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八年级语文课本《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本文属于报告文学,这种体裁的文章兼有新闻和文学的两种特点。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八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解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璧
——
戈
璧
碧
——
戈
碧
沧
海
桑
田
【
c(
lng
hd
s
了ng
ti
【
释
义
1
沧
海
桑
田
成
语
。
其
/、
原
意
是
指
海
洋
会
变
为
陆
地
陆
地
会
变
为
海
洋
变
化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地
壳
的
变
化
和
海
平
面
的
升
降
。
比
喻
世
事
变
化
很
】
【
释
义
】
①
吞
吃
吞
咽
吞
食
。
②
犹
吞
并
兼
并
③
比
喻
消
溶
湮
灭
。
【
形
近
字
1
嗜
——
吞
嗜
裸
露
【
lu
了1
U/
u
0l
【
释
义
1
暴
露
在
外
J
没
有
东
西
遮
盖
【
形
近
字
果
——
果
露
【
多
^音
字
】
(
l0
u
12罗布泊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刚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e4) 和煦(xu4) 干涸(he2) 吞喽(shi4)裸索(luo3) 戈壁滩(ge1)无垠(yin1) 边缘(yuan2)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二、导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
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报》)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学习课文内容(一)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
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罗布泊》PPT课件

预习反馈:
为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
萧瑟 (xiāo sè):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 (hé xù):温暖。
干涸 ( hé )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噬 (shì) :吞食;并吞。 裸露 (lù):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 喻世事变化大。
预习反馈:
4、为什么会消逝?
5、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广阔美丽
罗 过去
湖 充满生机
泊
牛马成群 绿树环绕
河流清澈
生命绿洲
布 湖水干涸
死一般沉寂
泊
现在
荒 漠
胡杨树成片死亡 寸草不生 不见飞鸟
令人恐怖
思考: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
原 盲目修建水库截水 因 盲目掘堤引水
5、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 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以脱尽了外衣, 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 真实性 • 形象性 • 抒情性
列举数据 叙述事实 对比 拟人 排比 比喻 直接抒情
拓展延伸
假如罗布泊有了灵性,对自己百年桑 田颇有感触,此时,它面对祖国西部 大开发,非常急切地想对人们说些什 么?请你展开联想,大胆诉说。
1、……“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 鬼……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 的⒈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 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了威胁。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 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 林成片死亡……
4、那奇行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 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 扎与痛苦, 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分享课设

பைடு நூலகம்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手段
环节一
今昔罗布泊
教师播放罗布泊昔日和今日的图片
看图片,谈感受
(思考点比如使用了什么信息技术环境、用到哪些课件或展示了什么素材、资源等)
环节二
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教师提问:当我们眼见一个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变成荒漠,原本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我们在哀伤、惋惜之余,是不是应该掩卷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节选部分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在与自然相处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信息技术在其中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1、播放罗布泊昔日和今日的图片,进行强烈的对比,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2、播放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的幻灯片,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青海湖湖水下降
2、月牙泉水域面积的缩小
看幻灯片。读有关句子,谈感受
播放有关幻灯片
环节五
拓展延伸:今天我们能做什么
教师提问:青海湖、月牙泉也许距离我们太遥远,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个水库——松涛水库,关于松涛水库,你知道多少?
