨人们的生活,从小到大、以点带面的将人们早晨的生活映入学生脑海中。
切入课题。
5. 你选择的场景中人们早晨都在干些什么?分析他们的动态和表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忆人们的活动,分析人物的动态。
八、板书设计(标明板书书写的顺序号)
①北京的早晨
②人物动态③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