学生讨论,发言。
播放松涛水库有关幻灯片及有关资料
环节六
播放《请到天涯海角来》歌词,学生齐唱。
2、(拟人手法,形象地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
3、(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这样人为造成环境问题的悲剧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不胜枚举。)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品教案目标定向1.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
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
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自学生疑1.正确识读、理解文中生字: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裸露(luǒ)戈壁(gē)荡漾(y4ng)娱乐(yú)2.词语释义: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噬:蚕食、并吞。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滩:蒙古或新疆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缺水,植物稀少。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也说桑田沧海。
3.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罗布泊的位置、神秘事件和现状。
第二部分(4~14):罗布泊的历史。
第一层(4~9):罗布泊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过去。
第二层(10~14):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5~25):罗布泊的现状。
第一层(15~20):罗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围原有植被成为直接受害者。
第二层(21~25):罗布泊目前荒凉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26~28):类似的悲剧还在上演,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号召。
4.内容提要: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②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Daisy 2

1、过去的罗布泊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文中哪些语句能印证你的说法? 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地方?文 中又有哪些语句能够印证这一说法? 3、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往日的罗布泊
牛马成群
往日的罗布泊
绿林环绕
往日的罗布泊
水如明镜
河流清澈
鸟栖天堂
水丰鱼美
往日的罗布泊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 清澈的生命绿洲。
(2)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作者用一个‚又‛字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 坏生态的恶果,并且不只是一次,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 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美丽的月牙泉也因当地超采 地下水,水域面积骤减,请你用 饱含深情的文字给当地主管部门 写一封信,救救美丽的月牙泉, 不要让它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时 间5分钟。
(任选其一)
环保标语示例 头上一片蓝天,心中有个信念。面对环境污染, 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应保护我们这个家园,不要让这个家园受到 污染。 世上万物皆有生命,保护林木延长寿命。 河流是城镇的母亲,有水才有沙漠中的绿洲 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宇宙中没有第二个地球,保护水资源,拯救地球 吧。
吴岗
消逝 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资 料 简 介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 羌县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 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因地 处塔里木盆地东部“丝绸之路”要 冲而著称于世。罗布泊蒙古语中有 “汇入多水之湖”之意,历史上罗 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最 后干涸时为450平方公里。
心的力量。
拟人手法
(1)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 似在 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 又像是向谁伸出 求救之手!‛ 这句话赋予了胡杨以人的感情,胡杨不愿倒下却又无可奈 何,这令人痛惜不已。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设计2节

小黑板、学生作业本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分课时环节ຫໍສະໝຸດ 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导入
(2分钟)
检查预习
新授
(38分钟)
小结
(3分钟)
作业布置
(2分钟)
一、导入:
看到这幅画面,让你想到哪个成语?“世外桃源”。陶渊明笔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为我们编出了美好的人间仙境。其实还有一处详为人知的地方也被人们喻为“世外桃源”,那就是罗布泊。今天就让一起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小组讨论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能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深层次对课文进行分析。
学以致用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二、思维拓展训练
出示黄河的图片
面对罗布泊的经历,面对我们的母亲河,令我们忧患的是:黄河会变成新的罗布泊吗?你能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我们的家园吗?
[思维发散训练,引导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
略
三、布置作业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
二
课
时
导入
(2分钟)
检查预习
新授
(38分钟)
小结
(3分钟)
作业布置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过去的罗布泊
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
牛羊欢歌
林 边 牧 歌
鸟儿款款飞
草木丰茂
碧波荡漾
水如明镜
蓝天白云
花 草 摇 曳
水丰鱼美
收获了满船的哈密瓜
过去的罗布泊
广阔美丽 充满生机 环境怡人 生命绿洲
今天的罗布泊: 一片死寂的荒漠,胡 杨林成片死亡,寸草 不生,不见飞鸟,神 秘恐怖。
现在的罗布泊
朗读提示:
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 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 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有的运 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注 意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如:
1、……“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 鬼……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 代的⒈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 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 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 受到了威胁。
从图示上我们看到,罗布泊是一片 沙漠,但它却曾经被称作“仙湖”。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打开 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下面,老师将展示一组罗布泊的图 片。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文段,并带着 感情,为这些图片作解说吗?
罗布泊周边是 牛马成群、绿树 环绕、河流清澈 的生命绿洲
过去的罗布泊:
广阔美丽、 充满生机 。
课后拓展练习:
1、搜集一些我们家乡有关环境问 题的资料,试给我们地方政府写一 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 制止生态的恶化。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 我们现在或将来应当做些什么?
让明天 更美好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 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 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 境建设.
★课文再举青海湖、月牙泉二例,跟文章的
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样推而广之,说明悲剧仍在继续,
呼吁人类要增强环境意识,拯救生态环境, 制止生态继续恶化。
罗布泊12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执教者:思源实验学校郁碧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法突破
重点: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
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难点:
①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
②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喜欢欣赏风景图片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放映两组风景图片,大家在欣赏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图片放映完后)大家知道吗?其实,这两级图片都是罗布泊的景象,只不过一个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一个是一望无际、了无生气的茫茫荒漠。
那么,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将会告诉我们这其中的原因。
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能力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和文体特点。
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理解变化的原因。
德育目标: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为提高生态保护发出强烈的呼声。
教学重点:1、认识生态环境破坏对我们将来生活的影响并提高环保意识。
2、学习报告文学写作手法的运用;并以此写作倡导书。
教学难点:1、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认识到环保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并制止环境破坏者的行为。
教材分析:本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
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学情分析:环境破坏造成严重后果所需时间久远,学生因年龄较小,阅历有限,往往只在头脑中硬塞入了一些环保的理论知识,却不能真正理解环境污染对我们人类的巨大影响,不知环境好坏与我们人类休戚相关。
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环境遭破坏的资料,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从而激发他们心底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与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收集一些环境遭破坏的具体资料;查找有关罗布泊的资料;预习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⒈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⒉导语:一个曾经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竟变为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原本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寸草不生,连飞鸟也无法穿越。
这种生态的巨变,现在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样的一个地方——罗布泊。
二、背景简介: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的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罗布泊洼地形成湖泊。
重庆市巴南区百节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新人教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习目标1.了解罗布泊过去和现在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3.培养生态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过去和现在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教学难点:3.培养生态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二:正音:①瑟②和煦③干涸④吞噬⑤裸露⑥戈壁滩②⑦庇护所⑧近在咫尺⑨无垠⑩边缘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1.昔日的罗布泊是怎样一副景象?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观看幻灯片,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总结关键词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过去:充满生机广阔美丽生命绿洲人间仙湖现在: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死寂的荒漠2.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两次改道2、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理解主题:悲剧的制造者是谁?四:拓展延伸:像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悲剧仍在继续,你准备做些什么? 写一则环保标语。
头上一片蓝天,心中有个信念。
面对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保护我们这个家园,不要让这个家园受到污染。
世上万物皆有生命,保护林木延长寿命。
河流是城镇的母亲,有水才有沙漠中的绿洲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宇宙中没有第二个地球,保护水资源,拯救地球吧。
五、总结号召:珍爱地球,维护生态平衡!六、课后作业:同步解析。
板书设计:昔日: 仙湖、绿洲现在:沙漠、神秘原因:改道、四盲。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简介罗布泊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的一片内陆盐湖,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
它以其完美的湖光山色和神秘的仙湖之称而闻名于世。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罗布泊的湖泊面积逐渐缩小,仙湖也渐渐消逝,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遗憾。
地理特点罗布泊的湖泊面积曾经约为13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泊。
它由东西两个湖盆组成,东罗布泊和西罗布泊,中间被一段盐度高达300‰的蒸发区相隔。
其湖泊底部有丰富的盐类矿物质,形成了独特的盐滩景观。
而仙湖则位于东罗布泊中,以其碧波荡漾、天山倒影的美景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导致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全球变暖和降雨量的减少,罗布泊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逐渐干旱。
这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罗布泊的湖泊面积已经减小了约80%。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的活动也对罗布泊的消逝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农业用水和过度放牧,罗布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被大量消耗。
此外,盐湖资源的开发和工业污水的排放也对罗布泊造成了严重污染。
这些活动导致湖泊水质恶化,湖水变得浑浊,不再透明。
生态环境的破坏除了水资源下降和水质恶化外,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还导致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湖泊和湿地是许多鸟类和动物的栖息地,它们依赖湖泊提供的水源和食物。
随着罗布泊面积的缩小和湖水的消失,很多鸟类和动物失去了栖息地,它们的数量也大幅减少。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罗布泊的生态环境和仙湖,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农业用水和过度放牧,确保湖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合理利用。
其次,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严格控制盐湖资源的开发和工业污水的排放。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罗布泊保护的关注和认识,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展望未来尽管罗布泊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仙湖消失的趋势令人担忧,但我们仍然可以采取行动来保护它。
只有保护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的影响,才能确保这片美丽的湖泊和仙湖能够延续下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原文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原文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 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 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 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 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C。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 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 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 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 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 赫定在20 世纪30 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儿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 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 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被斯文· 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 世纪70 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 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本原文

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本原文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l OOO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儿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 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 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 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 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 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 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 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 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这样盲目地增加耕地用 水、盲目地修建水库截水、盲目地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 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罗布泊干涸以 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 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 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 失了。
作者简介
吴刚,大学教授。《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 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见《2001年 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漓江出版社 2002年版)。
文本链接
•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 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则要求艺术加工,讲 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 可靠,但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 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 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 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 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 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 作者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发出强烈的呼声,警醒世 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沪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从前碧波荡漾的罗 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 一条溪,成了荒凉的痛 苦的恐怖的罗布泊。 读9-14段,寻找原因。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 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 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 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 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列数字——人类行为巨大的盲目性 体现文章的新闻性
•作者在我们眼前描写了令人恐怖 的罗布泊,为什么要写罗布泊美 丽的过去?把对罗布泊美丽的过 去的描写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报告文学: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
品之间的文学样式。
•基本特征——新闻性、文学性。
•新闻性:通过具体、准确地数Fra bibliotek展现;•文学性:反映在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 和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死去的胡杨 现在: 罗布泊——死亡之海
盐碱化
黄沙遍地
牛羊成群 过去: 罗布泊——美丽的仙湖
部分,调查你身边的生活环境,并
试写一封200字左右的公开信,呼吁 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2、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 神秘 沙漠 是_________ 的________ ,接着回忆 过去的罗布泊是_________ 的 美丽 _________ ,接着说明罗布泊消逝的 仙湖 四盲 原因是_____________ , 塔里木河改道 和_________ 除了罗布泊外,还有___________ 、 青海湖 月牙泉 __________ 等地都需要拯救。作者呼 吁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 。 保护环境
4、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 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 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该句使用了( 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作用 是: 准确具体的说明人们行为的盲目,造 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积累运用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戈壁( ) 栖息( ) 无垠( ) 罗布泊(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②水、盲目掘堤③水、盲目建泵站④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⑤干了。
A抽 B.用 c.截 D.引①处填____ ②处填____ ③处填____ ④处填____ ⑤处填________3.根据上下文填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________,________,岸边________,________。
A.河水丰盈碧波荡漾林木茁壮胡杨丛生B.碧波荡漾河水丰盈胡杨丛生林木茁壮C.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D.碧波荡漾河水丰盈林木茁壮胡杨丛生4.读下面放学刚进家门的儿子和妈妈的对话,然后回答问题。
儿子:妈妈,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妈妈:不知道。
儿子:今天既是我的生日,又是世界节水日,您怎么给忘了呢?妈妈:①。
儿子:没关系。
我应该谢谢妈妈,②_。
同学们听说我的生日和节水日是同一天,就推举我当了节水员。
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带头节水,还要监督其他人呢!所以,您可再不能像以前那么浪费水了。
妈妈:我用水大手大脚惯了,一时可改不过来。
再说,这么大个地球,还在乎我浪费的那点水呀!儿子:那可不行。
③,您怎么能例外呢?老师说了,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节水的意识。
您也不希望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吧!妈妈:有那么严重吗?儿子:那当然了,现在地球上水资源减少得可快了,其中家庭用水浪费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呢!妈妈:既然节水这么重要,妈妈愿意服从你的领导,争当节水模范。
(1)上面①处的横线上应填入得体的一句话是“________ ”。
(2)选出上面②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简明连贯的一项是。
( )A.让我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 B.让我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C.让我生活得这么幸福D.让我出生在“世界节水日”这样一个特殊而光荣而不平凡的日子里(3)上面③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一句话是“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设计:金云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历史、现状及消逝的原因。
2、感受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爱自然的和谐意识。
【学海导航】
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解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在新疆境内,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以前的罗布泊是绿树环绕、牛马成群、鸟雀翻飞,但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干涸,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
【自主学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沧.海桑田()【合作探究】
1、研读课文1—9自然段,罗布泊的现在是怎样的景象?罗布泊的过去又是怎样的景象?
2、研读课文10—14自然段,探究罗布泊消亡的深层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展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16—25自然段,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有的用修辞手法,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经历的太多的磨难,人类在开发资源的同时应该注意对大自然的保护。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希望同学们从自我做起,关爱我们的水资源,关爱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家园美丽和谐。
【达标检测】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份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
设计:金云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历史、现状及消逝的原因。
2、感受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爱自然的和谐意识。
【学海导航】
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解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在新疆境内,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以前的罗布泊是绿树环绕、牛马成群、鸟雀翻飞,但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干涸,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
【自主学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沧.海桑田()【合作探究】
1、研读课文1—9自然段,罗布泊的现在是怎样的景象?罗布泊的过去又是怎样的景象?
2、研读课文10—14自然段,探究罗布泊消亡的深层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展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16—25自然段,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有的用修辞手法,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经历的太多的磨难,人类在开发资源的同时应该注意对大自然的保护。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希望同学们从自我做起,关爱我们的水资源,关爱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家园美丽和谐。
【达标检测】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份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